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zhàn)后中國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棄權票行為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外交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D82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啟榮;;國際格局變化與安理會改革[J];當代世界;2011年05期
2 陳偉雄;;趣談1994年的安理會[J];世界知識;1995年08期
3 徐軍華;;論聯(lián)合國安理會在國際刑事法院啟動機制中的作用[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4 秦軒;;夾縫中的聯(lián)合國駐黎部隊[J];中國新聞周刊;2006年29期
5 張學兵;;淺析聯(lián)合國在達爾富爾的維和行動[J];學理論;2011年18期
6 陳傳偉;李伯軍;;索馬里海盜、普遍管轄權與集體安全[J];社科縱橫;2011年07期
7 ;大事記[J];世界知識;1990年20期
8 ;大事記 1992年[J];世界知識;1992年21期
9 鄭啟榮;;聯(lián)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新發(fā)展[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1992年03期
10 劉德敏;;‘藍盔’部隊的困惑——索馬里局勢綜述[J];國際展望;1993年1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邵亞樓;國際經(jīng)濟制裁:歷史演進與理論探析[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8年
2 游博;中日關系中的歷史認識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志東;新保守主義與冷戰(zhàn)后的美國外交政策[D];北京外國語大學;2005年
4 楊值珍;冷戰(zhàn)結束以來的中印關系[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5 杜學文;作為人權的和平權[D];蘇州大學;2010年
6 孫洪魁;東北亞格局與我國戰(zhàn)略構建[D];吉林大學;2006年
7 夏立平;全球化時代國際體系的演變與轉型[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劉少華;后冷戰(zhàn)時期東盟在亞太區(qū)域合作中的地位與作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9 張東寧;冷戰(zhàn)后世界秩序的變化與重構[D];吉林大學;2006年
10 陳先才;當代國際危機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旭明;冷戰(zhàn)后中國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棄權票行為研究[D];外交學院;2012年
2 唐沁;東西方關于冷戰(zhàn)問題的文本差異分析[D];外交學院;2009年
3 劉蒸蒸;相對獲益視角下的聯(lián)合國安理會擴大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4 楊娜;冷戰(zhàn)結束以來的波俄關系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5 牛健;美國新聞署:產(chǎn)生的理由 消失的根據(jù)[D];吉林大學;2007年
6 林麗清;冷戰(zhàn)后英美“特殊關系”的特點(1991-2006年)[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林;冷戰(zhàn)后恐怖主義的新特點及防范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8 孟祥臣;冷戰(zhàn)后國際組織中的中國國家利益分析[D];吉林大學;2006年
9 苗苗;從塔迪奇案看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建立的合法性問題[D];中國人民大學;2006年
10 潘德鋒;美澳同盟及其對中國的影響[D];暨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5770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577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