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片放逐法的弊端_《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guān)鍵詞:淺析陶片放逐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河北師范大學》 2012年
淺析陶片放逐法
劉琳
【摘要】:陶片放逐法是古雅典民眾大會中的一種特殊投票法。是克里斯蒂尼在庇希特拉圖的僭主政治被推翻后創(chuàng)立的。約創(chuàng)始于公元前6世紀末克里斯蒂尼當政期間。他創(chuàng)立陶片放逐法的目的,就是為了捍衛(wèi)民主制度,防止陰謀奪取政權(quán)的僭主政變。陶片放逐制規(guī)定每年初召開民眾大會,公民將其認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記于陶片上;被放逐者的得票數(shù)不能少于總數(shù)6000票的一半,得票多數(shù)者則被放逐國外十年。期滿可回國,或提前召之回國,歸還其財產(chǎn)并恢復其公民權(quán)。陶片放逐法的實施和雅典的公民大會的運作聯(lián)系緊密。并且充分體現(xiàn)雅典的民主精神。 陶片放逐法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的防止雅典城邦中有權(quán)勢的人成為僭主,并且可以防止僭主的同黨進行僭主政治復辟,同時也可以有效的限制和解決雅典人的黨派斗爭。雅典人用它來限制任何聲望和權(quán)勢都很大的領(lǐng)袖,使他們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成為特殊公民。每個公民都可以通過陶片表達自己的政治意見和愿望,體現(xiàn)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廣泛性;有利于淘汰那些沒有維護公民利益的官員,反對有損公民利益的行為,同時可以約束官員的行為,消除不穩(wěn)定因素,從而有利于國家的穩(wěn)定和正常民主秩序的維護。但是當陶片放逐法不再適合雅典民主制度發(fā)展的時候,雅典公民雖然沒有廢除陶片放逐法,但是也不再繼續(xù)使用它。 陶片放逐制到最后發(fā)展成為解決黨派斗爭的工具,但是它的不確定性使得被放逐的人也并非是預謀好的那個人,放逐帶有很大的不穩(wěn)定因素。并且陶片放逐法也可說是一種對放逐人的褒獎,因為不是聲望和能力都十分好的人是不會得到陶片放逐的。并且陶片放逐是黨派之爭后最溫和最人性的一個方法,被放逐者不會受到歧視和打壓,在城邦里不會造成普遍的仇恨和對抗。在陶片放逐法存在的90年間,雅典的民主政體從未發(fā)生改變,并且都在沿著上行線路發(fā)展。
【關(guān)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D091.2;K125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蔡連增;論陶片放逐法的內(nèi)容和起源[J];東北師大學報;1994年02期
2 關(guān)小舟;;試論黨爭現(xiàn)象對雅典民主制的影響[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 張銳智;論雅典“貝殼放逐法”及啟示[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4 史海青;試論雅典黨爭[J];固原師專學報;1994年04期
5 崔麗娜;陶片放逐制芻議[J];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09期
6 劉文泰;論貝殼放逐法[J];南都學壇;2001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正;;人定勝天的古希臘精神[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2期
2 王奇?zhèn)?;由禪讓制度論及堯舜時代我國已進入中國早期國家階段[J];安徽史學;2008年06期
3 蔣保;;民眾的統(tǒng)治抑或奴隸主貴族階級的寡頭統(tǒng)治?——雅典民主政治新論[J];安徽史學;2009年03期
4 張路;解光云;;析論早期基督教“博愛”思想產(chǎn)生的背景[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5 解光云;希臘古典時期的戰(zhàn)爭對雅典城市的影響[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6 張晶;希臘早期僭主政治的歷史作用[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7 王振霞,田德全;羅馬共和國時代公民權(quán)擴展的原因[J];北方論叢;2005年04期
8 鄒瀟,林景榮;梭倫立法論[J];北方論叢;2005年05期
9 史海波;;古希臘民主制度起源和形成的社會史考察[J];北方論叢;2008年03期
10 李默菡;;憲政語境下權(quán)利與權(quán)力調(diào)和的路徑新探——通過法律實現(xiàn)社會和諧[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楊光;石順科;;從政治學視角看公民科學素質(zhì)與民主政治[A];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2009《全民科學素質(zhì)行動計劃綱要》論壇暨第十六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文集[C];2009年
2 陳敏之;;顧準生平和他的學術(shù)思想[A];近代中國(第五輯)[C];1995年
3 馮天瑜;;宗法社會與文化的倫理型范式[A];時代與思潮(5)——文化傳統(tǒng)辨證[C];199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孔晶;希臘古典時期訴訟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3 馮金朋;伯里克利外交政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趙康英;凱撒利亞的尤西比烏斯及其《基督教會史》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羅輝;西歐中世紀教會婚姻法的理論與實踐[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龍海;亞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吳素梅;古希臘民族形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玲;中國古建筑和諧理念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侯宇清;南非憲法法院判例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10 馬吉芬;阿倫特公共領(lǐng)域的世界性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晶洋;論宗教學視域下希臘公民團體的演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智;英國普通法在非洲的移植與影響[D];湘潭大學;2010年
3 周卓;村民自治權(quán)的公法規(guī)制[D];湘潭大學;2010年
4 程晉普;雅典城邦公民權(quán)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5 邱慈國;古希臘民主政治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6 王輝;淺論刑訊逼供現(xiàn)象及其遏制對策[D];山東大學;2010年
7 王迎新;“奧林匹斯山的圣火”[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賈瑞霞;色諾芬的政體論[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凱斌;托馬斯·貝克特死因探析[D];南京大學;2011年
10 許海軍;古希臘人的智慧觀初探[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駿;公元前5世紀雅典陶片放逐法考略[J];法學;2005年06期
2 陳世旭;;萬年齋山遺址隨想[J];黨政論壇(干部文摘);2008年06期
3 老槍;西部暢想[J];消防月刊;2001年09期
4 松濤;;雅典國家的產(chǎn)生及其初期政制[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3期
5 郭懷亮;試論民主的邊界[J];民主與科學;2004年06期
6 張萬葉;;探訪祖城[J];鄉(xiāng)音;1997年02期
7 春恒;;秦磚漢瓦拾遍[J];當代工人;2007年09期
8 孔良海;;瓦屑壩 讓我們血脈再相連[J];當代江西;2008年12期
9 黃任波;;娘娘隨記[J];當代廣西;2008年02期
10 ;勝利女神陶像[J];群言;2008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丘剛;;啟(開)封故城遺址的初步勘探與試掘[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一輯)——中國古都學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1993年
2 朱志剛;;大興蘆城遺址調(diào)查記[A];北京文物與考古第五輯[C];2002年
3 郁金城;;從北京轉(zhuǎn)年遺址的發(fā)現(xiàn)看我國華北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特征[A];北京文物與考古第五輯[C];2002年
4 鄭捷;竇淑梅;;談陶器修復、保護工作中的幾點感受[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shù)協(xié)會第四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周笑通;;古且于與今茶城[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六輯)——中國古都學會第十六屆年會暨莒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6 李寧;雷友英;;陶器的修復與復原[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shù)協(xié)會第四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李鋼;衛(wèi)國;;東漢大型陶三輪馬車修復紀實[A];文物保護與修復紀實——第八屆全國考古與文物保護(化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4年
8 王長啟;高曼;;西安出土唐代金銀鋌[A];西安錢幣學會成立十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9 喬舉平;;遙想長城[A];萬里長城暨中國長城學會優(yōu)秀文集[C];2005年
10 張其海;;閩越文化遺址的調(diào)查和發(fā)掘[A];閩越文化研究——閩越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陳鋼;[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2 肖永明;[N];中國文物報;2001年
3 本報記者 姜 暉;[N];中國商報;2004年
4 ;[N];廣州日報;2003年
5 記者 王勁秋 張勇 通訊員 許昌亮;[N];宿遷日報;2011年
6 華東政法學院 冷 霞;[N];人民法院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陳四四;[N];四川日報;2011年
8 記者 李國斌;[N];湖南日報;2011年
9 姚慧 本報記者 李娟;[N];成都日報;2007年
10 曾強 涂永平;[N];南方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沈揚;雅典公益捐助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2 陰元濤;第二次雅典同盟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3 孔晶;希臘古典時期訴訟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史本恒;膠東半島中全新世人類對環(huán)境的文化適應[D];山東大學;2009年
5 王新春;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考古學史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佳;黃土高原南部全新世成壤環(huán)境釋光測年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2 苗碧源;古典時期雅典工商業(yè)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陳濤;古典時期雅典國土防御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4 郭旭東;雅典早期平民與民主政治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佟悅;論雅典公民素養(yǎng)形成的條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靜;古典時期雅典自耕農(nóng)的經(jīng)濟風險與應對[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宋婷婷;雅典城邦的制陶業(yè)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2年
8 方玲;下馮塘遺址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9 張鳳;新疆東黑溝遺址石筑高臺、居址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10 楊利平;陜西白水下河遺址出土材料的整理與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本文關(guān)鍵詞:淺析陶片放逐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45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214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