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guān)于國家利益的“心理戰(zhàn)”——烏克蘭危機中的各方博弈和中國立場
本文選題:烏克蘭危機 + 美俄關(guān)系 ; 參考:《人民論壇·學術(shù)前沿》2014年05期
【摘要】:近一段時間以來,俄羅斯和西方圍繞普京出兵烏克蘭、克里米亞公投和安理會表決等問題展開了微妙的"心理戰(zhàn)";跉v史文化、地緣政治以及經(jīng)濟聯(lián)系等多方面的優(yōu)勢,俄羅斯掌握著當前局勢的大部分主導權(quán)。在"新冷戰(zhàn)"陰影的籠罩下,俄羅斯與西方都始終在戰(zhàn)略上保持著謹慎的態(tài)度。然而,隨著克里米亞獨立以及普京宣布其正式入俄,莫斯科的行為已觸及到了西方的"底線",烏克蘭危機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一直秉持客觀公正的立場,呼吁各方通過談判解決分歧,既體現(xiàn)了中國處理國際關(guān)系的原則,也符合自身的國家利益。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Russia and the West have waged a delicate "psychological war" over Putin's military presence in Ukraine, the Crimean referendum and the Security Council vote.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history, culture, geopolitics and economic ties, Russia dominates mos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Under the shadow of the new cold war, Russia and the West have always maintained a cautious attitude in strategy. However, with the independence of Crimea and Putin's announcement of his formal entry into Russia, Moscow's actions have touched the "bottom line" of the West, and the crisis in Ukraine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China has always maintained an objective and impartial stand on the Ukraine issue, calling on all parties to resolve their differences through negotiation, which not only embodies China's principles in handl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ut also conforms to its national interests.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ān)系學院;
【分類號】:D815;D751.13;D822.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金燦榮;劉世強;;告別西方中心主義——對當前國際格局及其走向的反思[J];國際觀察;2010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浩斌;;現(xiàn)代化與現(xiàn)代化理論的全球化邏輯[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2 胡海梅;;美蘇民族政策比較研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3 李安;;略談中印傳統(tǒng)文化之差異[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4 宋一;;黨的十六大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進展的重要成果[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5 莊乾;朱波;張小敏;;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行政障礙研究——以公共行政學的視角審視[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6 王世榮;論文化時代[J];安康師專學報;2003年04期
7 葉青;文明的沖突與冷和平——對阿以冷和平的個案分析[J];阿拉伯世界;2001年02期
8 劉小彪;全球化下伊斯蘭文明與西方文明的沖突[J];阿拉伯世界;2002年02期
9 楊尚武;中東恐怖主義產(chǎn)生的原因[J];阿拉伯世界;2003年04期
10 虞衛(wèi)東;由伊拉克戰(zhàn)爭論“文明沖突論”本質(zhì)[J];阿拉伯世界;2003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謝名家;;論文化與經(jīng)濟的關(guān)系[A];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經(jīng)濟論壇論文集(下)[C];2007年
2 楊明;;中國道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3 劉軍;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強制關(guān)系:理論模型及實驗檢驗[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姚文放;;審美文化學研究的現(xiàn)代視野[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shù)——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虞崇勝;;倡導“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觀[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6 ;On the Clash and Coexistence of Human Civilizations[A];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北京論壇(2004)論文選集[C];2004年
7 湯一介;;“文明的沖突”與“文明的共存”[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哲學對話與文化交流”哲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8 王鎖勞;;“伊斯蘭”概念在國際關(guān)系中的曲解[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多元文明與國際關(guān)系”國際關(guān)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鄭s,
本文編號:19377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937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