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隱馬爾可夫的恐怖事件預測模型
本文選題:恐怖事件 切入點:隱馬爾可夫 出處:《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4期
【摘要】:為了對恐怖事件實現(xiàn)早期預警,通過分析恐怖事件的網(wǎng)絡結構,構建了恐怖事件的預測模型。利用隱馬爾可夫模型與貝葉斯網(wǎng)絡方法,通過分析一些先前發(fā)生的事件來預測恐怖分子在未來一段時間可能發(fā)動的恐怖活動,實現(xiàn)對相關情報的偵測,預防可能發(fā)生的恐怖事件。同時,對完備數(shù)據(jù)與不完備數(shù)據(jù)條件下的恐怖事件的預測算法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提出的預測方法與使用監(jiān)測軟件得到的結果相近,驗證了隱馬爾可夫模型的合理性和貝葉斯網(wǎng)絡方法的有效性。不足之處在于,監(jiān)測過程獲取的情報信息較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模型結果的精確度。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arly warning of terrorist events, by analyzing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terrorist events, the prediction model of terrorist events is constructed, and the methods of hidden Markov model and Bayesian network are used. By analyzing some previous events to predict the terrorist activities that terrorists may launch in the future, to realize the detection of relevant intelligence, and to prevent possible terrorist incidents.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diction algorithms for terrorist even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mplete and incomplete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prediction method is similar to that obtained by using the monitoring software. The rationality of hidden Markov model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Bayesian network method are verified.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警官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14B22028)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4M562572)
【分類號】:D815.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裘江南;師花艷;葉鑫;王延章;;基于事件的定性知識表示模型[J];系統(tǒng)工程;2009年10期
2 李洪;趙望達;徐志勝;;馬爾可夫預測模型在鐵路事故預測方面的應用[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09年Z1期
3 曹杰;楊曉光;汪壽陽;;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科學問題[J];公共管理學報;2007年02期
4 李本先;梅建明;李孟軍;;我國反恐情報及預警系統(tǒng)框架設計[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5 李本先;梅建明;凌云翔;;建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導的中國反恐機制[J];國際展望;2015年04期
6 李本先;梅建明;;我國反恐研究熱點問題與未來方向[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3期
7 張學林;孫志友;汪金輝;陸守香;;基于馬爾可夫鏈的城市火災預測[J];火災科學;2006年03期
8 秦小虎;劉利;張穎;;一種基于貝葉斯網(wǎng)絡模型的交通事故預測方法[J];計算機仿真;2005年11期
9 李本先;李孟軍;方錦清;仰t歆;;恐怖組織網(wǎng)絡的時空演化規(guī)律[J];自動化學報;2013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龍科軍;劉勇;;基于貝葉斯網(wǎng)的交通事故機理分析[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0年01期
2 王臣;高俊山;;我國事故管理研究現(xiàn)狀[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2年03期
3 高飛;車少臣;王建紅;;城市園林綠化次生災害預警分析與危機管理體系的探討——對2009年底和2010年初北京大雪冰凍天氣的思考[J];北京園林;2010年01期
4 王輝,王雙成,周顏軍,張劍飛;基于廣義樸素貝葉斯分類器的空值處理方法[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1期
5 梁本亮;呂西林;王增忠;;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數(shù)據(jù)庫及Bayes知識發(fā)現(xiàn)[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7年01期
6 彭怡;鄔文帥;寇綱;趙洪舉;盧燕群;徐艷麗;孫巧利;;突發(fā)事件多目標動態(tài)應急決策研究綜述[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年02期
7 喻琢舟;劉建華;;基于加權馬爾可夫模型的配網(wǎng)月故障預測[J];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學報;2008年05期
8 黃銀華;彭建春;李常春;劉鼎;孫廣強;;馬爾科夫理論在中長期負荷預測中的應用[J];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學報;2011年05期
9 李英柳;;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在環(huán)境災害預測中的應用進展[J];地質災害與環(huán)境保護;2010年01期
10 王巖民;張躍明;張文勛;;新疆巴州安全生產(chǎn)事故趨勢預測研究[J];廣東化工;2011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王肅;杜軍平;高田;;基于情景和本體的非常規(guī)突發(fā)事件建模[A];2011年中國智能自動化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一分冊)[C];2011年
2 高田;杜軍平;王肅;;基于領域知識本體的突發(fā)事件演化[A];2011年中國智能自動化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一分冊)[C];2011年
3 馬驍霏;仲秋雁;曲毅;初翔;李潔;;承災體空間屬性的約束模型研究[A];第二屆全國危險物質與安全應急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4 曲毅;仲秋雁;馬驍霏;李潔;初翔;;基于知識元的非常規(guī)突發(fā)事件層次模型研究[A];第二屆全國危險物質與安全應急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5 孫法亮;陶利民;李孝濤;;基于貝葉斯網(wǎng)絡的空間站環(huán)控生保系統(tǒng)故障維修過程風險建模與評估[A];技術融合創(chuàng)新·可靠服務企業(yè)·安全產(chǎn)品制勝——2013年全國機械行業(yè)可靠性技術學術交流會暨第四屆可靠性工程分會第五次全體委員大會論文集[C];2013年
6 高欣;李婧婧;;省級氣象災害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研究[A];第31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0 第四屆氣象服務發(fā)展論壇——提高水文氣象防災減災水平,推動氣象服務社會化發(fā)展[C];2014年
7 何沙;丁道軍;孫慶祥;;中國國際石油合作突發(fā)事件監(jiān)測與預警機制分析[A];第十六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4年
8 杜平;;核查表法的優(yōu)化分析方法及在施工安全風險評價中的應用[A];2014年12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9 鄭國臣;張靜波;劉仕博;;貝葉斯信度網(wǎng)絡技術在松遼流域水環(huán)境管理中的應用[A];2015第七屆全國河湖治理與水生態(tài)文明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鐘琪;危機應對體系評估與機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2 馬慧敏;基于免疫理論的非常規(guī)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主動免疫系統(tǒng)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3 王中鋒;樹型貝葉斯網(wǎng)絡分類器鑒別式訓練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4 張巖;非常規(guī)突發(fā)事件態(tài)勢演化和調控機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5 潘啟東;煤礦災害網(wǎng)絡構建及特征屬性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6 侯杰;基于視頻圖像的高大空間建筑火災探測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7 袁曉芳;基于情景分析與CBR的非常規(guī)突發(fā)事件應急決策關鍵技術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1年
8 韓正強;突發(fā)事件應急過程能力評價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祝江斌;重大傳染病疫情地方政府應對能力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10 李儉川;貝葉斯網(wǎng)絡故障診斷與維修決策方法及應用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浩;基于文本的應急領域處置知識提取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杜健;應急管理中的多主體協(xié)調決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李小龍;基于情景分析的應急路徑選擇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4 張婧瑤;基于貝葉斯網(wǎng)的港口油品儲運安全評價[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5 張國鳳;基于重大突發(fā)事件的即興決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1年
6 方密;我國地方政府回應障礙及其障礙[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陶健;基于貝葉斯網(wǎng)絡的山區(qū)道路危險貨物運輸風險評價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8 馬景灝;中國海典型區(qū)域風暴潮災害經(jīng)濟損失預警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9 李玲琦;基于ITS的事故多發(fā)路段預警技術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1年
10 余德建;應對突發(fā)事件的應急系統(tǒng)選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玖;徐捷;宋英華;;突發(fā)公共事件管理中政府與新聞媒體互動關系研究[J];當代經(jīng)濟;2006年10期
2 郭迅;;地震工程試驗聯(lián)網(wǎng)最新進展[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6年04期
3 聶高眾,陳建英,李志強,蘇桂武,高建國,劉惠敏;地震應急基礎數(shù)據(jù)庫建設[J];地震;2002年03期
4 姜立新,吳天安,劉在濤,張建福,姜龍;地震現(xiàn)場應急指揮技術系統(tǒng)的結構與設計[J];地震;2004年03期
5 魏一鳴;自然災害復雜性研究[J];地理科學;1998年01期
6 文新輝;時間序列神經(jīng)網(wǎng)絡預測方法[J];電子科學學刊;1994年05期
7 楊鳳春;;政府應急管理的理念與建設策略[J];電子政務;2006年Z1期
8 王渤;;公開途徑反恐情報的搜集[J];法學雜志;2006年06期
9 顧林生;東京大城市防災應急管理體系及啟示[J];防災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2期
10 張嗣瀛;復雜性科學,整體規(guī)律與定性研究[J];復雜系統(tǒng)與復雜性科學;200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安東,強曉云;對俄羅斯恐怖事件的反思[J];俄羅斯研究;2004年03期
2 王善強;核與輻射恐怖事件及其應對策略[J];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2004年01期
3 張滿生;劉晚梅;;媒體因素在恐怖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6期
4 李俠,孫海波;俄羅斯三起重大恐怖事件的分析及啟示[J];江西公安?茖W校學報;2005年02期
5 楊東;劉森林;於凡;;北京核與輻射恐怖事件風險分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8年06期
6 魏震銘;;從孟買恐怖事件看酒店實行全員防范恐怖事件之必要性[J];理論界;2009年06期
7 馬全宇;;國境口岸核與輻射恐怖事件的應急響應[J];中國國境衛(wèi)生檢疫雜志;2008年02期
8 李華成;周華勝;李冬偉;;淺談武警防化兵分隊對核與輻射恐怖事件的處置[J];輻射防護通訊;2006年01期
9 羅月娥;孔凡立;;俄羅斯一系列恐怖事件背后的民族因素探析[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10 張史勇;;從新疆恐怖事件分析安全情報工作的重要性[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9年01期
,本文編號:16998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699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