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差異與中日外交
發(fā)布時間:2020-08-21 12:49
【摘要】: 政治文化指涉及人們的政治行為和社會政治生活的帶有政治性質(zhì)的文化,是一般文化在政治這個特殊層面上的具體表現(xiàn)。政治文化作為社會觀念形態(tài),體現(xiàn)著人們的政治價值和政治心理取向,制約著國家外交行為的基本方式和基本走向。 中日關系從20世紀80年代的睦鄰友好,發(fā)展到目前的不正常狀態(tài),有其潛在的背景,比如國際安全環(huán)境的改變、中日綜合國力差距的縮小、美國因素、日本國內(nèi)的右傾化等等。以上幾個因素固然是影響當今中日關系的關鍵所在,但政治文化差異亦是影響當今中日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嘗試從中日兩國政治文化上存在的差異入手,通過分析中日兩國的民族政治文化對兩國的外交戰(zhàn)略,外交決策機制,外交模式,以及兩國領導人的外交風格的影響,指出中日民族政治文化影響兩國外交,進而影響兩國關系。從政治文化角度分析中日外交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首先,這是一個全新的角度。以往分析中日外交多是從廣義的文化角度進行分析,從政治文化視角來分析的不多。其次,通過探尋中日外交后的政治文化因素,有助于我們從深層次了解目前中日“政冷”現(xiàn)象的癥結(jié)所在。再者,從政治文化角度研究中日外交,揭示中日外交后的政治文化根源,對分析當今中日關系的現(xiàn)狀也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中日文化同屬儒家文化圈,兩國有著兩千多年文化交流的歷史,但是中日文化(當然也包括政治文化)卻似同實異。重視從政治文化角度研究中日外交,了解中日兩國政治文化上的差異,有助于促進中日友好合作。
【學位授予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D822.3
本文編號:2799400
【學位授予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D822.3
【相似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俞辛q;;“九一八”事變時期的中日外交史論[A];江橋抗戰(zhàn)及近代中日關系研究(上)[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日外交當局在京舉行定期磋商[N];人民日報;2003年
2 本報記者 黃磊邋譚璐;安倍新內(nèi)閣不繼續(xù)任人唯親[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7年
3 馮武勇;福田二三事:巔峰來也遲去卻疾[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4 陳向陽;中日關系再入冰河期[N];中國經(jīng)營報;2005年
5 本報評論員 徐立凡;東盟外長會議:磋商熱點新平臺[N];華夏時報;2006年
6 于濤;正視歷史 底線?起跑線?[N];華夏時報;2004年
7 記者孫東民;中日舉行外交當局磋商[N];人民日報;2002年
8 記者 孫俠;外交部發(fā)言人表示[N];人民日報;2006年
9 劉常;詩史合一:毛澤東詩詞的新解讀[N];中國文化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王婭莉;杯盞之間寫江山[N];中國質(zhì)量報;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彭春艷;政治文化差異與中日外交[D];湘潭大學;2006年
2 武雪彬;李鴻章的中日結(jié)盟觀[D];吉林大學;2008年
3 嚴海建;南京審判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劉鵬飛;論21世紀初的中日關系[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27994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7994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