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外交論文 >

冷戰(zhàn)后中國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棄權票行為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21 17:04
  兩極格局解體冷戰(zhàn)結束后的15年間中國在安理會投票中,棄權票次數(shù)為46次,棄權票行為是公眾比較關心的話題,從而也引發(fā)了筆者進行研究的興趣,在過去的15年間,中國棄權票所要表達的立場是什么,有何特點,及其背后的復雜原因也成為本文要探討的主要內容。 棄權票是比較有爭議的一種投票行為方式,各個國家有著不同的態(tài)度,通過研究中國自冷戰(zhàn)后以來數(shù)次在安理會決議中投棄權票的歷史來分析我國在投票中的來龍去脈,使我們更加清楚的理解中國的外交政策制定,同時總結中國在投棄權票時的國際環(huán)境以及投票規(guī)律。 本文主要在統(tǒng)計分析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案例來進行分析研究,分析我國在冷戰(zhàn)結束后的時間內棄權票行為的來龍去脈。 本文主要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安理會投票規(guī)則以及中國在安理會的投票情況,重點在統(tǒng)計中國的棄權票,并對其進行分析;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中國在安理會投棄權票的特點和原因;第三部分主要探討中國與美俄兩國在棄權票行為方面的差異,并對美俄兩國棄權票行為進行簡單的分析;第四部分主要討論中國在安理會棄權票行為帶來的影響。 通過綜合分析,筆者認為中國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棄權投票表達了中國在很多重要的國際事務當中的立場,通過這些立場可以窺探冷戰(zhàn)結束后中國外交的變化;通過行為特點及原因的分析我們可以探知中國對于世界形勢的認知與判斷:當今世界主題是和平與發(fā)展,沖突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有通過談判才能更好的處理重大的國際事務,只有通過所有國家的共同努力世界才會更加美好。中國主張建立一個和諧互利共贏的新世界,逐步展現(xiàn)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學位授予單位】:外交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D820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中國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棄權票行為分析
    第一節(jié) 中國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投票行為概述
        一、安理會投票規(guī)則簡述
        二、中國安理會投票行為簡述
    第二節(jié)中國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棄權票行為簡述
        一、中國在安理會棄權票行為簡述
第二章 中國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棄權票行為的特點及原因
    第一節(jié) 中國投棄權票的特點
        一、強調尊重國家主權
        二、反對干涉別國內政
        三、反對霸權主義
        四、反對通過制裁解決爭端
        五、合理建議得不到尊重,被迫投下棄權票
    第二節(jié) 中國棄權票行為原因分析
        一、中國堅定不移地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及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發(fā)展經(jīng)濟的需要
        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深遠
        四、中國國家實力與國際政治地位的不完全相稱
        五、中國近代屈辱歷史的教訓
第三章 中國與美俄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棄權票行為的對比
    第一節(jié) 中國與俄羅斯棄權票行為對比
        一、俄羅斯安理會投票行為簡述
        二、中俄棄權票行為對比
    第二節(jié) 中國與美國棄權票行為對比
        一、美國在安理會棄權票行為簡述
        二、中美安理會棄權票行為對比
第四章 中國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棄權票行為的影響
    第一節(jié) 維護聯(lián)合國的權威
        一、中國對聯(lián)合國的定位
        二、加強聯(lián)合國主導作用
    第二節(jié) 反對霸權主義
    第三節(jié) 維護第三世界國家的整體利益
        一、中國與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
        二、堅決維護第三世界國家的利益
    第四節(jié) 積極為經(jīng)濟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外部環(huán)境
    第五節(jié) 中國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棄權票行為的弊端
結論
附錄:
參考文獻
致謝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啟榮;;國際格局變化與安理會改革[J];當代世界;2011年05期

2 陳偉雄;;趣談1994年的安理會[J];世界知識;1995年08期

3 徐軍華;;論聯(lián)合國安理會在國際刑事法院啟動機制中的作用[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4 秦軒;;夾縫中的聯(lián)合國駐黎部隊[J];中國新聞周刊;2006年29期

5 張學兵;;淺析聯(lián)合國在達爾富爾的維和行動[J];學理論;2011年18期

6 陳傳偉;李伯軍;;索馬里海盜、普遍管轄權與集體安全[J];社科縱橫;2011年07期

7 ;大事記[J];世界知識;1990年20期

8 ;大事記 1992年[J];世界知識;1992年21期

9 鄭啟榮;;聯(lián)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新發(fā)展[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1992年03期

10 劉德敏;;‘藍盔’部隊的困惑——索馬里局勢綜述[J];國際展望;1993年1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邵亞樓;國際經(jīng)濟制裁:歷史演進與理論探析[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8年

2 游博;中日關系中的歷史認識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志東;新保守主義與冷戰(zhàn)后的美國外交政策[D];北京外國語大學;2005年

4 楊值珍;冷戰(zhàn)結束以來的中印關系[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5 杜學文;作為人權的和平權[D];蘇州大學;2010年

6 孫洪魁;東北亞格局與我國戰(zhàn)略構建[D];吉林大學;2006年

7 夏立平;全球化時代國際體系的演變與轉型[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劉少華;后冷戰(zhàn)時期東盟在亞太區(qū)域合作中的地位與作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9 張東寧;冷戰(zhàn)后世界秩序的變化與重構[D];吉林大學;2006年

10 陳先才;當代國際危機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旭明;冷戰(zhàn)后中國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棄權票行為研究[D];外交學院;2012年

2 唐沁;東西方關于冷戰(zhàn)問題的文本差異分析[D];外交學院;2009年

3 劉蒸蒸;相對獲益視角下的聯(lián)合國安理會擴大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4 楊娜;冷戰(zhàn)結束以來的波俄關系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5 牛健;美國新聞署:產(chǎn)生的理由 消失的根據(jù)[D];吉林大學;2007年

6 林麗清;冷戰(zhàn)后英美“特殊關系”的特點(1991-2006年)[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林;冷戰(zhàn)后恐怖主義的新特點及防范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8 孟祥臣;冷戰(zhàn)后國際組織中的中國國家利益分析[D];吉林大學;2006年

9 苗苗;從塔迪奇案看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建立的合法性問題[D];中國人民大學;2006年

10 潘德鋒;美澳同盟及其對中國的影響[D];暨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57705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57705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b4b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