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中國對非洲的石油外交探析
本文選題:中國石油 + 非洲石油。 參考:《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碩士論文
【摘要】:中國于1993年正式成為石油凈進口國,其進口依存度隨著國內(nèi)的經(jīng)濟繁榮而愈加高漲,石油依賴的進口地區(qū)逐漸成為中國重視的外交重點。近年來,中國將非洲列為石油外交的重要地區(qū),中國在非洲的石油版圖逐漸成型。 本文探討自2002年起中國對非洲石油外交的模式,中國以中國石化企業(yè)在非洲的石油投資為基礎(chǔ),對非洲國家“石油外交”采取的多元化方針包括:軍售、貸款、投資基礎(chǔ)設(shè)施及支持非洲國家保有國內(nèi)政治自主權(quán)等。而中國與非洲所面對的潛在挑戰(zhàn)則是非洲因石油資源而衍生出的政治與社會問題,如政府的腐敗、內(nèi)亂等,這也是中國石化企業(yè)投資非洲油田的最大風險。中國對非洲的石油外交牽動著世界各國在非洲的石油利益,未來可持續(xù)觀察中國與其他競爭大國在非洲的石油互動關(guān)系。
[Abstract]:China officially became a net oil importer in 1993, and its import dependence increased with the prosperity of the domestic economy. The oil-dependent import region gradually became the focus of China's diplomacy.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listed Africa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oil diplomac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ode of China's oil diplomacy to Africa since 2002. Based on the petroleum investment of Chinese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in Africa, China adopts diversified approaches to "oil diplomacy" of African countries, such as arms sales, loans, etc. Invest in infrastructure and support African countries to retain domestic political autonomy. The potential challenges facing China and Africa are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arising from oil resources in Africa, such as government corruption and civil strife, which is also the biggest risk for Chinese petrochemical companies to invest in African oil fields. China's oil diplomacy to Africa affects the oil interests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Africa, and will continue to observe the oil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mpetitive powers in Africa in the future.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D822.3;F416.22;F125.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智猛;阿非利加,一個永恒的話題——21世紀非洲發(fā)展前景國際研討會綜述[J];西亞非洲;1999年01期
2 曾強;;南部非洲的一道亮色——南部非洲發(fā)展共同體[J];世界知識;1996年19期
3 鄖文聚;農(nóng)業(yè)是非洲發(fā)展的關(guān)鍵[J];了望;2000年40期
4 孫潔琬;20世紀90年代聯(lián)合國與非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J];西亞非洲;2001年02期
5 孫曉玲;;中印在非洲的競爭與合作[J];南亞研究;2008年02期
6 賀文萍;;大國對非政策的異同[J];當代世界;2009年12期
7 劉鴻武;發(fā)展研究與文化人類學:會通及綜合——關(guān)于黑非洲發(fā)展問題研究的一種新探索[J];思想戰(zhàn)線;1998年01期
8 黃檢良;國際經(jīng)濟環(huán)境與非洲發(fā)展[J];西亞非洲;1992年03期
9 賀文萍;;非洲地位水漲船高[J];時事(時事報告)(大學生版);2007年06期
10 筱雪;;第四次東京非洲發(fā)展國際會議[J];西亞非洲;2008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成安;;我的非洲緣[A];中國非洲史研究會三十年[C];2010年
2 鐘偉云;;全球化與非洲的邊緣化[A];北京大學非洲研究叢書第二輯——非洲變革與發(fā)展[C];2002年
3 徐拓;;非洲的根本出路在于現(xiàn)代化——中國非洲史研究會第六屆年會暨非洲現(xiàn)代化問題學術(shù)討論會紀要[A];中國非洲史研究會三十年[C];2010年
4 陳從陽;;中國非洲史研究會第六屆年會暨非洲現(xiàn)代化問題學術(shù)討論會綜述[A];中國非洲史研究會三十年[C];2010年
5 包茂宏;;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部分成員論著索引[A];北大非洲研究叢書——中國與非洲[C];2000年
6 陸庭恩;;試論非洲國家獨立后的經(jīng)濟發(fā)展[A];北京大學非洲研究叢書第二輯——非洲變革與發(fā)展[C];2002年
7 羅建波;王玉華;;非洲葡語國家的教育發(fā)展[A];北京大學非洲研究叢書第四輯——亞非葡語國家發(fā)展研究[C];2006年
8 ;《人民日報》的報道[A];中國非洲史研究會三十年[C];2010年
9 ;第二部分 中非教育合作與交流的主要成果[A];中國與非洲國家教育合作與交流[C];2005年
10 劉鴻武;;在非洲歷史文化長河中漫游——紀念中國非洲史研究會成立三十周年[A];中國非洲史研究會三十年[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劉文碩;去非洲,種太陽[N];國家電網(wǎng)報;2011年
2 琛哥;何烈輝 感動非洲的民間大使[N];國際商報;2011年
3 鄭華;中國企業(yè)破局非洲清潔能源市場[N];國際商報;2010年
4 鄭敏怡;誰在削弱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N];國際商報;2011年
5 范建;希望中國幫助非洲發(fā)展農(nóng)業(yè)[N];科技日報;2004年
6 本報駐蘇丹、南非、埃及記者 吳文斌 裴廣江 李瀟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所非洲研究室主任 賀文萍;團結(jié),堅定非洲振興腳步[N];人民日報;2010年
7 朱建新;非洲發(fā)展中小企業(yè)求脫貧[N];中國財經(jīng)報;2001年
8 本報記者 崔鵬;為非洲發(fā)展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N];人民日報;2010年
9 曾愛平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非洲“去殖民化”任重而道遠[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10 胡申 朱英;何烈輝,一位感動非洲兄弟的中國人[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雪梅;冷戰(zhàn)后中美對非洲援助比較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2 Max Rebol;不干涉與務(wù)實合作:試析中國在非洲的軟實力[D];復旦大學;2011年
3 宋微;冷戰(zhàn)后美國對撒哈拉以南非洲政策研究[D];外交學院;2012年
4 劉美武;重疊機制視域下的非洲國際減貧機制[D];復旦大學;2011年
5 施勇杰;中非農(nóng)業(yè)合作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D];石河子大學;2009年
6 裴圣愚;非洲薩赫勒地帶民族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7 米哈娜(Rasamimanana Mirana);中國在馬達加斯加的投資模式及其對非洲國家的啟示[D];吉林大學;2012年
8 劉偉才;南部非洲發(fā)展協(xié)調(diào)會議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9 張永勝;論中國對外戰(zhàn)略中的石油問題[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10 科內(nèi)(Salimata KONE);中國石油企業(yè)對非洲投資的戰(zhàn)略模式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海峰;新世紀中國對非洲的石油外交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姜璐;中國對蘇丹的石油外交:政企角色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3 姚娜;非洲一體化的發(fā)展挑戰(zhàn)[D];外交學院;2012年
4 鄧延庭;論非洲一體化:起步、發(fā)展與未來挑戰(zhàn)[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夏媛;試析美國對非洲的糧食援助政策[D];外交學院;2012年
6 李輝;中國對非洲認知的兩次轉(zhuǎn)變[D];外交學院;2011年
7 張利巧;冷戰(zhàn)后日本對非洲的政策研究[D];青島大學;2010年
8 潘苗;二十一世紀初美國對非洲官方援助分析[D];外交學院;2011年
9 李偉濤;中國與歐盟對非洲援助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單斌;日本對非洲援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7781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778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