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在當代中國
本文關鍵詞:女性主義在當代中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女性主義是啟蒙理性結出的果實,是人類撥開籠罩千年的迷霧走入自由、平等的現代性法則之下,人文價值和理性價值普世的現代化社會的見證者,是人類擺脫叢林意志,走向理性世界的產物。西方的女性主義理論始于19世紀聲勢浩大的女性主義運動,經過不斷補充和完善自我,發(fā)展成為現代社會學和政治學理論中的重要一支,啟迪著無數追尋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改變粗魯地以性別劃分為標準的社會制度規(guī)約,為實現人類終極平等而奮斗的仁人志士。如同其他的現代精神理念一樣,女性主義落在中國的土壤上,發(fā)生了更加適合本地的變形,在這種變異的過程中,出現了些許脫軌的理論與行為,理所當然的需要厘清和發(fā)展。同時,作為中國現代化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注腳和特殊視角的女性主義,能夠作為審視歷史,注目當下,遠眺未來的窺鏡,成為推動中國女性肉身和精神雙重解放的溫柔之手,能夠成為打破現有的性別失衡和社會傾斜狀態(tài)的力量之拳。本文從女性主義的學理概念和實踐演繹入手,以歷史和女權雙重角度分析中國的現代化歷程,探討中國社會從文化和社會角度對女性主義進行認識和建構的途徑,解析女性主義在中國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在當代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在理論與思想上進行厘清與糾正,探尋現實行動上的主動與正途,以期中國實現平權的可能途徑。
【關鍵詞】:女性主義 中國 現狀
【學位授予單位】:外交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C913.68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9
- 前言9-15
- 第一節(jié) 選題的目的與意義9-11
- 第二節(jié) 文獻綜述11-13
- 一、國外研究動態(tài)11-12
- 二、國內研究動態(tài)12-13
-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與主要內容13-15
- 一、研究方法13-14
- 二、主要內容14-15
- 第一章 女性主義的學理性分析15-29
- 第一節(jié) 女性主義理論的來源15-23
- 一、女性主義的內涵15
- 二、女性主義產生的背景15-16
- 三、女性主義理論的演進16-20
- 四、女性主義的理論內涵20-23
- 第二節(jié) 女性主義自身根基的分析23-29
- 一、基于理論的分析23-26
- 二、基于實踐的歸納26-29
- 第二章 女性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29-48
- 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社會女性的生存情狀29-37
- 一、中國古代典籍關于女性的敘述29-33
- 二、古代中國女性的生存境遇33-37
- 第二節(jié) 中國近現代女性的生存情狀37-46
- 一、近代新女性“女國民”誕生37-42
- 二、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女性精神的燃起42-44
- 三、建國后中國女性主義演進的春風44-46
- 第三節(jié) 中國女性地位的文化內涵46-48
- 一、中國傳統(tǒng)女性地位的文化內涵46-47
- 二、中國近現代女性地位的文化內涵47-48
- 第三章 中國女性主義的特征48-51
- 第一節(jié) 與革命解放相關的婦女解放48-49
- 一、“婦女解放運動”——中國特色的女性運動48-49
- 二、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歷史意義49
- 第二節(jié) 中西方女性主義迥異之辨49-51
- 一、歷史主體的不同49-50
- 二、生理與社會性別的認知不同50
- 三、理論來源不同50-51
- 第四章 當代中國女性主義的現狀51-65
- 第一節(jié) 中國女性的當代問題51-62
- 一、表象51-60
- 二、原因60-61
- 三、意涵61-62
- 第二節(jié) 女性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挑戰(zhàn)62-65
- 一、理論與思想上的曲解與誤讀62-64
- 二、現實行動上的被動與歧路64-65
- 第五章 中國實現平權的途徑探析65-70
- 第一節(jié) 理論與思想上的厘清與糾正65-68
- 一、最大可能地尊重個體的選擇權65-66
- 二、避免擴大化的道德譴責66-67
- 三、拋棄單一視角67-68
- 第二節(jié) 現實行動上的主動與正途68-70
- 一、與其他的平權運動合作68
- 二、邀請男性入場68-69
- 三、培塑對自身境遇的敏感認知69-70
- 第六章 結論70-73
- 參考文獻73-77
- 致謝77-78
- 附件7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R.科沃德;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女性主義嗎?[J];國外社會科學;2000年03期
2 杜瑞芳;關注弱勢群體——女性主義法學的啟示[J];婦女研究論叢;2002年01期
3 魏天真;后現代語境中的女性主義:問題與矛盾[J];外國文學;2005年05期
4 葉德蘭;女性主義與和平文化[J];浙江學刊;2005年06期
5 虞凌燕;對女性主義認識論的批判性考察[J];廣西社會科學;2005年04期
6 Patricia Smith;王洪偏;;女性主義法學的合法性[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7 魏開瓊;曹劍波;;女性主義知識論批判及其困境[J];江海學刊;2008年02期
8 尚晶晶;;女性主義與科學[J];經營管理者;2009年19期
9 北川東子;劉姍姍;;從孤立的個體走向共生的世界——作為方法論的東亞女性主義[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0年05期
10 張妮妮;;女性精神的生態(tài)隱喻——從女性主義對自然的態(tài)度演變看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哲學基礎[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0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邢冬梅;;女性主義、客觀性與科學大戰(zhàn)[A];慶?茖W技術與辯證法創(chuàng)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暢引婷;;符號運用策略對女性主義傳播效應的影響——以父權制概念的意義闡釋為例[A];中國社會學會2007年會“社會建設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姜云飛;;“人”的概念:來自女性主義的新解[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4 曹劍波;;具有政治色彩的知識論:女性主義知識論[A];“西方政治哲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5 賴夏菲;;《貓眼》:女性主義和量子力學的完美共鳴[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王純菲;;火鳳冰棲——中國文學女性主義倫理批評[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5-2006年度][C];2008年
7 秦坤;;從女性主義視域看郭沫若歷史劇中的性別觀[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與郭沫若研究”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4年
8 師洋洋;;閃婚的存在合理性——幾種新興視角下的注腳[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李靜儀;;從女性主義心理學的角度談“男女平等”的現實差距[A];性與性別研究(第2輯)——性別的觸角[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華南師范大學 王宏維;女性主義哲學對哲學學科發(fā)展的意義[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2 書評人 孟林;用兩性對話方式探討女性主義[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劉維維;女性主義發(fā)展道路上的中國坐標[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劉兵;女性主義萬花筒中繽紛的生活[N];中國婦女報;2013年
5 丁寧;女性主義不是一種時髦標簽[N];中國婦女報;2004年
6 ;女性之思 敲開經濟學之門[N];中國婦女報;2004年
7 小馮;你了解女性主義嗎?[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8 ;女性主義的跨文本寫作與閱讀[N];文學報;2005年
9 肖巍;女性主義對于科學世界的改變[N];學習時報;2005年
10 馬元龍;女性主義的多樣性[N];中華讀書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岳麗;女性主義法學的自我反思與重構[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2 邢桂敏;1900-1981年的中東女性主義與民族主義關系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3 朱曉映;[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樺楨;第二次浪潮之后[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5 胡傳榮;國際關系的女性主義觀照:權力、沖突與發(fā)展問題的社會性別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6 劉笑言;走向關懷[D];吉林大學;2013年
7 許慶紅;性、政治與詩歌理念[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陳英;性別的歷史唯物主義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9 姜子華;女性主義與現代文學的性別主體性敘事[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史巍;西方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現代性批判[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琛;新世紀以來女性主義圖書在中國的出版及傳播要素解讀[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素欣;男性角色的缺失與存在-《小婦人》的女性主義分析[D];河北大學;2014年
3 艾亞南;《女洗手間》中女性空間的闡釋[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4 張倩;從女性主義敘事學來解讀《歡樂之家》[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5 潘才華;貝蒂·弗里丹的女性主義法學[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6 向娟;基于女性主義視角下的女性空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7 許琪;《離岸》女性主義文體學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8 張富麗;中西影視劇中女性形象對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9 戴露;個人自拍史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10 鄧菲;女性主義視野中的中國女性音樂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女性主義在當代中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44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324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