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外交論文 >

核軍控的動力考察——以第一階段限制戰(zhàn)略武器會談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8-05-06 14:15

  本文選題:世界政治 + 核軍控; 參考:《國際政治研究》2014年02期


【摘要】:冷戰(zhàn)時期,美蘇核軍備的發(fā)展與競爭給這兩個超級大國進行核軍控提出了緊迫性。盡管美蘇在核威懾、核軍控的理論和實踐上存在分歧,但雙方共享對避免核戰(zhàn)爭、實行核軍控的共同利益的觀念或認知。這是它們在控制戰(zhàn)略武器問題上合作的前提,并在第一階段限制戰(zhàn)略武器會談及其成果中體現(xiàn)出來。然而,戰(zhàn)略武器談判不是在真空中進行的,隨著美蘇戰(zhàn)略態(tài)勢的消長、新武器技術(shù)的發(fā)展和各自的軍事及政治需要,美蘇共享的核軍控觀念和認知不斷演進。利益、觀念與理性選擇在此過程中緊密聯(lián)系、相互作用,共同決定核軍控合作的發(fā)生。
[Abstract]:During the Cold War, the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on of US and Soviet nuclear armament put forward the urgency for these two superpowers to carry out nuclear arms control.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nuclear deterrence and nuclear arms control, the two sides share their views or understandings on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avoiding nuclear war and carrying out nuclear arms control. This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ir cooperation on strategic arms control and is reflected in start I and its results. However, strategic arms negotiations are not conducted in a vacuum. With the growth and decline of the strategic pos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viet Uni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weapons technology and their respective military and political needs, the concept and cognition of nuclear arms control shar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viet Union are constantly evolving. Interests, concepts and rational choices are closely linked and interacted in this process, and together determine the occurrence of nuclear arms control cooperation.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國際關(guān)系研究院;南京大學歷史系;
【分類號】:D815.2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飛;;美國杜魯門政府原子能文官控制機制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石強;張箭;;論蘇聯(lián)解體后的“核遺產(chǎn)”及核擴散危機[J];東北亞論壇;2008年04期

3 夏立平;論構(gòu)建新世紀大國戰(zhàn)略穩(wěn)定框架[J];當代亞太;2003年02期

4 周學海;邏輯·政策·現(xiàn)實——核威懾理論與美國導(dǎo)彈防御計劃[J];國際論壇;2000年05期

5 唐世強;變化之中的俄聯(lián)邦核戰(zhàn)略[J];國際論壇;2002年01期

6 卿文輝;美國導(dǎo)彈防御計劃的演變[J];國際論壇;2003年03期

7 王福春;印度:南亞核危機的始作俑者[J];國際政治研究;1998年04期

8 張彥偉;;美國“大規(guī)模報復(fù)”戰(zhàn)略與中蘇交惡[J];當代中國史研究;2013年01期

9 蔡華堂,孟江虹;論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與國際和平與安全的維護[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10 儲召鋒;;淺析核武器在美國有限戰(zhàn)爭中的角色[J];軍事歷史研究;2010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娟娟;合作與紛爭:艾森豪威爾時期美英核關(guān)系考察[D];南開大學;2010年

2 歐陽麗;信息化時代國際政治霸權(quán)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李恒陽;美國不擴散出口管制政策分析[D];外交學院;2006年

4 李根信;中國新安全觀與防擴散政策[D];外交學院;2006年

5 宮旭平;美國空軍與美國全球戰(zhàn)略研究(1947—1969)[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侯銳;美國戰(zhàn)略核導(dǎo)彈歷史與冷戰(zhàn)進程研究(1945-1968)[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章節(jié)根;印度的核戰(zhàn)略[D];復(fù)旦大學;2007年

8 鄭飛;北約核分享制度:變遷與管理(1954-1966)[D];復(fù)旦大學;2007年

9 紀勝利;美國對芬蘭政策研究(1945-1960)[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高奇琦;美韓核關(guān)系(1956年-2006年):對同盟矛盾性的個案考察[D];復(fù)旦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威;20世紀60年代初英法核外交探析(1960-1962)[D];南京大學;2011年

2 郭寅歌;探析美國與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成立[D];南京大學;2011年

3 鞏鵬飛;二十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初期聯(lián)邦德國的核政策[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莉;毛澤東與鄧小平時代的中國核戰(zhàn)略演進動因分析[D];外交學院;2011年

5 施文肖;冷戰(zhàn)后俄羅斯核戰(zhàn)略調(diào)整及其影響[D];遼寧大學;2011年

6 王雪;冷戰(zhàn)時期軟勢力范圍個案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7 徐燕;赫魯曉夫時國際主義路線的調(diào)整[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8 高萍;核武器擴散的倫理考量[D];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0年

9 孫珊珊;冷戰(zhàn)后美國核戰(zhàn)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10 胡石磊;論冷戰(zhàn)時期基辛格的核戰(zhàn)略思想[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185263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85263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6afd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