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運動行進中的概念解讀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洋;;現(xiàn)代性視域下的道德困境探究——從“耶路撒冷的艾希曼”談起[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2 彭宗超;曹峰;李賀樓;邵東珂;;社會生態(tài)系統(tǒng)治理視角下的中國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的理論框架與指標體系新探[J];公共管理評論;2013年02期
3 馬躍修;;霧霾與社會穩(wěn)定之關聯(lián)性研究——以風險社會理論為視角[J];法制與社會;2014年05期
4 陳國昌;;網(wǎng)絡公共事件輿情演變規(guī)律及應對策略[J];東南傳播;2014年01期
5 姚君喜;;媒介使用、媒介依賴對信任評價的影響——基于不同媒介的比較研究[J];當代傳播;2014年02期
6 黃波;張清;;大學信任及其研究意義[J];高教探索;2014年03期
7 秦文;郭強;;社會建設研究社會轉型期公眾精神生活的斷裂樣態(tài)及彌合路徑——基于“現(xiàn)階段我國公眾精神生活水平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J];湖北社會科學;2014年04期
8 廖斌;;新世紀鄉(xiāng)土文學的身份認同、出走模式與烏托邦敘事——以《尋根團》為中心的思考[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9 黃程棟;;風險社會下城市公共危機治理的路徑探討——基于社會資本理論的視角[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10 雪婷;;《資本論》透視的哲學革命[J];重慶社會科學;2014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鞠立新;;論國際金融衍生品市場與國際金融危機——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視閾中的若干剖析[A];上海市經(jīng)濟學會學術年刊(2009)[C];2009年
2 朱軍;;現(xiàn)代都市邊緣知識人的身份認同困境——以亭子間文人為例[A];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創(chuàng)新——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文集(2012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12年
3 曾一果;;身份的標識:大眾媒介與都市空間的再生產(chǎn)[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2)——可溝通城市:理論建構與中國實踐論文集[C];2012年
4 劉高見;;新媒體語境下受眾閱聽行為變化初探[A];中華新聞傳播學術聯(lián)盟第六屆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5 龍柏林;;生態(tài)風險生成的三重追問[A];生態(tài)文明與人的發(fā)展[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溫麗娟;國外帝國主義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王艷紅;國際儲備貨幣多元化的成因、影響與現(xiàn)實借鑒[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1年
3 李華忠;善的支撐[D];吉林大學;2012年
4 林婕;冷戰(zhàn)后北約東擴與美歐關系[D];武漢大學;2005年
5 楊國慶;從亞洲金融危機看美國金融霸權[D];復旦大學;2007年
6 周慧來;霸權與地區(qū)主義:美國與冷戰(zhàn)后東亞地區(qū)合作的關系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7 李巍;制度變遷與美國國際經(jīng)濟政策[D];復旦大學;2009年
8 劉濤;當代中國政法委員會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王偉;《聯(lián)合國憲章》憲法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10 姜默竹;利益集團與美國匯率政策調(diào)整[D];吉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煒;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國際防艾合作:挑戰(zhàn)與對策[D];暨南大學;2011年
2 胡曉雪;西方“正義戰(zhàn)爭論”評析[D];復旦大學;2011年
3 白云真;全球政治經(jīng)濟中的跨國資本家階層[D];山東大學;2005年
4 張適兆;次貸危機下的人民幣國際化[D];吉林大學;2008年
5 殷佳;論美元霸權及中國的應對策略[D];山東大學;2009年
6 何程鵬;索爾·貝婁小說中的焦慮情結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7 佟登青;新帝國主義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3年
8 李琨煜;女性服刑人員出獄前的人際信任特征及干預[D];新鄉(xiāng)醫(yī)學院;2013年
9 孫鶴;低碳技術倫理及其哲學反思[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4年
10 馬崢;從英磅到美元:國際貨幣霸權轉移研究[D];東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5588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558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