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nèi)外主流話語看中國外交新常態(tài)——包容性塑造外交的生成
本文關鍵詞:從國內(nèi)外主流話語看中國外交新常態(tài)——包容性塑造外交的生成
更多相關文章: 中國外交 新常態(tài) 包容性塑造外交 共生理念
【摘要】:經(jīng)濟新常態(tài)是推進當前外交工作改革創(chuàng)新的加速器,在此背景下,以共生理念為指導的包容性塑造外交初露端倪,成為中國外交新常態(tài)的一種可能方向,并將對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產(chǎn)生深刻影響。然而,包容性塑造外交能否最終成為中國外交的新常態(tài)并發(fā)揮實效,還面臨著理論和實踐的考驗。從能夠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目標出發(fā),中國應積極推動包容性塑造外交成為外交新常態(tài)。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基金】: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青年課題“新世紀以來中國的對外宣傳和國際話語體系建設”(項目號:2015EGJ00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822
【正文快照】: 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執(zhí)政以來,在外交領域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戰(zhàn)略布局,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比如,提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以“親誠惠容”理念推進周邊外交、樹立正確的義利觀、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結成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的“三位一體”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逸舟;;加強“公民社會與中國外交”研究的幾點想法[J];國際政治研究;2006年01期
2 王卿;;共建和諧世界——中國外交新理念[J];領導之友;2006年05期
3 楚樹龍;王青;;傳統(tǒng)文化對當代中國外交的影響[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7年12期
4 馬榮久;;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研究:回顧與前瞻[J];學理論;2009年27期
5 牛軍;;三十年來當代中國外交研究[J];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07期
6 ;如何看待中國外交“軟”“硬”輿論反差[J];資源導刊;2012年11期
7 趙可金;;中國外交3.0版:十八大后的中國外交新走向[J];社會科學;2013年07期
8 馮學平;;實力·公正·亮劍是中國外交直面挑戰(zhàn)的明智選擇[J];神州;2012年17期
9 ;對國際變局與中國外交的若干思考[J];中華魂;2013年04期
10 李靜濤;;“中國外交應向進取型轉(zhuǎn)變”[J];環(huán)球人物;2013年1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公龍;;論中國外交的觀念變革[A];新中國對外關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9年
2 歐陽程奕;;價值視閾下的新中國外交:1949-2009[A];新中國對外關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9年
3 李志永;;融入與自主性的平衡:中國外交的核心問題[A];國際關系研究:探索與創(chuàng)新——2009年博士論壇[C];2009年
4 牛軍;;五十年的中國與世界[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多元文明與國際關系”國際關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牛軍;;冷戰(zhàn)與80年代的中國外交[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進:近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jīng)驗”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6 仇發(fā)華;;從朝鮮核問題的演變看中國外交傾向[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7年
7 馬馳;;略論鄧小平對中國外交事業(yè)的貢獻[A];紀念鄧小平(下卷)——北京市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牛玉峰;;鄧小平與三中全會以來的中國外交[A];高舉旗幟 繼往開來——吉林省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二十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9 衛(wèi)靈;;當前國際政治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的中國外交戰(zhàn)略與策略選擇[A];“三個代表”與理論創(chuàng)新——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80周年論文集[C];2001年
10 ;黨領導的新中國外交事業(yè)的成就與經(jīng)驗[A];光輝的歷程 寶貴的經(jīng)驗——新中國成立60年來黨的建設主要成就與經(jīng)驗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當代中國外交研究“中國化”[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2 劉建飛;理性考評中國外交[N];學習時報;2012年
3 本報記者 謝方;十八大后的中國外交將更加積極主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4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尹承德;今年中國外交有亮點[N];解放日報;2012年
5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楊成緒;2013年的中國外交:全面把握機遇 沉著應對挑戰(zhàn)[N];解放日報;2013年
6 ;讀“藍廳熱詞” 把脈中國外交[N];人民日報;2013年
7 鐘聲;預測中國外交的關鍵[N];人民日報;2013年
8 本報記者 廖勤;習主席首訪指引中國外交新風向[N];解放日報;2013年
9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 王逸舟;關于中國外交變革的若干思考(二)[N];東方早報;2013年
10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 王逸舟;關于中國外交變革的若干思考(三)[N];東方早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徐九仙;當代中國外交道義因素的儒家倫理取向分析[D];復旦大學;2011年
2 任遠U,
本文編號:13055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305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