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的雙重性與冷戰(zhàn)后的美日同盟
發(fā)布時間:2019-12-03 07:15
【摘要】:本文從同盟的雙重性這一事實出發(fā),提出同盟可能兼具防御性和進攻性的雙重屬性;并且這一雙重性質可能發(fā)展變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這兩方面屬性在同盟的性質中可能體現不同特性,從而導致同盟的總體性質偏于防御性或者進攻。很多同盟都具有雙重性,美日同盟也不例外。美日同盟的產生主要是出于冷戰(zhàn)時期防范蘇聯集團擴張的目的,也起到了限制日本發(fā)展軍備的作用,在西方看來,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冷戰(zhàn)后美日同盟通過一系列調整,借共同防御之名,更多地帶有了潛在的進犯色彩。 由于東亞安全環(huán)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以及美日雙方在地區(qū)和全球戰(zhàn)略上的相互需求,美日同盟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仍然具有維系、鞏固甚至不斷強化的內外基礎。也因此,即使日本民主黨政府在2009年上臺后美日同盟一度曾有“變冷”的跡象,但美日同盟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緊密合作、加強協(xié)同的走向難以發(fā)生大的逆轉。 未來的美日同盟安排是更具防御性還是進攻性偏向,與中國這個地區(qū)大國在東亞地區(qū)的安全互動也有關系。美日同盟在防范和威懾中國的同時,也可被中國的內外政策與表現所塑造。因此,分析美日同盟強化的原因,探尋民主黨執(zhí)政初期尋求更高自主性的對等同盟關系的歷史脈絡和日本國內政治生態(tài)基礎,有利于中國分析和研判美日兩大行為體的安全利益和威脅感知,從而在未來塑造美日安全感知、營造戰(zhàn)略互信上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維護東亞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D871.2;D831.3
本文編號:2569106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D871.2;D83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景全;;同盟視野探析[J];東北亞論壇;2009年01期
2 婁偉;;日本民主黨執(zhí)政與美日同盟變化[J];東北亞論壇;2010年02期
3 曹筱陽;;美日同盟:面向21世紀的全面調整[J];當代亞太;2006年09期
4 聶宏毅;肖鐵峰;;日美同盟的歷史演變及其對亞太安全的影響[J];當代亞太;2007年08期
5 沈丁立;;中國周邊外交的雙環(huán)戰(zhàn)略[J];當代亞太;2009年01期
6 唐世平;;國際政治的社會進化:從米爾斯海默到杰維斯[J];當代亞太;2009年05期
7 沈丁立;;全球與區(qū)域階層的權力轉移:兼論中國的和平崛起[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8 黃剛;冷戰(zhàn)后美日同盟:建構主義的解釋[J];國際觀察;2002年01期
9 劉江永;;日美同盟轉型及其對中國的影響[J];國際觀察;2006年01期
10 陳玉剛;;多重國際體系的視野與戰(zhàn)略[J];國際觀察;2008年0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沈丁立;[N];東方早報;2009年
2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沈丁立;[N];人民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飛;冷戰(zhàn)后美日同盟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5691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569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