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南平壤”考
發(fā)布時間:2017-04-03 18:12
本文關鍵詞:高句麗“南平壤”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高句麗“南平壤”是具備都城體系的高句麗陪都,是高句麗三京之一。古文獻中有關南平壤的最早記載見于《三國史記》,其記載為“古典記十三世近肖古王取高句麗南平壤,都漢城,歷一百五年”。朝鮮半島解放之后,朝鮮的考古學研究成果豐碩,尤其是1985年-1988年對黃海道一帶長壽山城和其周圍的都市遺跡的調查發(fā)掘,不僅是高句麗考古發(fā)掘史上的里程碑,而且還填補了高句麗史的空白。長壽山城位于黃海南道新院郡的峨洋里。朝鮮學界認為長壽山城是4世紀時期高句麗的“南平壤”。與此不同,韓國學界大部分學者認為高句麗“南平壤”位于漢江流域,即現在的首爾附近。其存在時期為高句麗長壽王63年(475年)攻陷百濟首都漢城后,至陽原王7年(551年)百濟、新羅聯合軍收復了包括漢城的漢江流域為止。本文試圖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將有關高句麗“南平壤”的文獻和考古資料相結合對其考證,從而更好的把握高句麗“南平壤”的位置與歷史地位。本文主要由緒論、正文和結論三部分構成,其中第一章為緒論、第二、三、四章為正文,第五章為結論。第一章, 緒論。主要介紹了選題目的、意義和國內外學界相關研究現狀等。第二章,高句麗的南進過程。本章主要介紹高句麗實行南進政策的背景,高句麗長壽王遷都平壤的國際、國內因素和高句麗與百濟的漢江流域爭奪。第三章,高句麗南平壤的文獻考證。本章通過對文獻中高句麗南平壤記載的分析與文獻中的南平壤位置考證,從文獻學角度來探究南平壤的位置。第四章,對高句麗“南平壤”考古學上的考察。本證通過對長壽山城與漢江流域的高句麗遺跡進行考察,從考古學的角度來探究高句麗的南平壤的位置。第五章,結論。推定并總結高句麗“南平壤”的位置和歷史地位。
【關鍵詞】:高句麗 南平壤 長壽山城 漢江
【學位授予單位】:延邊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K312.31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緒論10-14
- 1.1 研究目的與意義10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10-13
- 1.3 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點13-14
- 第二章 高句麗的南進過程14-25
- 2.1 實行南進政策的背景14-18
- 2.2 長壽王遷都平壤18-19
- 2.3 高句麗與新羅、百濟的漢江流域爭奪19-25
- 第三章 高句麗南平壤的文獻考證25-33
- 3.1 對古文獻中高句麗“南平壤”記載的分析25-28
- 3.2 文獻中的南平壤位置考28-33
- 第四章 對高句麗南平壤考古學上的考察33-45
- 4.1 對新院郡長壽山城的考察33-40
- 4.2 對漢江流域高句麗遺跡的考察40-45
- 第五章 結論45-47
- 參考文獻47-52
- 附錄52-64
- 致謝64
【引證文獻】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金錦子;;試論5世紀中葉至6世紀中葉新羅與百濟的同盟關系[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8年
本文關鍵詞:高句麗“南平壤”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847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28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