京津冀協同發(fā)展背景下燕趙文化的傳承發(fā)展
本文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fā)展背景下燕趙文化的傳承發(fā)展
更多相關文章: 燕趙文化 京津冀協同發(fā)展 傳承
【摘要】:燕趙文化是河北文化的概稱,燕趙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共同決定了慷慨悲歌的內在特征,多樣性、包容性、獨特性的外在特征。在京津冀區(qū)域協同發(fā)展的背景下,傳承燕趙文化是不同發(fā)展層次間的社會整合的必然要求,社會互動正常進行的內在保障,實現文化資本轉化的內在要求。在傳承過程中需要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兼收并蓄、開拓創(chuàng)新的原則,可以采用直接接觸、媒介接觸、外界刺激的傳播模式。從而實現弘揚地域文化,樹立河北精神,全面推動京津冀區(qū)域協同發(fā)展。
【作者單位】: 河北工業(yè)大學;
【關鍵詞】: 燕趙文化 京津冀協同發(fā)展 傳承
【基金】:河北省人文社科基地“京津冀文化融合與創(chuàng)新研究基地”部分研究成果
【分類號】:G127
【正文快照】: 文化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內在驅動力,是社會變革的先導,是衡量社會發(fā)展水平的隱性因素。燕趙文化是河北省文化的代稱,是河北地域內的人民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積淀成的精神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它塑造著燕趙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信仰,是維系燕趙血緣的根本紐帶,為華夏文明的多樣性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秦進才;博采眾長集大成——論燕趙文化的特點[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2 陳旭霞;燕趙文化脈理探析[J];中華文化論壇;2004年03期
3 白玉民;;燕趙文化及其現代文明意義初探[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4 李萍;;近現代燕趙文化的個性特征及缺陷[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07年02期
5 陳旭霞;;燕趙文化創(chuàng)新與新時期河北精神[J];領導之友;2007年04期
6 秦進才;;燕趙文化研究的回顧——以2006年為例[J];邯鄲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7 劉濤;;近代燕趙文化地理的變化與燕趙精神的新脈象[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8 池志勇;李榮菊;劉琳;;弘揚燕趙文化與提高河北文化軟實力的研究[J];大眾文藝;2012年06期
9 田國立;趙春麗;于寶英;;燕趙文化的對外傳播及外譯策略探究[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10 董海林;李廣;;燕趙文化解析[J];邯鄲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娜艷;;河北省文化產業(yè)升級問題研究[A];第六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11年
2 蔣惠英;;均衡中西文化教學與燕趙文化推廣研究[A];第六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11年
3 邢鐵;;燕趙文化與北方人文社會[A];董仲舒與河北歷史文化研究[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昭;臺灣人盛夏體味燕趙文化[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
2 本報記者 張晶;融入燕趙文化“藝朵”大放異彩[N];河北日報;2014年
3 趙金鐸;我們?yōu)槭裁匆芯垦嘹w文化[N];河北日報;2004年
4 崔志遠(河北系河北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燕趙文化的形成、發(fā)展與變異[N];河北日報;2004年
5 王力;燕趙文化:融合抑或獨守?[N];中國房地產報;2006年
6 記者 李忠志;燕趙文化論壇在石落幕[N];河北日報;2006年
7 崔立秋;我省舉辦“2007燕趙文化論壇”[N];河北日報;2007年
8 張平 陳旭霞;慷慨悲歌 剛直厚樸[N];河北日報;2014年
9 陳旭霞;在建設河北文化大省中弘揚發(fā)展燕趙文化[N];河北日報;2004年
10 省歷史文化研究發(fā)展促進會;發(fā)揚燕趙文化優(yōu)良傳統(tǒng) 培育新的河北人文精神[N];河北日報;2006年
,本文編號:11122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112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