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什政府“大中東計劃”受挫影響因素研究
[Abstract]:The terrorist attacks of 11 September made the United States soberly aware that terrorism had become a major threat to the national security and national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at most of the terrorists responsible for the 11 September attacks came from the Middle East, The Islamic region of the Middle East is regard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s a breeding ground for terrorism in today's world. After repeated brewing and planning, the United States has issued the "Greater Middle East Plan", which tries to eliminate terrorism and safeguard the hegemonic superio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Middle East through "democrat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Islamic world". Howev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eater Middle East Plan" has not developed in the direction expec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following reason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Middle East region, the region has its own particularity in terms of its vast territory, religion, politics, economy, and way of governance. The situation is very complicated, and there is still strong anti-American sentiment and even anti-Americ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nited States itself,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arrying out the "Greater Middle East Plan", such as the theory of historical termination and the theory of democratic peace, cannot stand up to scrutiny. The bias of theory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action errors. In addition, the United States has underestimated the complexity of the world and overestimated its own strength, thus failing to do so. In other respects, its actions will be constrained by the powers of the European Union, Russia and China. There is also a deeper factor in the frustration of the Greater Middle East project,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Huntington discovered the existence of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law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ivilizations, which are based on their respective religions, are great or even incompatible, so it is difficult for civilization to dialogue and clash with each other. All these factors show that the setback of the Greater Middle East Project is inevitable.
【學位授予單位】:暨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D87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洪峰;;小布什第一任期對華安全政策探析[J];理論學習;2007年05期
2 牛長振;;評析小布什政府的新保守主義外交政策的局限性[J];大連干部學刊;2007年09期
3 朱鋒;小布什政府的朝鮮半島政策:調整與前瞻[J];國際政治研究;2001年03期
4 薛?;;小布什政府將如何邁步2001年對華關系[J];黨政干部文摘;2001年02期
5 劉恩東;沃爾福威茨其人[J];國際資料信息;2002年06期
6 陳鍇;;“后薩達姆時代”與小布什的新伊拉克政策[J];社會觀察;2007年04期
7 史卉;;論小布什執(zhí)政時期美國的環(huán)境外交[J];前沿;2007年10期
8 卻正強;;小布什政府亞太安全戰(zhàn)略特點分析[J];考試周刊;2007年51期
9 李強;;美國小布什政府反恐戰(zhàn)略[J];經營管理者;2009年20期
10 山丘;;“中國通”洪博培[J];IT經理世界;200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李睿;米壽江;;美國和伊朗沖突中的伊斯蘭文化因素解析[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7年
2 崔志鷹;;美朝關系接近對東北亞局勢的影響[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7年
3 羅利建;;用反克為主的錯位反攻戰(zhàn)略破美國視中國為首要敵人戰(zhàn)略[A];2002中國未來與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2年
4 汪亭友;;如何看待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形勢[A];“后國際金融危機時代的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馬健;;當前美歐關系演變規(guī)律探究[A];國際關系研究:新領域與新理論——2010年博士論壇[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特約撰稿李海東;打下伊拉克后美國只能挑戰(zhàn)自己[N];中國經營報;2003年
2 本報駐華盛頓記者 薛福康;小布什政府將如何邁步[N];光明日報;2000年
3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 安惠侯;奧巴馬難解中東魔方[N];解放日報;2010年
4 威廉·恩道爾 戴健 李峰 顧秀林 譯;“大中東”狼煙四起[N];中國工業(yè)報;2011年
5 朱俊生;小布什政府健康保險改革述評[N];中國保險報;2004年
6 特約評論員 覃里雯;亞洲的反美主義[N];21世紀經濟報道;2006年
7 羅余才;斗爭中的發(fā)展[N];亞太經濟時報;2001年
8 本報記者 廖勤 安崢 張全;滄桑十年,“9·11”帶來哪些改變[N];解放日報;2011年
9 加倫·卡彭特;美國應尊重俄中“勢力范圍”[N];國防時報;2010年
10 趙穗生 美國丹佛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中美合作中心執(zhí)行主任 張小溪 采訪整理;美國:稱霸之路走不通[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杜娟;安全與發(fā)展的博弈[D];南開大學;2010年
2 王秋彬;后冷戰(zhàn)時代全球反美主義浪潮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彭鳳玲;杜魯門、艾森豪威爾政府對西歐心理戰(zhàn)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邵育群;美國國會與臺灣問題(1979-2002)[D];復旦大學;2003年
5 蘇俊燮;冷戰(zhàn)以來朝鮮半島局勢的演變與駐韓美軍的未來[D];復旦大學;2004年
6 王聰;冷戰(zhàn)后美國輸出民主戰(zhàn)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7 向麗華;經濟援助外交“杠桿”建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張素菊;跨文化視角下的賴肖爾與美日關系[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川;小布什政府“大中東計劃”受挫影響因素研究[D];暨南大學;2012年
2 李瑤;奧巴馬對小布什“以信仰為基礎的倡議”之繼承與發(fā)展[D];復旦大學;2010年
3 馬瑞娟;小布什的中東民主戰(zhàn)略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童彥;論小布什政府的貿易保護政策[D];暨南大學;2009年
5 王新穎;試論小布什政府中亞能源戰(zhàn)略及影響[D];河南大學;2012年
6 張暉;小布什政府的東北亞安全戰(zhàn)略探析[D];復旦大學;2010年
7 宋雨星;小布什政府對臺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8 潘開;小布什政府的中東政策研究[D];遼寧大學;2012年
9 邢新宇;論小布什政府的對朝政策[D];青島大學;2010年
10 李海霞;評小布什時期的美古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2103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210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