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外交論文 >

論西歐與蒙古帝國的交往(1245-1368年)

發(fā)布時間:2017-08-03 04:18

  本文關鍵詞:論西歐與蒙古帝國的交往(1245-1368年)


  更多相關文章: 西歐 蒙古帝國 傳教士 交往


【摘要】:13、14世紀是西歐與蒙古帝國交往的最頻繁時期。在這一百多年的交往過程中,雙方由最初的互不了解,逐漸發(fā)展成為穩(wěn)定的外交對象。可以說中世紀西歐與蒙古帝國的交往,引起了歐亞文明的相互碰撞,進而迎來了東西方世界頻繁交往的時代。本文通過分析交往雙方不同時期的歷史背景以及交往內容的變化,總結出雙方在不同時期交往的歷史特點及影響。第二次蒙古西征后,整個歐洲為之恐懼、震驚,為了清楚蒙古帝國接下來的作戰(zhàn)計劃以及深入地了解這個陌生的游牧民族,1245年西歐教皇開始派遣傳教士作為使者來到蒙古帝國,這些使者穿梭在歐亞大陸上,打破了西歐與蒙古帝國之間的陌生屏障,雙方的交往一直持續(xù)到元朝末年。本文分為三部分論述西歐與蒙古帝國的交往:第一部分論述西歐與蒙古帝國的早期交往。時間以羅馬教廷1245年正式派遣的第一位使節(jié)柏朗嘉賓為起點,法王路易九世所遣的傳教士魯布魯克為這一時期的截止點。通過分析這一時期西歐與蒙古帝國的歷史背景、交往過程中的重要史實內容,重點分析出雙方交往的特點。第二部分論述伊利汗國與西歐的交往。伊利汗國與西歐十字軍在這一時期均遭到埃及馬木路克的攻擊,因此雙方想要建立軍事聯(lián)盟共同抵制埃及馬木路克。通過分析伊利汗國同西歐的軍事狀況和交往內容,總結出這一時期雙方交往的特點以及產生的深遠影響。第三部分論述元朝與西歐的交往。忽必烈1271年建立元朝,同西歐發(fā)展成穩(wěn)定的外交關系。通過分析西歐與元朝的歷史背景,以及西歐的傳教士、商人來華的狀況,概括出這一時期元朝與西歐交往的特點,以及對東西方世界的影響。
【關鍵詞】:西歐 蒙古帝國 傳教士 交往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856;D831.1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緒論9-14
  • 第一章 西歐與蒙古帝國的早期交往(1245—1255年)14-27
  • 第一節(jié) 西歐與蒙古帝國早期交往的歷史背景14-19
  • 一、西歐的內憂外患14-16
  • 二、蒙古帝國的早期征服16-19
  • 第二節(jié) 西歐與蒙古帝國的早期交往過程19-23
  • 一、約翰·柏朗嘉賓出使蒙古20-21
  • 二、阿思凌·隆巴兒底使團出使蒙古21
  • 三、安德·龍如美使團出使蒙古21-22
  • 四、威廉·魯布魯克等人出使蒙古22-23
  • 第三節(jié) 西歐與蒙古帝國早期交往的特點23-27
  • 第二章 伊利汗國與西歐的交往(1260—1316年)27-46
  • 第一節(jié) 伊利汗國與西歐交往的歷史背景27-31
  • 一、伊利汗國西進受挫27-29
  • 二、西歐十字軍收復耶路撒冷遇阻29-31
  • 第二節(jié) 伊利汗國與西歐的交往過程31-40
  • 一、旭烈兀同西亞的十字軍建立聯(lián)盟32-33
  • 二、阿八哈同愛德華一世對抗埃及馬木路克33-36
  • 三、拉班·掃馬出使西歐36-40
  • 第三節(jié) 伊利汗國與西歐交往的特點和影響40-46
  • 一、伊利汗國與西歐交往的特點40-43
  • 二、伊利汗國與西歐交往的影響43-46
  • 第三章 元朝與西歐的交往(1260—1368年)46-61
  • 第一節(jié) 元朝與西歐交往的歷史背景46-48
  • 一、元朝統(tǒng)治下的和平穩(wěn)定46-47
  • 二、西歐的政治經濟陷入不穩(wěn)47-48
  • 第二節(jié) 元朝與西歐交往的過程48-53
  • 一、馬可波羅訪元48-50
  • 二、孟特戈維諾、馬黎諾里來華傳教50-52
  • 三、鄂多立克旅行到達中國52-53
  • 第三節(jié) 元朝與西歐交往的特點和影響53-61
  • 一、元朝與西歐交往的特點54-57
  • 二、元朝與西歐交往的影響57-61
  • 結語61-62
  • 參考文獻62-67
  • 附錄67-68
  • 后記68-6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傅駿;;影響高麗與蒙古帝國早期接觸的幾點外部因素[J];韓國研究論叢;2007年01期

2 洪堅毅;黃朋;;成吉思汗用兵制勝的秘訣[J];當代軍事文摘;2006年03期

3 尤中;元朝對西南各民族地區(qū)的設治和經營[J];思想戰(zhàn)線;1995年02期

4 內藤みどり;山本光朗;張永江;;1990~1991年日本有關內陸亞洲地區(qū)民族史(蒙古帝國以前)研究綜述[J];民族譯叢;1994年03期

5 沐燁;;成吉思汗的野心[J];領導文萃;2010年06期

6 姜蒙;;新絲路盛宴——第二屆中國—亞歐博覽會綜述[J];兵團建設;2012年18期

7 王正平;;千年風云第一人[J];中國邊防警察;2012年04期

8 鐵達;;蒙古族茶文化[J];實踐;2005年06期

9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朝克圖;;關于蒙古帝國時期的“約孫”[A];蒙古史研究(第九輯)[C];2007年

2 劉榮臻;;蒙古帝國社會保障思想淺析[A];中國少數民族和諧思想研究[C];2005年

3 巴爾克曼;;評蒙古帝國衰亡對蒙古社會發(fā)展的影響(英文)[A];蒙古史研究(第五輯)[C];1997年

4 魏琢;;淺談大元帝國與大蒙古帝國及其關系[A];第二屆元上都遺址與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5 杜維善;;蒙古帝國和四大汗國錢幣[A];《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四輯)[C];2003年

6 楊德亮;;托茂家的伊斯蘭信仰及其經濟生產[A];首屆中國寧夏回商大會文化論壇論文匯編[C];2008年

7 陳學霖;;忽必烈汗對漢人治術的認識與態(tài)度(摘要)[A];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1981)[C];198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勿日汗;內蒙古:失傳700多年的蒙古帝國玉璽“復活”[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2 王悠然;異常暖濕氣候助力蒙古帝國崛起[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3 本報記者 崇先鳴;包麗英:游走在蒙古帝國的時空[N];通遼日報;2009年

4 張清芳;成吉思汗第36代長孫女筆下的蒙古帝國[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5 見習記者 劉書艷;西方人眼中的成吉思汗[N];中華工商時報;2010年

6 繼續(xù);別有滋味的蒙古帝國余暉[N];中國證券報;2009年

7 里快;《蒙古帝國》蘊含恢弘的蒙元文化史詩[N];中華讀書報;2014年

8 胡軒逸;一代“天”驕,氣候成就成吉思汗[N];光明日報;2014年

9 見習記者 劉書艷;成吉思汗時代的商業(yè)文明[N];中華工商時報;2010年

10 袁劍;游牧力量的巔峰時代[N];第一財經日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邱軼皓;蒙古帝國的權力結構(13-14世紀)[D];復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韓極;論西歐與蒙古帝國的交往(1245-1368年)[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2 薩仁畢力格;蒙古帝國首都哈剌和林[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3 鋼巴圖;大蒙古和林城歷史若干問題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2年

4 張健;蒙古帝國敘事[D];暨南大學;2007年

5 沈洋;蒙古帝國第一次西征及其影響[D];蘭州大學;2009年

6 薩日娜;蒙古帝國與穆斯林商人關系若干問題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7 王東成;論武臣統(tǒng)治時期的麗蒙關系[D];延邊大學;2014年

8 朱鳴華;沖突中的傳承,,碰撞中的交融[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61262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61262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ee5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