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老機構內自理老人死亡焦慮的個案社會工作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04 19:09
本文關鍵詞:養(yǎng)老機構內自理老人死亡焦慮的個案社會工作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人類通過各種方式尋求生命延續(xù)的可能,卻終將面對生命結束的一天和死亡來臨的事實,兩者間的矛盾形成了對死亡的普世焦慮。隨著近四十年來的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我國迅速步入老齡化社會,數量眾多的老年人選擇入住養(yǎng)老機構。老年人入住養(yǎng)老機構后,身心面臨重新調適,他們在養(yǎng)老機構內生活狀態(tài)直接決定其是否具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當機構內老人面對身體機能退化、同住者的離去和感情上的孤獨時,對死亡的焦慮就是他們無法回避的議題。理論上,本研究首先從國內外對死亡焦慮研究的基礎出發(fā),探討和分析養(yǎng)老機構內老年人在心理上的需求,同時著重于解析死亡焦慮的成因和死亡焦慮的現狀和對其的危害,力圖構建一個死亡焦慮對養(yǎng)老機構內老年人情緒影響的理論體系,從而為接下來的實務工作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其次再從社會工作的賦權理論、活動理論出發(fā),采用社會工作個案研究方法,運用觀察研究法和個案訪談法以期在個案中幫助案主解決問題。實務上,本研究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第一是通過社會工作者和案主的多次訪談發(fā)現案主存在問題的原因,并通過各種途徑掌握案主的背景資料,作為介入的前期準備工作;第二是在介入過程中通過訪談緩解案主對死亡的焦慮并賦予案主自決的能力,再重點強化和重建案主的家庭支持網絡和社會支持網絡,使得案主增強了社會活動能力并獲得持續(xù)的自助效果,最終幫助案主實現自我價值和尊嚴。此次個案社會工作介入的實例在探討死亡焦慮的成因上有了一定的發(fā)現,并指出了對老人來說入住養(yǎng)老機構是死亡焦慮的覺醒體驗,而影響機構內老人死亡焦慮的內外在因素包含個人與社會互動等方面的原因;谝陨习l(fā)現對養(yǎng)老機構提出了包括籌建主題式的長效的生命回顧小組、尊重個人信仰并提供宗教活動及空間、要實現對新入住機構老人的持續(xù)關懷和開展形式多樣的機構內活動以使老人拓展人際關系等建議。同時對社會工作者也提出了幾點意見和建議。在未來的類似社會工作個案介入中,深入發(fā)掘并理解養(yǎng)老機構內老人其他死亡態(tài)度的發(fā)展脈絡,同時將不同類型、規(guī)模的養(yǎng)老機構或工作人員進行比較,深入了解機構環(huán)境或工作人員對老人們死亡焦慮與應對模式的影響,這也是本研究的建議。此外,限于研究者的水平和客觀條件,本研究樣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將其他類型養(yǎng)老機構和老人涵蓋在研究范圍內,留待將來的研究解決。
【關鍵詞】:自理老人 老年社會工作 死亡焦慮 個案社會工作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C916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18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目的10-11
- 1.3 研究意義11
- 1.3.1 理論意義11
- 1.3.2 現實意義11
- 1.4 國內外研究綜述11-14
- 1.4.1 國內研究綜述11-12
- 1.4.2 國外研究綜述12-13
- 1.4.3 研究評述13-14
- 1.5 研究依據14-16
- 1.5.1 理論依據14-15
- 1.5.2 現實依據15-16
- 1.6 研究內容16
- 1.7 研究方法16-17
- 1.7.1 文獻研究法16
- 1.7.2 個案訪談法16-17
- 1.7.3 觀察研究法17
- 1.8 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17-18
- 第二章 機構內自理老人死亡焦慮的現狀、成因及危害18-23
- 2.1 入住養(yǎng)老機構后老人死亡焦慮的現狀18
- 2.2 老年人死亡焦慮的成因18-20
- 2.2.1 覺醒體驗18-19
- 2.2.2 死亡意義感19
- 2.2.3 對過去的遺憾悔恨19
- 2.2.4 對未來的遺憾悔恨19-20
- 2.3 死亡焦慮對養(yǎng)老機構內老人生存狀態(tài)的危害20-21
- 2.3.1 產生抑郁心境20
- 2.3.2 興趣喪失20
- 2.3.3 精力減退或喪失20
- 2.3.4 自我評價低20-21
- 2.3.5 精神運動遲滯21
- 2.4 養(yǎng)老機構內老年人的心理需求21-22
- 2.5 社會工作介入的必要性22-23
- 第三章 社會工作實務介入過程23-35
- 3.1 接案23-26
- 3.2 預估26-27
- 3.3 案主的個案介入計劃27-28
- 3.4 具體個案介入28-33
- 3.4.1 強化案主的家庭支持網絡30-31
- 3.4.2 重建案主的社會支持網絡31-33
- 3.5 評估33
- 3.6 結案33-35
-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35-38
- 4.1 研究結論35
- 4.2 研究建議35-38
- 4.2.1 對養(yǎng)老機構的建議35-36
- 4.2.2 對社會工作者建議36
- 4.2.3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36-37
- 4.2.4 研究反思37-38
- 參考文獻38-40
- 附錄40-44
- 附錄 140-41
- 附錄 241-42
- 附錄 342-43
- 附錄 443-44
- 致謝44-45
- 作者簡介4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董國強;;社會工作者如何堅守為案主保密——借用《美國社會工作者協會倫理守則》[J];社會工作(實務版);2011年08期
2 汪莉;;從社會工作角度改善親子關系[J];群文天地;2011年20期
3 楊小云;;系統(tǒng)視角:社區(qū)工作中案主資源整合的路徑分析[J];學理論;2012年27期
4 吳耀健;;運用冰山理論挖掘案主需求[J];社會工作(上半月);2010年10期
5 王冠;;社會工作者如何真正地幫助案主?[J];社會工作(實務版);2011年07期
6 袁正華;;癮君子的蛻變[J];社會工作(實務版);2011年07期
7 周煒;;獨臂浪子找回完整人生[J];社會工作上半月(實務);2009年10期
8 朱s
本文編號:4218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42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