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方法論看顧頡剛與“古史辨”
發(fā)布時間:2021-10-15 06:11
發(fā)生在上世紀20年代的"古史辨"運動,通常被視為運用西方傳來的科學方法研治中國古史的一種嶄新示范。然從其主將顧頡剛的辨?zhèn)螌嵺`看,則不妨說它是近代科學觀念和本土治學方法結合的產物更為妥當。就狹義方法論而言,其中運用較多的乃是傳統(tǒng)史學的文獻溯源法和民俗現象觀察法。"古史辨"的興起,以大刀闊斧的手法,揭示了傳統(tǒng)古史記載的種種瑕疵,掃除了陳舊觀念的重重疑慮,激起了整個學術界考辨和重建科學古史的熱情。至其方法論,盡管仍存在種種粗疏和不足,對它的反思同樣可以給人以不斷精進的啟示。據此,說"古史辨"是中國現代科學古史體系建構的必經前奏和序幕,實毫不為過。
【文章來源】:歷史教學問題. 2018,(02)CSSCI
【文章頁數】:9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傅斯年遺作選刊之二──戲論一[J]. 中國文化. 1995(02)
[2]顧頡剛先生卓越的《尚書》研究[J]. 劉起釪. 文史哲. 1993(02)
本文編號:3437567
【文章來源】:歷史教學問題. 2018,(02)CSSCI
【文章頁數】:9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傅斯年遺作選刊之二──戲論一[J]. 中國文化. 1995(02)
[2]顧頡剛先生卓越的《尚書》研究[J]. 劉起釪. 文史哲. 1993(02)
本文編號:34375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3437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