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dāng)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外交論文 >

十四世達(dá)賴企圖邀請尼赫魯訪問西藏事件述論——基于中國外交部解密檔案的梳理與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2-28 05:09

  本文關(guān)鍵詞: 十四世達(dá)賴 尼赫魯 中國政府 西藏 出處:《南亞研究》2015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十四世達(dá)賴企圖邀請尼赫魯訪問西藏事件是中印關(guān)系由熱趨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事件。達(dá)賴企圖邀請尼赫魯訪問西藏有著借重印度牽制中國中央政府的目的。而尼赫魯煽動達(dá)賴邀請其訪問西藏的意圖主要是力圖增強(qiáng)對西藏的影響,分化西藏上層。但由于印度對中國的不友好舉動日漸增加,尤其是長期或明或暗地深度介入西藏問題,逐漸超出了中國政府容忍的限度。最終中國政府正式拒絕尼赫魯訪問西藏。尼赫魯?shù)弥袊幕亟^后,并不死心,借口訪問不丹路經(jīng)西藏。而達(dá)賴得知中央政府的決定后,雖沒有明確直接反對,但內(nèi)心對此是不滿的。這一事件的發(fā)生,使中印關(guān)系更為微妙。
[Abstract]:The attempt of the 14 Dalai Lama to invite Nehru to visit Tibet is an important event in the process of Sino-Indian relations becoming hotter. Dalai's attempt to invite Nehru to visit Tibet has the purpose of relying on India to contai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a. Nehru's intention to incite Dalai to invite him to visit Tibet is mainly to try to increase its influence on Tibet. Dividing the upper layers of Tibet. But due to the increasing unfriendly actions of India towards China, in particular, India has been deeply involved in the Tibet issue for a long time, whether explicitly or implicitly. Gradually beyond the limits of tolerance on the part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inall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fficially refused Nehru's visit to Tibet. After learning of China's refusal, Nehru did not give up and made an excuse to visit Bhutan through Tibet. When Dalai learned of the decision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lthough there is no clear direct objection, but the heart is dissatisfied with this incident, this incident, make Sino-Indian relations more subtle.
【作者單位】: 滁州學(xué)院思政部;華中師范大學(xué)馬克思主義學(xué)院;華中師范大學(xué)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后流動站;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青年項(xiàng)目(項(xiàng)目號:15YJC770043) 中國博士后科學(xué)基金面上資助項(xiàng)目(項(xiàng)目號:2014M552058)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829.351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道隆;;尼赫魯倡導(dǎo)的“社會主義類型社會”[J];南亞研究季刊;1989年04期

2 陳峰君;;尼赫魯政治思想評述(續(xù)) (四) 尼赫魯?shù)牟唤Y(jié)盟主義思想[J];南亞研究季刊;1989年04期

3 尚勸余;;尼赫魯思想的主要特征[J];南亞研究季刊;1990年03期

4 尚勸余;;略論尼赫魯思想的基本內(nèi)容[J];南亞研究;1992年04期

5 尚勸余;;尼赫魯早期生活探微[J];南亞研究季刊;1993年01期

6 尚勸余;;尼赫魯思想特征再探[J];南亞研究;1993年03期

7 張忠祥;論尼赫魯?shù)牟唤Y(jié)盟外交[J];華東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bào)(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1年04期

8 陶季邑;尼赫魯不結(jié)盟思想的歷史地位[J];益陽師專學(xué)報(bào);2002年02期

9 黃正多;尼赫魯時期印度對南亞鄰國外交政策分析[J];南亞研究季刊;2004年01期

10 ;毛澤東要給尼赫魯“洗臉”[J];領(lǐng)導(dǎo)文萃;2005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紅生;;“民主”與“社會主義”——1935-1945年毛澤東思想與尼赫魯主義形成比較研究[A];北京論壇(2011)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變革與轉(zhuǎn)型:“變與常:關(guān)于社會轉(zhuǎn)型方式的歷史思考”歷史分論壇論文及摘要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bào)紙文章 前6條

1 劉波;尼赫魯:印度的“發(fā)現(xiàn)者”[N];經(jīng)濟(jì)觀察報(bào);2013年

2 本報(bào)駐印度記者 錢峰;三盞不息的長明火[N];人民日報(bào);2003年

3 張靜宇;五項(xiàng)原則誕生記[N];人民日報(bào);2004年

4 本報(bào)新聞版副主編 于東輝;偏執(zhí)的弧線[N];中國經(jīng)營報(bào);2007年

5 屠培林;周總理在新德里記者招待會上的偉人風(fēng)范[N];中華新聞報(bào);2002年

6 拉布拉多;糾結(jié)的印度人[N];世界報(bào);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馮亮;淺析尼赫魯“不結(jié)盟”思想[D];外交學(xué)院;2010年

2 甘露華;尼赫魯父女統(tǒng)治時期的印美關(guān)系[D];四川大學(xué);2003年

3 馬洪濤;尼赫魯政府的對藏政策[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0年

4 高婷;試論尼赫魯時期印度婦女的社會地位[D];蘇州科技學(xué)院;2009年

5 趙坤鵬;尼赫魯?shù)哪蟻啈?zhàn)略及其對印度外交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xué);2012年

6 成力;尼赫魯執(zhí)政時期印度對美國政策[D];湖南科技大學(xué);2007年

7 楊婷婷;尼赫魯—甘地家族與印中關(guān)系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06年

8 王峰;觀念對印度外交政策的影響[D];天津師范大學(xué);2012年

9 楊繼興;尼赫魯外交的文化因素分析[D];云南大學(xué);2015年

10 高琳;文化因素對印度外交政策的影響分析[D];吉林大學(xué);2009年

,

本文編號:154588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54588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6286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