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guān)系逆境中推進對日公共外交——以日本立命館孔子學院為案例
本文選題:政治關(guān)系逆境 + 公共外交; 參考:《現(xiàn)代國際關(guān)系》2017年07期
【摘要】:緊張的政治關(guān)系被認為是中國對日公共外交不暢的癥結(jié)。作為中國公共外交的代表,孔子學院在日本也曾遭遇阻力,但最終成功存續(xù)。本文以立命館孔子學院為例研究中日政治關(guān)系逆境中如何開展公共外交,得出以下初步結(jié)論:第一,中日關(guān)系逆境并不必然導(dǎo)致公共外交失敗,通過與日方伙伴構(gòu)筑穩(wěn)固的合作關(guān)系,公共外交可以克服中日關(guān)系逆境成功存續(xù);第二,推進對日公共外交應(yīng)當注重對日方合作伙伴的篩選,避免由政府強力推進;第三,區(qū)別對待不同類型的孔子學院,采取支持或退出機制并用的舉措激發(fā)日方合作伙伴的積極性。
[Abstract]:Strained political relations are seen as the crux of China's poor public diplomacy with Japan.As a representative of China's public diplomacy, Confucius Institutes also encountered resistance in Japan, but eventually survived.This paper takes Confucius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to study how to carry out public diplomacy in the adverse circumstances of Sino-Japanese political relations,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preliminary conclusions: first, the adverse circumstances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do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the failure of public diplomacy.By building solid cooperative relations with Japanese partners, public diplomacy can successfully overcome the adverse conditions i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second, to promote public diplomacy towards Japa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election of partners on the Japanese side so as to avoid being forcefully pushed forward by the government.Different types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are treated differently, and support or withdrawal mechanisms are adopted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Japanese partners.
【作者單位】: 日本國立新o_大學;
【分類號】:D822.331.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沈海濤;李永強;;中國對日公共外交探析[J];日本研究;2011年03期
2 陸平舟;;孔子學院的漢語教學模式的探索——以日本愛知大學孔子學院為例[J];南開語言學刊;2007年02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張東偉;;北大的孔子學院為什么辦得好[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范強;張云;;中日關(guān)系逆境中推進對日公共外交——以日本立命館孔子學院為案例[J];現(xiàn)代國際關(guān)系;2017年07期
2 張晶;;日本介入南海爭議問題與中國的戰(zhàn)略對策[J];學術(shù)探索;2017年01期
3 劉曉黎;;跨文化傳播視域下孔子學院研究述評[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16年08期
4 陳然;于朔;;支持還是反對軍事沖突?——日本與鄰國爭端中民意的調(diào)查實驗分析[J];國際安全研究;2014年05期
5 王淑沅;;日本孔子學院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問題分析[J];考試周刊;2014年64期
6 胡興莉;;海外孔子學院漢語教學模式探析[J];教育文化論壇;2014年03期
7 劉備;;當前中國對日文化外交的主要制約因素——一種跨文化傳播視角的分析[J];青年與社會;2013年07期
8 賈付強;;公共外交研究:理論、實踐及不足[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論壇;2012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曲星;;公共外交的經(jīng)典含義與中國特色[J];國際問題研究;2010年06期
2 裘援平;;中國的和平發(fā)展與公共外交[J];國際問題研究;2010年06期
3 沈海濤;戰(zhàn)后中日關(guān)系中的民間交流:特征、作用與課題[J];現(xiàn)代日本經(jīng)濟;2003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全生;郭衛(wèi)東;;中國與中亞的人文交流合作——以孔子學院為例[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2 ;聲音[J];走向世界;2011年15期
3 趙煥改;;作為中國民間外交友好平臺的孔子學院發(fā)展現(xiàn)狀研究——以摩爾多瓦自由國際大學孔子學院為例[J];語文學刊;2014年05期
4 孫浩;;美國“驅(qū)孔”背后[J];山西青年;2012年06期
5 蔡亮;宋黎磊;;孔子學院:全球體系下中國知識權(quán)力的外化[J];國際展望;2010年06期
6 ;期刊選粹[J];今日中國(中文版);2006年05期
7 ;一月·外媒[J];僑園;2012年04期
8 ;圖說天下[J];晚霞;2013年08期
9 ;聲音[J];中國大學生就業(yè);2012年01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徐啟生;美稱盡量不讓孔子學院教師離境[N];光明日報;2012年
2 本報駐美國記者 溫憲 張e,
本文編號:17736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773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