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克林頓政府對俄價值觀外交分析
【學位單位】:外交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8
【中圖分類】:D871.2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導言
一、美國對俄價值觀外交的表現(xiàn)
(一) 克林頓政府對俄羅斯內政的干涉
(二) 克林頓政府對俄經濟的援助
(三) 克林頓政府對俄關系中的安全政策
二、美國對俄價值觀外交原因分析
(一) 戈爾巴喬夫改革為克林頓價值觀外交提供了條件
(二) 國際格局變化為美國價值觀外交提出了方便
(三) 輸出自由、民主的傳統(tǒng)為美國價值觀外交提供了支持
(四) 對俄價值觀外交是美國的戰(zhàn)略考慮
三、美國對俄羅斯政策的未來走向
(一) 促進俄羅斯國內的“自由”“民主”的發(fā)展
(二) 在地緣政治上繼續(xù)排擠俄羅斯
(三) 繼續(xù)對俄的接觸政策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希鉞;美俄關系的變化趨勢[J];國際觀察;1996年04期
2 黃泳;從布什-葉利欽會晤看美俄關系[J];瞭望;1992年Z1期
3 譚東白;美俄關系中的裂痕在加深[J];瞭望;1994年49期
4 錢春元;美俄關系的新變化及其走向[J];現(xiàn)代國際關系;1994年08期
5 石鳳軍,吳鑫,李有升;美俄關系:幻想破滅后的爭斗[J];國防;1997年01期
6 呂其昌;科索沃危機后的美俄關系[J];了望;1999年16期
7 張征東;;美俄關系陰云難散[J];瞭望;2008年Z1期
8 邢玉春;美俄關系與北約的戰(zhàn)略調整[J];國際問題研究;2002年04期
9 ;美俄關系研討會紀要[J];現(xiàn)代國際關系;1994年12期
10 郭隆隆;;再議美俄關系[J];國際展望;2007年1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玉山;博弈與互動:后冷戰(zhàn)時期中、美、越三邊關系研究[D];暨南大學;2012年
2 常欣欣;后冷戰(zhàn)時期的和平[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3 張友國;后冷戰(zhàn)時期民族分離主義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4 譚世坪;冷戰(zhàn)后美國的全球戰(zhàn)略與美臺關系[D];暨南大學;2005年
5 張貴洪;超越均勢[D];復旦大學;2004年
6 林巖;全球化中的他者—后冷戰(zhàn)時期西方媒體中的中國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7 徐輝;從波斯灣到朝鮮半島:后冷戰(zhàn)時期美國危機管理比較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鄭毅;冷戰(zhàn)后的美國對俄政策:從老布什到克林頓[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9 李延長;后冷戰(zhàn)時期俄羅斯的中東政策與個案分析[D];西北大學;2011年
10 沈惠平;美國民族主義對當代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凱;美國克林頓政府對俄價值觀外交分析[D];外交學院;2008年
2 朱恪川;南奧塞梯事件后美俄關系的現(xiàn)狀和未來走向[D];山東大學;2010年
3 石國林;奧巴馬政府對俄關系的調整[D];青島大學;2011年
4 孫敬鑫;奧巴馬就任總統(tǒng)以來美對俄政策的變化[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5 黃博卿;美俄關系變遷中的核軍控與裁軍——從緩和到重啟[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敏倫;后冷戰(zhàn)時期美國霸權政策分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梁玉春;后冷戰(zhàn)時期影響新疆穩(wěn)定的國際因素及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曹曉晨;“民族自決”原則在俄羅斯政治解決車臣問題中的困境[D];外交學院;2005年
9 魯霞;后冷戰(zhàn)時期美國民主制度輸出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10 林洪安;俄美“新冷戰(zhàn)”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8676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867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