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亞地區(qū)安全面臨的新挑戰(zhàn)——關于中國與中亞國家發(fā)展安全合作的思考
本文選題:中亞地區(qū) + 安全形勢; 參考:《和平與發(fā)展》2014年02期
【摘要】: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均衡發(fā)展,社會、經(jīng)濟等因素長期孕育的極端情緒釋放,激化成新形式的暴力對中亞各國及中國西北部的社會穩(wěn)定與安全帶來嚴重威脅。中亞各國安全面臨的共同性問題以及與中國西部安全的密切聯(lián)系,把中國西部安全同中亞各國政治安全、社會穩(wěn)定的目標與維護地區(qū)穩(wěn)定的總體目標有機結合在一起,使中國與中亞各國執(zhí)法的國際合作都屬于最積極、最活躍的領域,有必要具體探討和實踐的進一步深入,比如:禁毒合作、網(wǎng)絡安全、聯(lián)合救災、金融合作等。阿富汗安全形勢的不確定性對中國與中亞各國在加強政策溝通,協(xié)調(diào)經(jīng)濟援助、鞏固共同邊防等領域的合作,也都具有現(xiàn)實意義。
[Abstract]:With the uneven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other factors have been released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new form of violence has brought serious threats to the social stability and security of the countries in Central Asia and the northwest of China. The common problems faced by th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nd the close ties with the security of Western China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estern China. The goal of security and the political security of th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the goal of social stability and the overall goal of maintaining regional stability are combined together,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law enforcement between China and th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is the most active and active field. It is necessary to discuss and practice further in-depth, such as drug control cooperation, network security, joint disaster relief, and finance. The uncertainty of the Afghan security situation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in strengthening policy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ng economic assistance and consolidating cooperation in the common border areas.
【作者單位】: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
【分類號】:D815.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盧玲玲;閆偉;;美國撤軍后阿富汗重建前景[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13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許濤;;駐阿美軍撤離對中亞安全形勢的影響[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13年1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吳兆禮;;美國“新絲綢之路”計劃探析[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12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耀;;中亞安全局勢變遷與國際合作[J];俄羅斯研究;2006年03期
2 許濤;中亞地區(qū)伊斯蘭極端宗教勢力的回潮和發(fā)展[J];國際資料信息;1998年08期
3 許濤;;關于中亞與中國的故事[J];世界知識;2008年06期
4 湯俊;;國際組織推進中亞地區(qū)構建反洗錢與反恐怖融資體系的努力與成效[J];新疆社會科學;2009年01期
5 艾合買提·馬木提;;我國在中亞地區(qū)的安全利益分析及其對策[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6 張霄;;中亞形勢和上海合作組織發(fā)展態(tài)勢[J];國際觀察;2010年05期
7 許濤;;中亞:安全因素復合互動[J];世界知識;2009年24期
8 蔣建華;王雙;司南;;安全合作與區(qū)域發(fā)展:上海合作組織兩大目標的展望及對中國西部安全的影響[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9 劉宏周;;中亞安全形勢:現(xiàn)實威脅與潛在挑戰(zhàn)的交融[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論壇;2010年03期
10 傅菊輝;劉安平;;水危機與中亞安全分析[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斌;;中國中亞多邊外交的限度——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例[A];新中國對外關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9年
2 多文志;;中亞民族關系與地緣政治[A];2004年度全國世界民族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3 張屹峰;潘光;;美國的中亞經(jīng)濟戰(zhàn)略與中國的政策選擇[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8年
4 李淑云;;地緣政治與中亞五國民族問題[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5-2006年度][C];2008年
5 袁芳;;美印安全合作框架與中美印非均勢外交平衡的重構[A];湖南省世界政治經(jīng)濟與國際共運史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王新龍;;國際安全合作:一種安全哲學視角的解讀[A];國際關系研究:合作理論及爭鳴——2008年博士論壇[C];2008年
7 程憲華;;從社會安全危機審視政府職能變革[A];政府改革與行政能力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孫德剛;;中國的和平發(fā)展與中阿“準聯(lián)盟”關系[A];和諧世界 和平發(fā)展與文明多樣性——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6年
9 劉錦前;;從費爾干納到瓦濟里斯坦——中南亞恐怖新高危地帶評析[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10 李志民;;解除核力量警戒狀態(tài)與核戰(zhàn)略的關系[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0)[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林曉光;日本的中亞外交:能源與地緣[N];學習時報;2006年
2 本報駐中亞記者 汪嘉波;誰來保障中亞地區(qū)安全[N];光明日報;2000年
3 許濤;創(chuàng)造安全合作新理念[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4 吳宏偉;中亞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在“穩(wěn)定中求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5 本報評論員 李巍;亞洲安全:中國的身段[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6年
6 管克江;東盟深化安全合作[N];人民日報;2004年
7 ;中亞在獨聯(lián)體的旗幟下走過了十年[N];中國民族報;2001年
8 李玉梅;堅定不移走和平發(fā)展道路 妥善應對安全威脅多樣化[N];學習時報;2005年
9 黃力穎;美朝握手東盟地區(qū)論壇高官會?[N];東方早報;2007年
10 記者 鄂平玲;中美核安全合作論壇在京舉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亮;9·11事件以來俄羅斯的中亞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2 戴慧;地緣政治視角下上海合作組織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于海波;后冷戰(zhàn)時期俄美中三國中亞政策比較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4 張志剛;國家間的安全合作與當代中國的安全追求[D];暨南大學;2005年
5 陳楊;東北亞安全格局中的中美關系[D];復旦大學;2005年
6 常玢;論影響中亞穩(wěn)定的兩大因素:伊斯蘭教與大國爭奪[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惠耕田;制度化安全合作:溝通行動的視角[D];外交學院;2007年
8 蔣新衛(wèi);冷戰(zhàn)后中亞地緣政治格局變遷與新疆安全和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肖f^;權力、制度與文化[D];吉林大學;2006年
10 蘇曉宇;美國對中亞軍事戰(zhàn)略研究[D];外交學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柳青友;冷戰(zhàn)后中亞地區(qū)安全問題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2 周德姿(SATIEVA,,JYLDYZ);中國對中亞的影響:地區(qū)安全與區(qū)域合作[D];吉林大學;2009年
3 楊欣儀;論中國對維護中亞地區(qū)安全發(fā)揮的作用[D];新疆大學;2008年
4 邱林森;美國的中亞戰(zhàn)略及前景[D];蘭州大學;2006年
5 李昕椺;中亞地區(qū)的毒品形勢與國際禁毒合作[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黃超;中國的中亞戰(zhàn)略分析[D];湘潭大學;2006年
7 阿爾曼;冷戰(zhàn)后的中亞區(qū)域狀況及中國與中亞的合作[D];吉林大學;2007年
8 卡布羅;中國在中亞的多邊外交[D];復旦大學;2009年
9 陳冬霞;上海合作組織與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在中亞的安全合作[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10 許曉麗;“9·11”后的中亞局勢及其對中國西部安全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818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081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