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TA——國際社會的新成員
[Abstract]:In 2013, Mexico, Indonesia, South Korea, Turkey and Australia established MIKTA. After a year of development, MIKTA has become a new organiz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Mikta is a member of the G20 in an unofficial and open form, hoping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its member countries through the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capacity of the G20, while also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in a changing world. Mikta uses the dialogue mechanism of foreign ministers to commit to the common aspiration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security affairs. Collective strength, good platform, international identity and other advantages, as well as the support of domestic politics and foreign strategy. Therefore, if MIKTA can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with relevant international mechanisms, it can play a constructive role around the world.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zhàn)略研究院;
【分類號】:D8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鵬;;2005,國際社會的“中國年”[J];重慶與世界;2005年12期
2 李敏倫;;上海合作組織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分析[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3 李華鋒;;論當今國際社會的特點及對中國國際社會戰(zhàn)略的啟示[J];桂海論叢;2006年06期
4 魏道培;;國際社會如何面對決策失誤[J];檢察風云;2006年23期
5 張晟澤;;試論國際社會中的道義問題[J];法制與社會;2011年33期
6 孫麗萍;;中國與國際社會:中英學者的視角[J];史學集刊;2012年06期
7 多家喻;第十屆國際社會老年醫(yī)學會議[J];國外社會科學;1982年10期
8 微亮;;聯合國檢查組說伊拉克隨時可能重建其核武器計劃[J];國外核新聞;1991年12期
9 鄭憶石;;評民主社會主義的“國際社會民主”[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04期
10 和平;1996:走出“霸權政治”的國際社會[J];新視野;199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翔;;全球化進程中的國際憲政法治——國際社會的動態(tài)演進與靜態(tài)存在模式解析[A];“2020年的國際法”暨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論壇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趙艷霞;;從上海合作組織解讀“安全困境”的緩解[A];河北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7年
3 藍楠;;國際社會關于飲用水源保護的法律調控探析[A];水資源、水環(huán)境與水法制建設問題研究——2003年中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3年
4 馬國林;;國際社會和天下體系:比較與思考[A];中國國際關系理論的建設:借鑒與創(chuàng)新——2011年博士論壇[C];2011年
5 王逸舟;;中國外交研究的若干問題[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世界政治變遷與文明的互動”國際關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6 胡偉;;中國人的國際形象之“道”[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號(總第9期)[C];2012年
7 管松;;南海建立特別敏感海域問題研究[A];《中國海洋法學評論》2012年卷第2期[C];2012年
8 陳亞蕓;;南!皵R置爭議、共同開發(fā)”的前景——兼評國際社會解決南海爭端的提案[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9 馬建中;;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的和平崛起——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A];山西省政治學會紀念建黨85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崔小波;;中國簽署國際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后的責任與任務[A];履行框架公約 創(chuàng)建無煙環(huán)境——第13屆全國吸煙與健康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穎;國際社會對非洲饑荒反應“太少太遲”[N];經濟參考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暨佩娟 吳成良 周之然 駱青 林雪丹 宦翔 苑基榮 張建波 丁大偉 王恬;國際社會積極評價科學發(fā)展觀[N];人民日報;2012年
3 本報記者 廖政軍 裴廣江 鄭紅 管克江 暨佩娟 鄒志鵬 李景衛(wèi) 楊曄 駱青 林雪丹 宦翔;國際社會稱贊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能力[N];人民日報;2012年
4 ;國際社會和媒體關注中共新領導集體[N];光明日報;2012年
5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陳東;國際社會聚焦中共十八大[N];經濟日報;2012年
6 田聞之;日本“右傾化”應引起國際社會警惕[N];北京日報;2012年
7 ;國際社會繼續(xù)向中方表示慰問[N];人民日報;2013年
8 梁桐;國際社會看好巴基斯坦經濟前景[N];經濟日報;2014年
9 何亞非;國際體系的改革與完善[N];人民日報;2010年
10 廉政研究與教育學會副會長 湖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 教授 廉政研究中心執(zhí)行副主任 袁柏順;國際反腐敗學院在維也納成立[N];檢察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秀梅;國家對國際社會整體的義務[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2 尹新華;晚清中國與國際公約[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路云飛;越南融入國際社會進程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2 何玲;新中國爭取國際社會承認問題論析[D];吉林大學;2007年
3 陶然;國際社會中的利他行為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4 孫建豐;《全面反恐公約》視野下恐怖主義的界定[D];外交學院;2014年
5 張超;和平崛起背景下政府優(yōu)化國家形象對策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6 匡恒;移民勞工的權利保護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7 王天樂;論國家違反對國際社會整體所承擔的法律義務之特殊法律后果[D];清華大學;2006年
8 阮磊;試析中(蘇)俄互動與中國社會化的關系[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9 李美琴;中國“負責任大國”身份建構研究[D];山西大學;2011年
10 彭帆;試析中國“負責任大國”身份的建構[D];外交學院;2007年
,本文編號:25179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51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