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洋公共外交的興起及其對南海問題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 美國 海洋公共外交 南海問題 影響 對策 出處:《太平洋學報》201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當前,海洋公共外交正在成為美國介入南海爭端、動員國際盟友和遏制中國海上行動的戰(zhàn)略工具。從宏觀上看,綜合國力的相對下降是美國在海洋領域高度重視低成本公共外交工具的根本原因,全球傳播能力的提升和海洋思想資源的生產則為美國海洋公共外交的迅速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美國海洋公共外交的基本目標是管控國際輿論,在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過程中,美國官方一改常態(tài),更加頻繁地直接介入到公共外交前臺,同時,既高度重視與其他國家在海洋公共外交領域的協(xié)同行動,又非常注重國家硬實力與公共外交工具的配合使用。在短短幾年里,美國海洋公共外交已經產生了全球性效應,不僅放大了美國在臺前幕后干預南海局勢走向的政策能力,而且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外部壓力,進一步提升了南海局勢的緊張程度。面對這一新情況,中國亟須通過解放思想、理順體制、整合資源等方式,發(fā)展有中國特色的海洋公共外交理論,對美國的海洋公共外交攻勢進行有效應對,從而進一步維護自身海洋權益。
[Abstract]:At present, the marine public diplomacy is becoming the United States involve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strategic tools to mobilize international allies and curb Chinese maritime operations.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he relative decl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Marine field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low cost of public diplomacy tools, provide a solid foundation for glob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marine thought resources the production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Marine public diplomacy. The basic goal of the United States Marine public diplomacy is the control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i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this goal, the United States officially changed the norm, more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public diplomacy front, at the same time, both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coordinated action of other countries in the field of marine public diplomacy with the use of, also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national hard power and public diplomacy tools. In just a few years, the United States Marine public diplomacy has produced a whole Global effect, not only amplifies the American intervention in the backstage to the situ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policy capacity, and brings enormous external pressure to China, to further enhance the tense situ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 the face of this new situation, the urgent need to China by emancipating the mind, improve the system,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cean the theory of American public diplomacy, public diplomacy campaign to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ocean, so as to further maintain its maritime rights and interests.
【作者單位】: 國家海洋局南海調查技術中心;中山大學;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基于國際法與行政法跨學科視角的我國海洋維權執(zhí)法領域法律法規(guī)體系建設研究”(15CFX071) 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海洋科學技術局長基金項目“中國南海海洋調查活動的國際法律保障措施研究”(1527)和“基于新《國家安全法》的綜合性海洋安全理論構建研究”(1672) 國家海洋局南海維權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菲越‘海洋維權執(zhí)法'主要法律依據(jù)與實證案例研究”(15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D87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飛;公共外交的界定、形成條件及其作用[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2 黃超;試論發(fā)展中國公共外交[J];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3 唐小松;;中國公共外交的發(fā)展及其體系構建[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6年02期
4 李志斐;;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與中國公共外交[J];青海社會科學;2006年03期
5 李艷艷;;“9·11”后的美國公共外交[J];社會觀察;2006年06期
6 劉國華;李陣;;透視二戰(zhàn)后日本對華公共外交[J];長江論壇;2007年02期
7 李默;;中國公共外交現(xiàn)狀及發(fā)展建議[J];消費導刊;2007年05期
8 張毓強;張楠;;“面向2008年的公共外交與國家形象論壇”述評[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9 廖宏斌;;我國公共外交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10 唐小松;;論中國公共外交的兩條戰(zhàn)線[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7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于朝暉;;美國公共外交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2 賈慶國;;崛起中的中國與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號(總第9期)[C];2012年
3 韓方明;;中國公共外交:趨勢、問題與建議[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號(總第9期)[C];2012年
4 加藤嘉一;;每個中國人應是公共外交“大使”[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號(總第9期)[C];2012年
5 趙新利;;對歐公共外交大有可為——訪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王義桅[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號(總第9期)[C];2012年
6 李巍;;對中國公共外交經典案例的一次深入剖析——評《中國世博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號(總第9期)[C];2012年
7 吳思科;;西亞北非變局為中國公共外交帶來新機遇[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號(總第10期)[C];2012年
8 趙會民;;“中日小大使”與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號(總第10期)[C];2012年
9 趙新利;;日韓留學生公共外交政策及啟示[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號(總第10期)[C];2012年
10 吳澤林;;中國公共外交研究文獻綜述[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號(總第10期)[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鄭天U,
本文編號:15053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505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