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優(yōu)先”將走向何方
本文選題:政治經(jīng)濟體制 + 全球主義; 參考:《人民論壇》2017年35期
【摘要】:正自二戰(zhàn)以來,美國一直以"世界領袖"自居,強調(diào)對國際和平與繁榮負有"領導責任"。在這種"全球主義"理念的引導下,美國成為一系列國際政治經(jīng)濟體制的主要建立者和維護者。美國雖在聯(lián)合國、世界貿(mào)易組織等國際體制中承擔了比較廣泛的責任與義務,卻也無疑是眾多國際機制的最大受益者。然而,自2017年1月唐納德·特朗普就任總統(tǒng)以來,美國外交出現(xiàn)了大轉向,由"全球主義"轉向"美國優(yōu)先"。近十多年來,美國國內(nèi)經(jīng)濟遭遇金融危機、制造業(yè)發(fā)展乏
[Abstract]:Since World War II,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a world leader, emphasizing its "leadership responsibility"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prosperity. Guided by this idea of globalism,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come the main founder and defender of a serie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s. Al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has undertaken a wide range of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s such as the United Nations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t is undoubtedly the biggest beneficiary of many international mechanisms. However, since Donald Trump took office in January 2017, there has been a major shift in U.S. diplomacy from "globalism" to "American priority." In the past decade or so, the domestic economy of the United States has encountered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en poor.
【作者單位】: 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分類號】:D87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向祖文;七十春秋 歷盡滄!短K聯(lián)政治經(jīng)濟體制七十年》一書評介[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1991年10期
2 溫其輝;謝先娥;;從政治與經(jīng)濟的關系看中國模式[J];中國商界(上半月);2010年08期
3 鄭易平;日本在短期內(nèi)會成為政治大國嗎[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4 鄭嘉嫻;;中國既有政治經(jīng)濟體制的“氣度”[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3年17期
5 真鍋一史;日本人眼中的中國與中國人眼中的日本[J];國際新聞界;1993年Z1期
6 申小翠;呂催芳;;“全球主義”的內(nèi)涵及其譜系[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7 吳艷;;美國的話語外交技巧——試析孤立主義與全球主義[J];學理論;2011年10期
8 李閣楠;日本的新亞洲主義和全球主義[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1992年03期
9 顧德欣;奇談怪論:“全球主義”[J];人民論壇;1996年10期
10 田科瑞;全球主義意識形態(tài)批判[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殷翔;;國際機制研究與美歐反恐合作[A];評價國際關系理論:各界與進步——2007年博士論壇[C];2007年
2 吳文兵;;國際機制變遷的動因及其批判[A];國際關系研究:合作理論及爭鳴——2008年博士論壇[C];2008年
3 夏立平;;論當代國際機制發(fā)展趨勢與中國的選擇[A];和諧世界 和平發(fā)展與文明多樣性——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6年
4 劉杰;;中國和平發(fā)展的“機制化生存”理念[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中)[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袁超 編譯;《全球主義者》:應對極貧問題的巴西經(jīng)驗[N];社會科學報;2013年
2 呂虹 編譯;《全球主義者》:跨大西洋貿(mào)易中數(shù)據(jù)隱私優(yōu)先[N];社會科學報;2013年
3 本報記者 宏宸;歷史助推 老板走上“政途”[N];民營經(jīng)濟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于欣佳;中國在國際機制中的角色定位與戰(zhàn)略選擇[D];吉林大學;2010年
2 焦世新;利益的權衡:美國在中國加入國際機制中的作用[D];復旦大學;2007年
3 于營;全球化時代的國際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李小軍;導彈擴散及其控制制度[D];復旦大學;2006年
5 趙永成;人權保護的國際機制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6 霍淑紅;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s)的角色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孫靜;中俄在中亞的共同利益及其實現(xiàn)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楠;中國參與國際機制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8年
2 周曉磊;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參與國際機制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9年
3 姜春娥;中國參與國際機制的經(jīng)驗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年
4 董國輝;論和平發(fā)展進程中中國與國際機制的互動關系[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艷麗;論戰(zhàn)后中國參與國際機制過程中的角色轉變[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6 王少華;對中國融入國際機制的分析與思考[D];遼寧大學;2012年
7 王旭華;參與國際機制—中國化解國際壓力的戰(zhàn)略選擇[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8 閔文飛;二十一世紀中國參與國際機制建設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6年
9 黃志偉;中美反腐合作機制效用研究[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7年
10 陳石磊;中國在G20機制創(chuàng)新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0386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038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