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與阿盟的互動關系研究
本文選題:埃及 切入點:阿盟 出處:《阿拉伯世界研究》2015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埃及與阿盟的特殊關系,外在表現(xiàn)為埃及主導阿盟的構建過程、引領阿盟框架下阿拉伯合作機制的基本發(fā)展方向,同時也是阿盟經(jīng)費的重要提供者、阿盟總部的所在國和阿盟秘書長職位的長期占有國;內在表現(xiàn)為埃及民族主義與阿拉伯民族主義互動過程中的一致性與矛盾性。埃及與阿盟的互動實踐表明,阿盟需要埃及這樣的地區(qū)大國支撐才能發(fā)揮作用,埃及也需要阿盟泛阿拉伯主義體制來實現(xiàn)其部分對外戰(zhàn)略目標和拓展其國家利益。兩者的相互需求構成彼此關系的恒久支點,這種關系將會一直持續(xù)下去。
[Abstract]: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gypt and the League of Arab States is manifested in the fact that Egypt dominat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League of Arab States, leads the basic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Arab cooperation mechanism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League,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provider of funds for the League of Arab States. The host country of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League of Arab States and the permanent occupation of the post of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League of Arab States are inherent in the consistency and contradic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Egyptian nationalism and Arab nationalism. The practic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gypt and the League shows that. The Arab League needs the support of regional powers such as Egypt to play its role, and Egypt also needs the League's pan-Arab system to achieve some of its foreign strategic objectives and expand its national interests. The mutual needs of the two constitute the everlasting fulcrum of their relationship. The relationship will last forever.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世界史流動站;
【基金】: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一般規(guī)劃課題(14JDFZ03YB)的階段性成果 “上海高校一流學科(A)類外國語言文學項目” “上海外國語大學區(qū)域國別研究中心課題”資助
【分類號】:D841.1;D837.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劉中民;;薩提·胡斯里的阿拉伯民族主義思想與伊斯蘭教[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1期
2 王泰;王戀戀;;埃及過渡政府的外交政策之調整[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02期
3 蔡德貴,趙士珍;1919年以前埃及的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濟南市行政學院.濟南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4 時延春;;重返阿盟的埃及[J];世界知識;1989年1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王俊鵬;[N];經(jīng)濟日報;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喬貴敏;埃及對阿拉伯國家聯(lián)盟的政策及實踐探析(1945-1991年)[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劉中民;;中東民族國家建構中的民族主義與伊斯蘭教[J];國際觀察;2008年05期
2 劉中民;;阿拉伯民族的三大特點及其對阿拉伯政治思潮的影響——以民族與宗教關系為視角的考察[J];國際觀察;2010年03期
3 夏新華;丁峰;;政治轉型時期埃及的憲法危機及啟示[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年03期
4 王泰;;宗教復興與大眾政治——“文明交往”視野下近代中東民族主義的類型與道路[J];世界民族;2008年02期
5 丁峰;夏新華;;后穆巴拉克時代埃及的憲法變遷[J];西亞非洲;2015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泰;當代埃及的威權主義與政治民主化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2 陳敏華;冷戰(zhàn)后中東伊斯蘭極端組織暴力行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3 謝志恒;埃及立憲君主制時期的政黨政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2年
4 武濤;馬拉維對外關系研究(1964-2014)[D];云南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訓;伊斯蘭會議組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張雪;蘇聯(lián)中東政策的調整及實踐(1954-1956)[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楊曉璐;埃及穆斯林兄弟會政黨化問題研究[D];外交學院;2011年
4 田志馥;論埃以“冷和平”關系[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5 李瑩;埃及的國際地位與中埃關系[D];燕山大學;2009年
6 張亞麗;埃及穆斯林兄弟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7 楊瑞;阿拉伯國家聯(lián)盟在地緣政治博弈中的作用及對外戰(zhàn)略影響[D];西北大學;2010年
8 馬杰;埃及穆斯林兄弟會發(fā)展演變研究[D];云南大學;2013年
9 王得才;2011年埃及政變的原因探析[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3年
10 郗慧;十月革命對埃及社會的影響(1917-1924)[D];山西師范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李振中;;納賽爾與泛阿拉伯主義[J];阿拉伯世界;1992年03期
2 張詠梅;穆巴拉克時期埃及的中東外交[J];阿拉伯世界;1997年03期
3 錢學文;埃伊在海灣地區(qū)安全中的關系淺析[J];阿拉伯世界;2001年03期
4 王京烈;;論沙特影響力:從《非斯宣言》到《貝魯特宣言》[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5期
5 趙克仁;試析阿拉伯民族主義的演變[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6 伏柏林;埃利關系正;闹卮蟀l(fā)展[J];w蕓,
本文編號:16487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648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