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來武漢市居住空間變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14 01:00
本文關鍵詞:2000年以來武漢市居住空間變化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武漢市 城市居住空間 居住空間擴展 居住空間分異 動力機制
【摘要】:2000年以來,我國城市居住水平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在不斷改善,其中有著巨大變化的是城市的居住空間:一是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擴張,城市規(guī)模在持續(xù)的增長,帶來的城市居住空間也不斷增長;二是城市。尤其是大型、超大型城市(根據(jù)2014年國務院發(fā)布《城市規(guī)模劃分標準調整方案》,六座超大城市為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功能愈來愈全面、綜合,并且根據(jù)功能形成了區(qū)域的劃分,而這些功能之間又會相互產生促進、干擾等,進而對城市的居住空間帶來影響。三是由于國內住房等相關法規(guī)持續(xù)的改進與完善,城市居民薪資收入持續(xù)升高,城市居民對城市居住空間的選擇更加市場化以及個性化。武漢作為中部地區(qū)乃至全國范圍內的特大城市,城市建設在不斷的擴張,空間結構也在不斷的變化著,建設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缺陷與不足,妨礙了城市居住空間建設的合理化、科學化、經濟效益化等,如規(guī)劃不合理導致的工作、居住區(qū)域分離,居住環(huán)境、條件階層明顯差異,城市居住空間建設盲目擴張等。以上相關領域的研究較為空白。同時,武漢城市空間被“一江、一河”即長江和漢水分割成漢口、漢陽、武昌三大塊,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這些地域的居住空間建設,也使得相應的空間劃分與空間結構有著獨特性,國內相關研究較為缺失。所以,關于武漢城市的居住空間結構、劃分等整體的分析,不僅要對武漢在城市居住空間建設的盲目、不合理等方面給出改進建議,也要為武漢特殊的地域環(huán)境提供合適的建設、規(guī)劃案例。本文同時立足于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將武漢城市居住空間作為本文分析標本,綜合了近15年來武漢城市居住空間的建設情況;隨后,進一步分析了武漢城市居住空間建設的演變過程以及空間的結構、劃分特點,研究了居住空間建設、變化的影響因素;最后,對武漢市居住空間的發(fā)展提出了展望和優(yōu)化對策。故此,本文具體由以下四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從2000年以來中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大背景著手,陳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義。界定了城市居住空間的相關理論,對我國以及國外目前該領域的研究分析進行了綜述。目前,外國相關領域研究已有了成熟的體系,而國內相關研究才處于起步階段,理論體系以及研究方法不夠完善,并且研究數(shù)量與成果存在較大的差距。通過對國內外城市,尤其是對與武漢的地理位置與城市發(fā)展格局相似的上海市的城市居住空間發(fā)展案例分析,總結了一些對研究武漢市居住空間變化的經驗。第二部分,通過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和社會經濟發(fā)展這兩個方面對武漢市的城市背景進行描述,提出其代表性、典型性的地方。同時也說明了作者以“武漢市”為案例分析的原因,并為后面的居住空間變化動力機制研究奠定了基礎。第三部分,根據(jù)羅列2000年以來武漢市人口分布、居住空間分布及變化數(shù)據(jù),對武漢三鎮(zhèn)不同行政區(qū)劃著力分析了武漢城市居住空間的擴展特征和居住分異現(xiàn)象。第四部分,從自然環(huán)境制約、社會環(huán)境影響、和居民擇居響應這三個大的方向剖析了2000年以來武漢城市居住空間演變的動力機制。
【關鍵詞】:武漢市 城市居住空間 居住空間擴展 居住空間分異 動力機制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C912.81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緒論11-31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義12-13
- 1.2 理論研究與實踐發(fā)展13-22
- 1.2.1 國內外研究進展及其評述13-19
- 1.2.2 國內外城市居住空間發(fā)展19-22
- 1.3 研究內容與方法22-24
- 1.3.1 研究內容22-23
- 1.3.2 研究方法23
- 1.3.3 技術路線23-24
- 1.4 相關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24-31
- 1.4.1 城市空間結構與城市居住空間24-25
- 1.4.2 居住空間擴展與居住空間分異25-26
- 1.4.3 理論基礎26-31
- 2. 武漢市經濟社會發(fā)展與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31-33
- 2.1 武漢市經濟社會發(fā)展特征31-32
- 2.2 武漢市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特征32-33
- 3. 武漢市居住空間變化特征33-46
- 3.1 武漢市居住空間擴展35-40
- 3.1.1 城市人口空間結構演變35-38
- 3.1.2 城市居住空間擴展時空過程38-40
- 3.2 武漢市居住空間分異40-46
- 3.2.1 城市居住空間類型分異40-42
- 3.2.2 城市居住空間等級分異42-46
- 4. 2000年以來武漢市居住空間變化的動力機制46-50
- 4.1 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制約46-47
- 4.2 社會環(huán)境制約47-48
- 4.3 居民擇居響應48-50
- 5. 武漢市居住空間變化趨勢及優(yōu)化對策50-56
- 5.1 武漢市居住空間變化趨勢50-52
- 5.2 完善武漢市居住空間優(yōu)化對策52-56
- 6. 結語56-58
- 6.1 主要結論56-57
- 6.2 論文不足57-58
- 參考文獻58-61
- 致謝6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虞蔚;城市社會空間的研究與規(guī)劃[J];城市規(guī)劃;1986年06期
2 邊燕杰,約翰·羅根,盧漢龍,潘允康,關穎;“單位制”與住房商品化[J];社會學研究;1996年01期
,本文編號:5390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53901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