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中的七國集團與非政府組織:二者關系及其影響比較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D81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志芳;;充分發(fā)揮非政府組織利益表達和協(xié)調(diào)作用[J];前進;2011年08期
2 ;聲音[J];南風窗;2011年15期
3 崔開云;;當下西方國家政府與非政府組織關系研究述評[J];理論參考;2011年06期
4 陳思瑤;;我國非政府組織參與公共危機管理問題研究[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5 何莉莉;;非政府組織與政府的合作[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年08期
6 胡曉;;合作與制衡:非政府組織與政府良性互動關系研究[J];理論研究;2011年02期
7 農(nóng)江海;;淺談政府對非政府組織行為的監(jiān)管[J];經(jīng)濟視角(中旬);2011年05期
8 王云;;論非政府組織去行政化[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9 王云;;論非政府組織去行政化[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10 王濤;;論非政府組織在民生建設中的作用[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熊雪莉;陳澤華;;非政府組織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以汶川地震為例[A];科學發(fā)展觀與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吳琦;;公共服務社會化與非政府組織的發(fā)展[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C];2004年
3 房廣順;楊路平;朱軍杰;;附錄(三) 省社科類社團赴德國考察報告[A];中國社會科學類社團科學發(fā)展的戰(zhàn)略選擇[C];2009年
4 牟春野;侯雷;;建立我國非政府組織監(jiān)督管理機制研究[A];政府改革與行政能力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馬立;顧建鍵;;德國非政府組織發(fā)展的獨特經(jīng)驗及啟示[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6 張明軍;吳新葉;;領導與服務:中國共產(chǎn)黨對NGO的組織吸納研究——以超越“國家-社會”范式的視角[A];和諧社會 價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6年
7 馬立;;社區(qū)治理與建設和諧社區(qū)——論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在社區(qū)治理中的和諧運作[A];社會轉(zhuǎn)型中的和諧社會構建——上海市黨校系統(tǒng)“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文雋;;草根非政府組織四種籌資方式的思考——走訪貴陽市草根NGO有感[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徐湘林;;政治特性、效率誤區(qū)與發(fā)展空間——非政府組織的現(xiàn)實主義理性審視[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10 王文;;淺談加拿大的非政府組織[A];全國省區(qū)市物流社團組織座談會資料匯編[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澎;加拿大非政府組織淺談[N];人民政協(xié)報;2004年
2 記者 徐振強;七國集團稱有決心應付[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3 趙黎青 郭建平;非政府組織在全球的興起[N];學習時報;2002年
4 記者周悅;倡導非政府組織與政府合作扶貧[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5 記者董克偉;我國非政府組織作用顯著增強[N];中國改革報;2009年
6 新華社特稿;該讓中國加入七國集團了[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7 張欣;七國集團下半年經(jīng)濟增速為1.5%[N];中國信息報;2010年
8 記者 何浩銳;培育發(fā)展我區(qū)非政府組織[N];阿勒泰日報;2008年
9 苑基榮;國內(nèi)的“減壓閥”和外交中的“沉默伙伴”[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10 張揚;進一步加強與非政府組織在人口領域的合作[N];中國人口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晶;我國非政府組織管理法治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杜倩萍;當代中國草根非政府組織的社會功能[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孟昊;非政府組織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漢大學;2010年
4 朱曉黎;宗教非政府組織與國家安全[D];復旦大學;2010年
5 甘鋒;全球治理視野中國際環(huán)境非政府組織的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6 劉東鋒;非政府組織與理念全球化——卡內(nèi)基倫理與國際事務委員會個案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7 張暉;當代中國非政府組織與人權保護[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8 沈中元;全球化下非政府組織之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9 沈廣;中國獸醫(yī)協(xié)會建立與管理模式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10 蔡麗新;中國非政府組織的發(fā)展與政治文明建設[D];蘇州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曉峰;當代中國非政府組織的發(fā)展狀況及引導[D];山西大學;2010年
2 閆秀芳;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關系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3 裘旭東;國際宗教非政府組織以信仰為基礎的發(fā)展援助[D];復旦大學;2010年
4 張英;舟山市非政府組織的定位及其發(fā)展趨勢研究[D];寧波大學;2011年
5 穆朝暉;非政府組織參與農(nóng)村公共文化產(chǎn)品供給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6 楊美卿;非政府組織民主參與的法治價值[D];黑龍江大學;2010年
7 王偉;治理理念視角下非政府組織與政府關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8 文曉飛;非政府組織對聯(lián)合國事務的參與[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9 石洪國;中國當代非政府組織法律規(guī)制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陳嵩;泰國非政府組織的政治參與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588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758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