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外交論文 >

朝韓對交叉承認構(gòu)想的立場及其演變

發(fā)布時間:2018-05-18 10:01

  本文選題:交叉承認 + 朝鮮半島。 參考:《史學集刊》2014年02期


【摘要】:朝韓交叉承認構(gòu)想始于20世紀70年代,它是在美國對蘇競爭處于劣勢情況下提出的穩(wěn)定朝鮮半島局勢的策略。在80年代中期之前,韓國由于處境極為不利,積極支持這一構(gòu)想,以圖取得國際社會對其合法性的認可;彼時的朝鮮卻堅決反對交叉承認,認為它是企圖永久分裂朝鮮半島的帝國主義陰謀。然而,80年代中期以后,國際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朝韓對待交叉承認的立場也隨之戲劇性地發(fā)生了逆轉(zhuǎn)。交叉承認作為歷史的遺產(chǎn)對當今半島局勢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全面考察這一構(gòu)想對今天朝鮮半島問題的解決仍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Abstract]:The concept of cross recognition between the two Koreas began in the 1970s as a strategy to stabilize the situation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at a competitive disadvantage for the United States against the Soviet Union. Before the mid-1980s, because of its extremely disadvantaged situation, South Korea actively supported this idea in an attempt to gain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of its legitimacy; at that time, North Korea was firmly opposed to cross-recognition. It was seen as an imperialist plot to permanently split the Korean peninsula. Since the mid-1980s, however,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and the DPRK and South Korea's position on cross-recognition has been dramatically reversed. Cross-recognition, as a legacy of history, has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n the peninsula, and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is concept still has som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problem today.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韓國學院;
【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后冷戰(zhàn)時代韓國的多邊安全構(gòu)想研究”的部分成果 山東大學(威海)韓國研究院跨學科協(xié)同創(chuàng)新平臺基金資助
【分類號】:D831.2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郝宏桂;;韓國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的歷史經(jīng)驗[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34期

2 權(quán)赫秀;;最近三十年國內(nèi)學界有關(guān)朝鮮半島近現(xiàn)代史研究綜述[J];朝鮮·韓國歷史研究;2009年00期

3 朱芹;;周邊大國在交叉承認韓朝問題上的博弈[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4 方秀玉;李華;;當代韓日關(guān)系芻論[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李爽;;試析駐朝鮮蘇聯(lián)軍事管制機構(gòu)(1945—1948)[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6 方秀玉;;反思金大中政府的對朝政策[J];東北亞論壇;2009年05期

7 張振華;;大企業(yè)主階級與韓國民主化[J];當代韓國;2008年01期

8 龐彥;;中國學者對冷戰(zhàn)后韓國對朝鮮政策的研究現(xiàn)狀[J];國際資料信息;2012年06期

9 王霞;;韓國“身土不二”再詮釋——從韓民族性格角度分析[J];當代韓國;2013年01期

10 孫俊華;;淺析韓國參加越南戰(zhàn)爭的動因及其影響[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沈萬根;;當代韓國對外貿(mào)易發(fā)展的總體評價[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二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12年

2 梁榮華;;美軍政時期(1945—1948)美國對韓國的教育援助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權(quán)赫秀;;最近三十年國內(nèi)學界有關(guān)朝鮮半島近現(xiàn)代史研究綜述[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8年

4 朱芹;;周邊大國在交叉承認韓朝問題上的博弈[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一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9年

5 朱曉紅;張倩;;民眾神學在韓國[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十五輯[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銀萍;民族主義與韓國反美主義[D];南開大學;2010年

2 高鵬;朝鮮半島分裂的進程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1年

3 申東鎮(zhèn);韓國外向型經(jīng)濟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4 陳波;李承晚政權(quán)與美韓同盟[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鄭繼永;韓國政黨體系變遷動因與模式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7年

6 何彤梅;中韓政治外交關(guān)系研究(1945-2007)[D];延邊大學;2008年

7 燕玉葉;購買“和平”:冷戰(zhàn)后美國對朝鮮的經(jīng)濟援助[D];復(fù)旦大學;2008年

8 陳宗權(quán);中美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互動之研究(1950年至今)[D];復(fù)旦大學;2008年

9 高奇琦;美韓核關(guān)系(1956年-2006年):對同盟矛盾性的個案考察[D];復(fù)旦大學;2008年

10 王秋彬;后冷戰(zhàn)時代全球反美主義浪潮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常進;戰(zhàn)后初期駐韓美軍的歷史考察(1945—1953)[D];西南大學;2011年

2 蔡建紅;周邊大國與金大中“陽光政策”[D];暨南大學;2011年

3 唐高略;小國安全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黃金國;我國村鎮(zhèn)建設(shè)管理的探索與實踐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5 金敬珍;金大中政府的對朝鮮政策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1年

6 秦朝森;韓國文化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意支持模式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李承奉;朝鮮半島和平統(tǒng)一與東北亞安全合作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8 張海波;現(xiàn)代韓國義務(wù)教育階段英語教育課程目標及內(nèi)容的演進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9 馬云鵬;李明博政府對朝政策轉(zhuǎn)變的原因及其影響[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10 邱丹;中韓教師培訓政策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生;;李明博執(zhí)政以來的朝韓關(guān)系剖析及前景預(yù)測[J];當代世界;2009年10期

2 高浩榮;張濱陽;;“寒潮”降臨朝鮮半島[J];新聞天地;2009年03期

3 路寶春,邱亞威;朝鮮半島局勢的新變化對東北亞格局的影響[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4 張璉瑰;;朝鮮半島局勢要失控?[J];世界知識;2008年08期

5 徐文吉;;李明博政府啟航后的朝韓關(guān)系及半島局勢[J];當代世界;2008年05期

6 謝文;美國布署NMD、TMD失一借口[J];兩岸關(guān)系;2000年07期

7 涂象鈞;朝鮮半島局勢與大國關(guān)系[J];國際展望;1996年02期

8 沈曉丹;;面對半島局勢 再談“陽光政策”[J];北方經(jīng)貿(mào);2011年06期

9 翁愛忠;;朝韓關(guān)系為何遭遇“倒春寒”[J];黨員干部之友;2008年05期

10 高海寬;;朝鮮半島再度波瀾起伏[J];世界知識;2008年19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張英;;李明博政府執(zhí)政后的韓朝關(guān)系[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8年

2 張艷茹;;2009年10—12月份中日關(guān)系大事記[A];中日關(guān)系史研究·2010年第1期(總第98期)[C];2010年

3 張艷茹;;2011年1—3月份中日關(guān)系大事記[A];中日關(guān)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總第103期)[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蔡佩邋魏慶玲;朝鮮半島局勢晴轉(zhuǎn)多云[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2 記者 于青;日本—韓國外長會談討論朝鮮半島局勢[N];人民日報;2011年

3 記者 明金維 李忠發(fā);“天安號”事件,中方將客觀公正判斷決定立場[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4 ;中俄外長關(guān)于朝鮮半島局勢的聯(lián)合新聞公報[N];人民日報;2003年

5 記者 裴廣江;中方呼吁有關(guān)各方不要再采取使朝鮮半島局勢惡化的任何行動[N];人民日報;2006年

6 周之然;朝方認為朝鮮半島局勢依然緊張[N];人民日報;2007年

7 張錦芳;日高官對朝動武言論,韓國朝野紛紛譴責[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8 ;朝韓第500次正式接觸構(gòu)建半島和平體制[N];東方早報;2005年

9 記者 劉剛;系列外長會議突顯東盟開放性[N];人民日報;2010年

10 本報綜合報道;中國呼吁各方克制莫使朝鮮半島局勢惡化[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蘇俊燮;冷戰(zhàn)以來朝鮮半島局勢的演變與駐韓美軍的未來[D];復(fù)旦大學;2004年

2 呂平;奧巴馬政府東北亞安全戰(zhàn)略[D];吉林大學;2013年

3 祖彥;21世紀初中國東北亞國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高弟;朝核問題與中美關(guān)系[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樸連玉;朝鮮半島局勢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影響[D];延邊大學;2003年

2 路寶春;朝鮮半島局勢的前景預(yù)測及中國的對策[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年

3 張立夫;朝鮮民族主義與朝鮮半島的統(tǒng)一[D];山東大學;2013年

4 梁棟;冷戰(zhàn)后的日美同盟與朝鮮半島局勢[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5 傅穎瑩;試論朝鮮半島統(tǒng)一的障礙性因素[D];青島大學;2008年

6 劉淼;朝鮮半島的地緣政治與中國的安全戰(zhàn)略選擇[D];青島大學;2008年

7 付紅新;我國營造良好周邊安全環(huán)境中的朝鮮半島因素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郭文杰;朝鮮半島的統(tǒng)一前景和存在問題[D];山東大學;2007年

9 李宏香;朝韓經(jīng)濟合作在朝鮮半島統(tǒng)一中的作用[D];青島大學;2008年

10 李弘國;美國的全球戰(zhàn)略與朝鮮半島政策[D];延邊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90540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90540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bfd2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