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俄屬烏梁海越界問題研究——以觀念史視角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24-06-29 02:24
乾隆朝汗卡屯地區(qū)俄屬烏梁海人越界問題,實乃俄羅斯利用跨界民族烏梁海對清朝領土進行滲透,這一問題的產(chǎn)生與乾隆朝在中俄西北邊界的巡邊制度實行中之漏洞相關。面臨俄國的擴張壓力,守土有責的清朝地方官員曾萌生了具有一絲近代色彩的邊界意識,乾隆皇帝卻為維護中俄關系大局而回歸清朝固有的傳統(tǒng)邊界觀念加以應對,由此標志著中俄西北邊界政策由積極進取轉(zhuǎn)向消極保守,也為晚清俄國割占科布多大部分地區(qū)埋下了隱患。此外,相關滿文檔案與輿圖還表明,乾隆帝對西北科布多轄區(qū)中俄"原本定界"有明確認識和在俄方擠壓下俄屬烏梁海對清朝產(chǎn)生了政治認同,皆有助于從一個側(cè)面澄清國際學界對清朝"擴張性"的爭議。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97020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圖1:汗卡屯及阿勒坦烏梁海中俄邊境示意圖(錄自《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八冊)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副都統(tǒng)莫尼扎布赴布克圖爾瑪巡邊,發(fā)現(xiàn)俄屬烏梁海人越界現(xiàn)象,報稱:“因阿爾泰山獸魚、土豆豐裕,那邊烏梁海人眾有在寬闊空閑之地漁獵者,既見之,不可不曉諭之。遂將其驅(qū)逐,訓以從此再不可如此行走,等等。”[2]三十五年,乾隆帝再次下令巡查烏梁海地方中俄邊境。清....
圖2:滿文彩繪《汗哈屯圖》(軍機處滿文錄副奏折03-0193-3301-010,第一歷史檔案館藏,乾隆五十五年十月)
自哈克淖爾卡倫起,至鄂依滿河,有九日路程。恒瑞折中有云:“將汗卡屯等地方情形繪圖謹呈覽”,可見該折原本附有地圖。而從圖的黃簽內(nèi)容來看,有關喀爾喀王公率兵巡邊至哈屯河、俄羅斯之烏梁海于汗卡屯地區(qū)居住、渡哈屯河巡查汗卡屯路線等,無不與恒瑞此折所奏之事一一吻合,可見上述黃簽即是對奏折內(nèi)....
圖3《乾隆十三排圖》五排西二、六排西二局部(節(jié)錄自汪前進《清廷三大實測全圖集》)
而據(jù)恒瑞奏折,自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起,巡邊清軍至哈屯河不可渡之處即行撤回,未至“所指地方”(即巡邊規(guī)定應巡至之地界)(3),“但謊報已換木牌查看”[11]!逗构蛨D》以紅色虛線拉出了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恒瑞剛剛恢復的巡邊路線。即出哈克淖爾卡倫,分為兩路:一路西行至....
本文編號:39970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3997020.html
上一篇:世界普遍交往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下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