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二十世紀50-70年代末的對外援助述評
發(fā)布時間:2020-07-09 07:43
【摘要】: 對外援助是一個國家外交的手段和體現(xiàn)國家利益的工具,主要指的是某個國家為實現(xiàn)一定的外交目的,對它國或組織以無償或有償?shù)男问教峁┑慕?jīng)濟或軍事援助,從而達到對該國或該組織產(chǎn)生一定的政治或經(jīng)濟上的影響力,進而實現(xiàn)本國的政治或經(jīng)濟上的利益追求。新中國成立之初,基于對世界形勢的評估和判斷,我國走上了對外援助的道路。建國后50-70年代的國際、國內形勢加上意識形態(tài)和冷戰(zhàn)等因素的影響,新中國的對外援助工作經(jīng)歷了一些波折,但總的說來這一時期的對外援助,讓世界上更多的國家和人民了解了中國,并為中國與其它國家建立良好的外交關系起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更為切實地維護了我國的外交利益。新中國的對外援助,由于嚴格遵循了八項原則,我國提供的對外援助使受援國真正得到了實惠。在這一政策的指導下,中國同第三世界國家的經(jīng)濟和技術合作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對幫助受援國發(fā)展民族經(jīng)濟,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了揮了積極作用,因而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信任和一致好評。同時,這種援助還壯大了世界和平力量,支援了世界民族的革命斗爭,大大促進了中國同亞非拉各國關系的鞏固和發(fā)展。當然,我國對外援助工作也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援助規(guī)模過大,過分強調意識形態(tài),開展革命外交等。本文試圖從新中國50-70年代對外援助的國內、國際背景入手,簡要敘述我國這段時期的對外援助情況,著重分析對外援助得失,從而總結經(jīng)驗教訓,以期對我國新時期的對外援助工作起一個借鑒參考作用。當前,我國正大力調整對外援助政策。歷史經(jīng)驗告訴我們,無論是以陣營為標準或者是以意識形態(tài)為標準劃分的盟國和朋友都不是永恒不變的。同樣,對外援助的方針政策也應該是動態(tài)的。因此,正確分析、評價、總結歷史,有利于我們客觀把握歷史,并從歷史的高度來審視我國今天的對外援助工作,從而制定更為切實可行的援外政策,這也是寫作本文的主旨所在。
【學位授予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D829;K27
本文編號:2747161
【學位授予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D829;K27
【引證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唐建文;周恩來外交倫理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2 王玉紅;和合發(fā)展:中國對非洲援助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蔣葉;20世紀60-70年代上海對西非部分國家經(jīng)濟援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謝鏗;中歐對非援助—在分歧中尋求合作[D];復旦大學;2012年
3 葉爽;中非“友誼”的地方敘事—20世紀60-70年代上海對非交往活動的歷史考察[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4 劉京;我國體育對外援助教練工作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7471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74716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