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云龍鎮(zhèn)龍舟競渡習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0 04:12
本文關鍵詞:寧波云龍鎮(zhèn)龍舟競渡習俗研究
【摘要】:寧波市云龍鎮(zhèn)龍舟競渡擁有良好的發(fā)展與傳承,與其所在的具體語境有著重要的關系。通過對當地龍舟競渡歷史的探究,對現(xiàn)今云龍鎮(zhèn)龍舟競渡在傳承過程中保留、變異與逐漸消逝的內容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龍舟競渡發(fā)展中存在的變異,并探討引起變異的語境因素對其所產生的影響。隨著語境的變化,人們觀念的開放,女子龍舟隊的成立使得云龍龍舟競渡的傳承有了更全面的發(fā)展。傳承過程中出現(xiàn)的變異,與國家對于傳統(tǒng)體育事業(yè)的支持以及近十年的非遺保護運動開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非遺保護工作給龍舟競渡提供了非常好的傳承與發(fā)展平臺,不僅提高了群眾的參與度與關注度,也使得龍舟競渡有了政策的支持與指導。政府的保護政策與專門傳承人的培養(yǎng),使得龍舟競渡不再只是百姓自娛自樂、任其自然發(fā)展的一種習俗。如今這些文化形態(tài)在更大的城鎮(zhèn)化語境中,有了新的需要考慮的問題:和諧地推進龍舟競渡習俗的傳承和發(fā)展,新的集體記憶、群體認同在人們生活中不斷加強、文化自信的建立等等,它不因為農耕文化的消失,而使龍舟競渡失去存活的載體和依據。因此,需要政府和民間相互之間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努力,才能使龍舟競渡在城鎮(zhèn)化語境下的傳承和保護之路走得更遠、更有活力。本文共分六個部分對此進行分析討論。第一部分交代選題意義、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由云龍出土的戰(zhàn)國時期“羽人競渡”紋銅鉞,引出關于“羽人競渡”紋與龍舟競渡的淵源探究,為云龍鎮(zhèn)的龍舟競渡的悠久歷史提供文物依據。第三部分,通過梳理從宋代至今在地方志和文獻資料中記載的關于寧波地區(qū)龍舟競渡的脈絡,尤其注意對云龍地區(qū)的龍舟競渡習俗流變的關注,突出當地中秋競渡的獨特習俗,指出當地龍舟競渡與廟會、報賽相結合,是人們最喜愛的日�;顒�。第四部分以云龍鎮(zhèn)現(xiàn)存的“虎頭龍身”的船身圖案、龍舟特技表演、龍舟小調與“龍舟情緣”傳說以及女子龍舟隊的成立四個方面,對改革開放后當地龍舟競渡在發(fā)展和傳承過程中存在的變異進行分析,從社會結構的變化、傳承過程中價值取向的轉變以及“非遺”語境的推動三個方面切入,追尋變異的緣由。第五部分探討在城鎮(zhèn)化語境下,“羽人競渡”紋銅鉞不僅僅只是一件文物,而成為宣傳以龍舟競渡為代表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所表達的體育精神,呼應文章第二部分。另外探討云龍鎮(zhèn)龍舟競渡在政府引導下和民間自發(fā)進行活動的保護和傳承過程中,如何不斷形成新的集體記憶、群體認同,以此增強文化自信,并提出其中傳承中存在的必須接受的無奈。第六部分是對文章的小結。通過對云龍鎮(zhèn)龍舟競渡習俗的歷史流變、發(fā)展與傳承中存在的變異以及在城鎮(zhèn)化語境下,政府與民間在相互合作又相對獨立的保護和傳承龍舟競渡習俗等方面的探討,在“非遺”保護運動繼續(xù)的今天,為寧波傳統(tǒng)競技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提供個案范式,也為在城鎮(zhèn)化不斷深化的語境下,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提供個案研究范式。
【關鍵詞】:龍舟競渡 變異 語境 城鎮(zhèn)化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K892.29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一、緒論11-19
- (一) 選題緣起及意義11-12
- 1. 選題緣起11
- 2. 理論意義與實際意義11-12
- (二) 國內外研究綜述12-18
- 1. 國內龍舟競渡研究12-17
- 2. 國外龍舟競渡研究17-18
- (三) 研究方法18-19
- 1. 文獻研究法18
- 2. 田野調查法18-19
- 二、“羽人競渡”紋19-24
- (一) 云龍鎮(zhèn)的“羽人競渡”紋銅鉞19-20
- (二) 其他地區(qū)出現(xiàn)的“羽人競渡”紋20-21
- 1. 西南地區(qū)銅鼓上的“羽人競渡”紋20
- 2. 南方地區(qū)崖壁畫和銅提筒上相關的“羽人競渡”紋20-21
- (三) “羽人競渡”紋與龍舟競渡的淵源探究21-24
- 三、寧波地區(qū)龍舟競渡的歷史與流變24-31
- (一) 宋朝至清朝的龍舟競渡習俗25-28
- 1. 南宋時期,中秋競龍舟的興起與延續(xù)25-26
- 2. 明朝龍舟競渡與“報賽”的融合26-28
- 3. 清時“南郭中秋斗畫船”28
- (二) 民國至改革開放前的龍舟競渡,由盛行鄉(xiāng)里到銷聲匿跡28-29
- (三) 改革開放后,龍舟競渡再次盛行29-31
- 四、云龍鎮(zhèn)的龍舟競渡31-46
- (一) “龍虎斗”31-33
- (二) 龍舟特技表演33-37
- 1. “高蹬梢”33-34
- 2. “急剎”34-35
- 3. “倒立蜻蜓配鑼鼓花經”35-36
- 4. “水上飛”36-37
- (三) 龍舟小調與“龍舟情緣”傳說37-39
- (四) 女子龍舟隊39-41
- (五) 云龍鎮(zhèn)龍舟競渡習俗傳承中存在的變異41-42
- 1. 傳統(tǒng)習俗的保留41
- 2. 傳承中的靈活選擇41-42
- 3. 部分習俗的逐漸消逝42
- (六) 云龍鎮(zhèn)龍舟競渡習俗變異的語境變化42-46
- 1. 社會結構的轉變42-43
- 2. 傳承過程中價值取向的轉變43-45
- 3. “非遺”語境的推動45-46
- 五、城鎮(zhèn)化語境下的龍舟競渡46-51
- (一) “羽人競渡”紋銅鉞作為新的宣傳方式不斷推廣46-47
- 1. 以龍舟競渡為代表的體育精神46-47
- 2. 作為“寧波海上絲綢之路”的申報標志47
- (二) 政府引導下的龍舟競渡47-49
- (三) 民間自發(fā)進行的龍舟競渡49-50
- (四) 城鎮(zhèn)化進程中龍舟競渡傳承的無奈50-51
- 六、結語51-52
- 參考文獻52-54
- 附錄54-64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64-65
- 致謝65-68
- 浙江師范大學學位論文誠信承諾書6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徐永峰;張麗;;龍舟競渡的文化源流及其現(xiàn)代演變[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尹小波;黎杰;林潤龍;李衡;陳謙;全繼平;;大型民族體育賽事成為區(qū)域經濟新增長點的可行性研究——以沅陵縣舉辦中國傳統(tǒng)龍舟大賽對縣域經濟的發(fā)展為例[J];懷化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8年01期
3 李麗丹;;“在地化”與“在場化”:博弈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天津相聲的傳承語境分析為例[J];民族藝術;2010年04期
4 謝中元;;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新探[J];理論導刊;2015年01期
5 萬建中;龍舟競渡習俗淵源新探[J];四川文物;1996年02期
6 陳莉;;吳越龍舟競渡文化的一個視角——溫州龍舟文化的歷史演進[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本文編號:10042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00424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