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貧困家庭抗逆力測量指標的修訂與檢驗
本文關鍵詞:城市貧困家庭抗逆力測量指標的修訂與檢驗,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我國城市化和現(xiàn)代化的浪潮中,城市貧困家庭在生產、生活各方面呈現(xiàn)出了更加復雜多樣的形態(tài)和問題。近年來,國內外研究開始打破原有的問題視角,越來越多地以能力視角和積極救助視角關注貧困家庭的優(yōu)勢和力量。本文嘗試以家庭抗逆力的概念來挖掘和測量貧困家庭在危機和脆弱環(huán)境下適應和應對壓力的過程,使用文獻法、訪談法,基于“家庭能力指標(FSI)”的修訂,形成了可用于本土實踐的家庭抗逆力測量工具,通過在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貧困家庭中的試測量,最終形成了具有較好信度和效度的21條目、六維度的量表,具有一定的理論和應用價值。本研究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研究背景、研究意義,對貧困家庭和家庭抗逆力的相關研究進行了文獻梳理,對主要概念進行了界定并介紹了本文的主要理論視角以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包含脆弱性和抗逆力兩個緊密聯(lián)系的方面,以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為例,分析了城市貧困家庭的特征和在逆境中的生存現(xiàn)狀。第三部分在上述我國城市貧困家庭現(xiàn)狀的基礎上,對“家庭能力量表(FSI)”進行了解釋、修訂和增加,形成了能夠運用于本土實踐的“家庭抗逆力量表”。第四部分是在浦東新區(qū)貧困家庭范圍內對量表進行的試測量,證明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內容效度;并根據(jù)因子分析結果進行刪減形成了6維度,21道題目的量表。第五部分是對前文的回顧總結,以及對抗逆力量表的實踐應用的思考。
【關鍵詞】:貧困家庭 家庭抗逆力 測量指標 社會工作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C916;C913.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導論10-24
- 1.1 研究緣起與意義10-12
- 1.1.1 研究背景和緣起10-11
- 1.1.2 研究問題11
- 1.1.3 研究意義11-12
- 1.2 文獻綜述12-20
- 1.2.1 貧困問題的研究綜述12-13
- 1.2.2 家庭抗逆力的研究綜述13-19
- 1.2.3 述評與總結19-20
- 1.3 理論視角20-22
- 1.3.1 積極救助理論20-21
- 1.3.2 可行能力理論21-22
- 1.4 概念界定22-23
- 1.4.1 貧困22
- 1.4.2 城市貧困家庭22
- 1.4.3 家庭抗逆力22-23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23-24
- 1.5.1 研究思路23
- 1.5.2 研究方法23-24
- 第2章 城市貧困家庭的脆弱性與抗逆力24-35
- 2.1 低保——生存的制度保障24-25
- 2.1.1 保障范圍24
- 2.1.2 保障標準24-25
- 2.2 脆弱——大時代的孤舟25-29
- 2.2.1 家庭生存的脆弱性25-27
- 2.2.2 家庭發(fā)展的脆弱性27-28
- 2.2.3 代際傳遞的脆弱性28-29
- 2.3 力量——逆流中的前行29-34
- 2.3.1 樂觀30-31
- 2.3.2 希望31
- 2.3.3 直面31-32
- 2.3.4 支持32-33
- 2.3.5 溝通33-34
- 2.4 小結34-35
- 第3章 貧困家庭抗逆力測量指標的修訂35-42
- 3.1 家庭抗逆力測量指標的修訂原則和方法35
- 3.2 家庭抗逆力測量指標的修訂依據(jù)35-36
- 3.3 家庭抗逆力指標體系的修訂過程及內涵36-42
- 3.3.1 經(jīng)濟能力38
- 3.3.2 溝通狀況38-39
- 3.3.3 問題解決39
- 3.3.4 家庭凝聚力39-40
- 3.3.5 社會支持40
- 3.3.6 家庭信念40-42
- 第4章 家庭抗逆力量表的試測分析42-50
- 4.1 資料收集42-43
- 4.2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43-48
- 4.2.1 條目分析43-45
- 4.2.2 信度檢驗45
- 4.2.3 效度檢驗45-47
- 4.2.4 測量結果的初步分析47-48
- 4.3 小結48-50
- 第5章 總結和反思50-53
- 5.1 研究回顧與總結50
- 5.2 家庭抗逆力測量指標應用的思考50-51
- 5.3 研究貢獻與不足51-53
- 5.3.1 研究貢獻51-52
- 5.3.2 研究不足52-53
- 參考文獻53-57
- 致謝57-58
- 附錄一58-59
- 附錄二59-61
- 附錄三61-62
- 卷內備考表6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孔芳;劉小霞;;上海市回滬知青子女抗逆力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10年01期
2 田國秀;邱文靜;張妮;;當代西方五種抗逆力模型比較研究[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熊遠來;朱泮霏;張莉萍;;當前青少年抗逆力現(xiàn)狀及其培養(yǎng)對策[J];社會工作;2012年05期
4 彭華民;劉玉蘭;;抗逆力:一項低收入社區(qū)流動兒童的實證研究[J];廣東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5 朱虹;;青少年抗逆力的研究及其培養(yǎng)[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9期
6 郝帥;江南;時勘;;公務員抗逆力的干預策略實證研究[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2013年09期
7 韓麗麗;;青少年抗逆力與學校服務的相關性研究——基于對北京市1175名青少年的問卷調查[J];中國青年研究;2014年05期
8 沈春華;;內高班學生抗逆力培養(yǎng)的特點、途徑和方法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02期
9 高天;;抗逆力的個案分析[J];青年與社會;2013年06期
10 陳蓓麗;;上海外來女工抗逆力研究[J];社會工作下半月(理論);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余將濤;;早期兒童抗逆力研究綜述[A];2011年浙江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東波;顏憲源;;社會工作視閾下弱勢群體抗逆力激發(fā)路徑的思考——基于黑龍江省弱勢群體現(xiàn)狀的研究[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張秀蘭;社會抗逆力:風險管理理論的新思考[N];光明日報;2009年
2 韓自強 辛瑞萍 美國特拉華大學災害研究中心 濟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從脆弱性向抗逆力轉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蓓麗;結構、文化和能動性:上海外來女工抗逆力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3年
2 朱眉華;困境與調適:鄉(xiāng)城流動家庭的抗逆力研究[D];上海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征;組織面對災難的抗逆力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2 高杰;流動青少年抗逆力狀態(tài)和發(fā)展研究[D];云南大學;2013年
3 李萌;小組工作介入單親家庭兒童抗逆力培養(yǎng)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4 董穎晗;提升乳腺癌患者抗逆力的小組工作介入[D];河北大學;2015年
5 趙樹理;流動兒童抗逆力及影響因素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5年
6 王晶;唇腭裂兒童抗逆力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5年
7 李凈凈;農民工子女城市融入抗逆力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4年
8 王芳;沉迷與解脫[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5年
9 杜曦;生命歷程理論視角下曾留守大學生的抗逆力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4年
10 楊業(yè);提升單親家庭兒童抗逆力的實務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城市貧困家庭抗逆力測量指標的修訂與檢驗,,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951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395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