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中國和美國——從戰(zhàn)略三角到后現(xiàn)代三角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國玉奇;;俄羅斯與中國的地緣政治關系[J];西伯利亞研究;2006年06期
2 韋幼蘇;中俄對歐盟政策之比較[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3 張友國;中亞利益格局中的美國與中國[J];東北亞論壇;2004年03期
4 郭宇立;林芯竹;楚樹龍;;美國、中國的發(fā)展變化與世界格局[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9年08期
5 秦放鳴;孫慶剛;;美俄中亞戰(zhàn)略研究——基于中國的視角[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6 熊小慶;楊興禮;劉今朝;艾少偉;張超陽;;大國因素對當今中國-伊朗關系的影響[J];世界地理研究;2005年03期
7 馬建勛;;論美國對中國地緣政治安全的影響[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01期
8 趙飛;;淺析美國在中亞戰(zhàn)略的調(diào)整及對中國的影響[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9 波波·羅;張紅;;俄羅斯、中國及中亞的權力制衡:融合還是競爭?[J];俄羅斯研究;2009年06期
10 趙維燾;謝麗娟;;后冷戰(zhàn)時期中美東亞戰(zhàn)略:差異、合作與展望[J];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方雷;;轉型國家的政治發(fā)展: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對比分析[A];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新世紀初的世界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6年
2 施雪華;鄧集文;;當前中國政府公共信息服務的問題與對策[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施雪華;鄧集文;;當前中國政府公共信息服務的問題與對策[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陳淑仁;;論中國與歐盟全面合作伙伴關系[A];國際經(jīng)貿(mào)研究論文集(2003年)[C];2003年
5 李丹陽;;近20年中日行政改革的思考——以中央政府機構、國有企事業(yè)單位和公務員制度三領域為例[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戴昌橋;;中美地方政府治理結構比較[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錢宗旗;;普京時代俄中東外交的特點及發(fā)展趨向[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7年
8 孫凌齊;;任重道遠——2008年大選前的俄羅斯[A];“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前沿和熱點問題”學術研討會暨2007年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莊佩君;;美國大都市區(qū)的行政聯(lián)合及其啟示[A];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馮紹雷;;建構中的俄羅斯、歐盟與美國的關系[A];新中國對外關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劉榮升;通報我省代表團出訪俄羅斯情況[N];黑龍江日報;2005年
2 臧文茜;俄羅斯科考:新北極爭奪戰(zhàn)開始?[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7年
3 韓顯陽;俄法總統(tǒng)選擇“對話”而非“對抗”[N];光明日報;2007年
4 黃培昭;美新政策難解伊拉克困境[N];人民日報;2007年
5 田春生;爭奪俄羅斯:黑金石油的微笑[N];中國經(jīng)營報;2003年
6 邵穎波;俄羅斯:選舉之前的喧囂與沉寂[N];經(jīng)濟觀察報;2004年
7 本報駐伊斯蘭堡記者 王傳寶;印俄強化伙伴關系[N];經(jīng)濟日報;2005年
8 裴遠穎;俄羅斯的戰(zhàn)略性收縮[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2年
9 中國社科院亞太所學者 葉海林;繼續(xù)生活在核和平之中[N];東方早報;2007年
10 穆東升;在反腐中艱難前行的俄羅斯[N];法制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公龍;保守主義與冷戰(zhàn)后美國對華政策[D];復旦大學;2005年
2 阮建平;二戰(zhàn)后美國對外經(jīng)濟制裁[D];武漢大學;2004年
3 畢洪業(yè);歐盟東擴與俄羅斯的選擇[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杜正艾;俄羅斯外交傳統(tǒng)研究[D];外交學院;2003年
5 龐大鵬;俄羅斯政治轉軌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汪寧;普京的“俄羅斯新思想”[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7 游博;中日關系中的歷史認識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8 劉偉章;轉軌期中國縣級政府制度供給行為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9 金是用;安全與發(fā)展:二戰(zhàn)以來中國—菲律賓關系之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10 李飛;冷戰(zhàn)后美日同盟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萬鑫;上海合作組織發(fā)展過程中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的博弈[D];暨南大學;2007年
2 邊云霞;哈薩克斯坦與中美俄的石油外交[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3 黃永弟;從冷戰(zhàn)后北約東擴看美國對俄羅斯的戰(zhàn)略包圍[D];暨南大學;2009年
4 王苗苗;美國新干涉主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張霞;冷戰(zhàn)后美國中亞戰(zhàn)略對中國安全環(huán)境的影響及中國的對策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6 鄭忠民;論中國和平崛起進程中的中美關系[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7 陳瑩;冷戰(zhàn)后美國的東南亞安全戰(zhàn)略及其對中國的影響[D];暨南大學;2005年
8 石強;論美俄之間的核軍備控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劉曉川;當代俄羅斯外交學現(xiàn)狀與動向評析[D];外交學院;2009年
10 王有為;中美政治社會化之教化機制和內(nèi)化機制比較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8181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818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