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涉疆議題上中國對阿傳播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the Arab world has a clear tendency to "look to the east", the Arab people still lack the necessary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China's ethnic and religious policies, and the Xinjiang issue has been greatly misinterpreted and misunderstood. This problem has become one of the obstacles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heart-to-heart" link between China and Argentina, and has caused harm to Sino-Arab relations, especially the folk friendship. In this regard,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 of the Xinjiang issue on Arab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by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enhancing communication capacity, and strengthening talent-building, so as to respond to the soft containment of the West and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Arab audiences of China. Trust and support.
【作者單位】: 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系;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文化走出去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基金】: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資助項目(YETP0827) 北京外國語大學青年學術(shù)創(chuàng)新團隊計劃資助項目(2015JT0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D82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庚年;;文化國際傳播的國外經(jīng)驗——以美、法、日、韓為例[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1年12期
2 孫萍,馮存萬;現(xiàn)代國際傳播及其對國際關(guān)系的影響[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3 趙慶華;試論國際傳播對外交的影響[J];新聞采編;2002年06期
4 張桂珍;全球化視域中的國際傳播與中國對外宣傳[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3年01期
5 吳崇杰;新安全觀與中國國際傳播的戰(zhàn)略選擇[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6 宮玉萍;趙剛;;國際傳播中的“軟權(quán)力”與信息控制權(quán)[J];當代世界;2007年10期
7 周洋;;軍事摩擦事件中的國際傳播對策研究——以中美艦船南海對峙事件為例[J];東南傳播;2009年11期
8 ;如何提升中國國際形象——“中國國際傳播能力提升與人才培養(yǎng)”論壇召開[J];人民論壇;2011年02期
9 王庚年;;世界格局變化中的文化國際傳播戰(zhàn)略[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1年11期
10 曾嘉;;我軍形象國際傳播中文化認同的困境[J];軍事記者;2012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賀心穎;;首都危機事件國際傳播的有效控制[A];城市安全:首都國際化進程研究報告[C];2010年
2 Dan Schiller;;國際傳播中政治經(jīng)濟權(quán)力平衡的變化(英文)[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諧社會與可選擇的現(xiàn)代性:新媒體與社會發(fā)展”新聞傳播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黃強;潘曉波;董植壽;;武術(shù)國際傳播績效評估框架體系的建構(gòu)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4 鄧建國;;從在華外國人的博客看國際傳播的新途徑[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5 郜書鍇;;國際傳播的重新布局——以新媒體為研究對象的案例、實踐與理論[A];數(shù)字未來與媒介社會1[C];2010年
6 郭可;;國際傳播中的英語強勢及影響[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上冊)[C];2002年
7 ;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A];第三屆中國健康傳播大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8 王利濤;劉慶;;國際傳播視野中的中國環(huán)境外交——以哥本哈根世界氣候變化大會為例[A];中國傳媒大學第四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A];第四屆中國健康傳播大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10 李智;劉勝楠;;中國媒體國際傳播調(diào)查及未來傳播策略研究[A];2014中國傳播論壇:“國際話語體系與國際傳播能力建設(shè)”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1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玉玲;新技術(shù)條件下國際傳播的發(fā)展變化[N];中華新聞報;2007年
2 記者 于帆;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成立[N];中國文化報;2010年
3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臺長 王庚年;中國國際傳播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N];人民日報;2013年
4 本報記者 李玉;漢語國際傳播處于發(fā)展機遇期[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5 吳飛;應(yīng)對國際傳播的新挑戰(zhàn)[N];中華新聞報;2004年
6 鄧建國;從在華外國人的博客看國際傳播新途徑[N];中華新聞報;2007年
7 記者 杜軍玲;非盈利性藍海國際傳播促進會成立[N];人民政協(xié)報;2008年
8 記者 韓曉東;藍海國際傳播促進會在京成立[N];中華讀書報;2008年
9 夢楊;福萊國際傳播宣布上海新領(lǐng)導(dǎo)團隊[N];中國貿(mào)易報;2010年
10 賀明華 安慶師范學院教育學院;建立高效的國際傳播人才培養(yǎng)體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邱凌;軟實力背景下的中國國際傳播戰(zhàn)略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9年
2 吳立斌;中國媒體的國際傳播及影響力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曉男;減少中國在國際傳播中的噪音[D];外交學院;2005年
2 李大元;跨文化視野中的國際傳播[D];吉林大學;2005年
3 古天姣;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的構(gòu)建[D];吉林大學;2008年
4 吉廣榮;漢語大眾媒介與漢語國際傳播[D];鄭州大學;2012年
5 衛(wèi)然;中國媒體在國際傳播下的品牌化戰(zhàn)略[D];吉林大學;2013年
6 陳國洲;民間力量利用網(wǎng)絡(luò)挑戰(zhàn)國際傳播霸權(quán)的個案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7 朱宏江;中國城市形象的國際傳播效果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8 鐘曉滿;中國體育國際傳播:挑戰(zhàn)與創(chuàng)新[D];成都體育學院;2014年
9 閻玉杰;中日語言國際傳播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年
10 馬寧;媒介、意識形態(tài)與國際傳播[D];四川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4358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435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