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外人文論文 >

蘇美在對日媾和問題上的矛盾與二戰(zhàn)后日蘇間懸而未決的問題

發(fā)布時間:2018-10-09 08:29
【摘要】:二戰(zhàn)后不久對日媾和問題就提上了盟國的議事日程。但是圍繞歐洲的戰(zhàn)后處理問題已開始陷入冷戰(zhàn)的蘇美兩國,很快在對日媾和問題上也陷入了矛盾和沖突。掌握對日占領主導權的美國,力圖繼續(xù)主導對日媾和,擺出了不惜與日本單獨媾和的姿態(tài)。而早已喪失對日問題主導權的蘇聯(lián),在對日媾和問題上力主戰(zhàn)時確立的"大國一致原則",謀求對日"全面媾和",使媾和后恢復國家主權的日本,能夠走向和平、民主、中立的道路,極力避免日本淪為美國的附庸和軍事基地。但是蘇聯(lián)的努力未能阻止美英"多數媾和"的步伐。雖然后來蘇聯(lián)參加了美英操辦的舊金山對日媾和會議,但最終也沒有在《對日和平條約》上簽字。蘇聯(lián)最終退出對日媾和,遺留下了二戰(zhàn)后兩國之間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
[Abstract]:The issue of peace with Japan was on the agenda of the allies shortly after World War II. But the post-war settlement around Europe began to sink into the Cold War between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soon became embroiled in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over the issue of peace with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dominates the occupation of Japan, tried to continue to dominate peace with Japan and made peace with Japan alone. And the Soviet Union, which has long lost its dominant power over the Japanese issue, has strongly advocated the "principle of consensus of the Great Powers" established in wartime on the issue of making peace with Japan and sought to make "comprehensive peace" with Japan, so that Japan, after making peace and restoring national sovereignty after making peace, can move towards peace and democracy. Neutral path, try to prevent Japan from becoming an appendage and military base of the United States. But the Soviet Union's efforts failed to stop the American and British "majority peace" step. Although the Soviet Union later participated in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Conferenc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it did not sign the Treaty of Peace with Japan. The Soviet Union finally withdrew from making peace with Japan, leaving many outstanding issu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fter World War II.
【作者單位】: 黑龍江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治學系;黑龍江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
【基金】:2011年度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當代日蘇關系研究(1945—1991)》(項目編號:11D034)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當代日蘇(俄)關系研究(1945—2010)》(項目編號:12YJAGJW001)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15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盛發(fā);20世紀50年代初期中蘇共同抵制美國主導的對日媾和[J];世界歷史;200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家智;南沙群島主權考[J];渝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高元慶;徐成華;;追究日本侵華戰(zhàn)爭罪責的四大缺失[J];黨史文匯;2010年09期

3 張明亮;;《舊金山對日和約》再研究——關于其對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的處理及后果[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6年01期

4 郭淵;;冷戰(zhàn)初期蘇聯(lián)支持中國政府對南海主權的捍衛(wèi)[J];俄羅斯學刊;2012年01期

5 劉越英;;戰(zhàn)后初期蘇聯(lián)對日政策[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6 沈美華;日本對亞洲各國的戰(zhàn)爭賠償[J];國際觀察;2002年04期

7 劉建平;;中國的民間外交:歷史反思與學術規(guī)范[J];國際觀察;2008年05期

8 石善濤;;中蘇同盟與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對日政策[J];當代中國史研究;2012年06期

9 魏楚雄;戰(zhàn)后美國對日政策的演變[J];世界歷史;1987年05期

10 張盛發(fā);20世紀50年代初期中蘇共同抵制美國主導的對日媾和[J];世界歷史;200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可菊;;釣魚島及其在東海劃界中的地位[A];《中國海洋法學評論》2006年卷第一期[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王新堂;從血仇到友鄰[D];中共中央黨校;1997年

2 趙霞;邦交正;詠淼闹腥战逃涣餮芯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劉炳范;戰(zhàn)后日本文學的戰(zhàn)爭與和平觀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金瑩;“日臺條約”與1950年代初期遠東國際關系的形成[D];復旦大學;2008年

5 崔建平;蘇聯(lián)對日外交政策研究(1941-1956)[D];吉林大學;2010年

6 田野;戰(zhàn)后日本賠償外交研究(1945-1977)[D];吉林大學;2010年

7 張文彬;日本對華政策(1952-1972)轉變期間民間因素的影響評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高世鷹;戰(zhàn)后日本對華“政經分離”原則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9 張毅;琉球法律地位之國際法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綦曉旭;論冷戰(zhàn)期間日本對華政策中的“政經分離”原則(1952-1964)[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崔吉燕;釣魚島歸屬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溫馨;環(huán)東海地緣政治在中日關系中的意義[D];暨南大學;2006年

4 王鑫;德國、日本二戰(zhàn)史觀迥異的比較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5 徐興全;《中日聯(lián)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與當代中日關系[D];黑龍江大學;2009年

6 臧揚勤;盟國在日財產處理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7 代曉晴;論《日美安全條約》的形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8 郭紹鑒;中日邦交正;皟蓢耖g外交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9 王中華;兩蔣時期臺灣當局的南中國海政策研究(1949-1988)[D];河南師范大學;2012年

10 劉鵬程;蘇東解體后“北方領土”問題下的日俄關系(1991-2010)[D];遼寧大學;201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騏銘;;冷戰(zhàn)時期日蘇關系三次惡化中的美國因素[J];金田(勵志);2011年07期

2 黃世相;中國全面抗日戰(zhàn)爭時的美日蘇關系[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1998年02期

3 李凡;;1917-1991年日蘇關系史的主要特征[J];Studies of Modern World History;2005年00期

4 鹿錫俊;;蔣介石與1935年中日蘇關系的轉折[J];近代史研究;2009年03期

5 王春良;論1918~1925年的日蘇關系[J];濟南大學學報;1999年01期

6 徐勇;;論日本在二戰(zhàn)中的北、南進戰(zhàn)略抉擇[J];日本研究論集;1998年00期

7 王春良;李蓉;;簡論1968-1972年日本與蘇聯(lián)的關系[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8 鄧野;;日蘇關系與國共的戰(zhàn)略利益——1943年蔣介石制裁中共的策劃與取消[J];近代史研究;2007年06期

9 段光達;;20世紀70年代日蘇聯(lián)合開發(fā)西伯利亞過程中的矛盾與分歧[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3年12期

10 劉江永;抗戰(zhàn)時期的中美日蘇四國關系[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凡;;1917-1991年日蘇關系史的主要特征[A];世界近現代史研究(第二輯)[C];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高飛;日蘇關系的演變與中國東北抗戰(zhàn)(1937—1945年)[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

本文編號:225866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225866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376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