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理論視域下美好生活的現(xiàn)實境遇與實踐邏輯
發(fā)布時間:2021-04-25 01:37
阿克塞爾·霍耐特提出的承認理論用承認(愛、法律、團結)和蔑視(強暴、剝奪權利、侮辱)的矛盾運動來解釋社會中的對立沖突,認為主體在社會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蔑視經(jīng)驗是社會反抗與沖突的道德動因。當代美好生活的構建存在情感流失、權利遮蔽、價值失衡等阻礙,需要充分借鑒和應用霍耐特承認理論的相關理念,重視情感關懷以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完善法律法規(guī)以保障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給予社會尊重以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文章來源】: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0,(03)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承認理論的基本內涵及其在構建美好生活中的應用
(一)承認的三種形式:愛、法律、團結
(二)蔑視的三種形式:強暴、剝奪權利、侮辱
(三)為承認而斗爭:承認理論在美好生活構建中的應用
二、承認理論視域下美好生活構建中的現(xiàn)實問題
(一)情感流失: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增強遭遇瓶頸
1.人際關系淡化。
2.社會空間萎縮。
3.文化傳統(tǒng)流失。
(二)權利遮蔽: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保障難以維持
1.底層權利遮蔽。
2.道德權利缺席。
3.權利義務失衡。
(三)價值失衡: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提升緩慢
1.價值訴求迷失。
2.價值結構失衡。
3.價值目標偏離。
三、承認理論視域下美好生活的實踐邏輯
(一)重視情感關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是構建美好生活的前提
1.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2.創(chuàng)設人性化的社會空間。
3.傳承與弘揚傳統(tǒng)文化。
(二)完善法律法規(guī):保障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是構建美好生活的基礎
1.解底層權利之蔽。
2.補道德權利之位。
3.平衡權利與義務之關系。
(三)給予社會尊重: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是構建美好生活的關鍵
1.重建價值訴求。
2.調整價值結構。
3.引導價值目標。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職大學生手機依賴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人際關系的中介作用[J]. 劉淑萍. 教育現(xiàn)代化. 2019(82)
[2]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哲學邏輯:生成根基、觀念認知與價值關懷[J]. 胡軍良. 山東社會科學. 2019(08)
[3]霍耐特承認理論及其社會實踐價值探究[J]. 王珺穎,郝海燕. 文化與傳播. 2015(05)
[4]承認關系結構與道德信仰認同——基于霍耐特承認理論視角[J]. 魏雷東. 甘肅社會科學. 2014(05)
[5]“幫忙類”電視節(jié)目:底層階層的權利尋租[J]. 蔡之國. 當代傳播. 2013(01)
[6]試析霍耐特的社會承認關系結構及當代意義[J]. 李冬梅,張興國.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6)
[7]論霍耐特的承認關系結構說[J]. 王鳳才. 哲學研究. 2008(03)
[8]中國高層住宅居民人情心態(tài)透視[J]. 曹永安,嚴衛(wèi)民,方政軍,周甲祿,馬中彬. 瞭望周刊. 1993(Z1)
碩士論文
[1]霍耐特承認理論研究[D]. 孟曉平.山東大學 2019
[2]城市化進程中的蒙古族傳統(tǒng)文化流失研究[D]. 特日格勒.內蒙古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158452
【文章來源】: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0,(03)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承認理論的基本內涵及其在構建美好生活中的應用
(一)承認的三種形式:愛、法律、團結
(二)蔑視的三種形式:強暴、剝奪權利、侮辱
(三)為承認而斗爭:承認理論在美好生活構建中的應用
二、承認理論視域下美好生活構建中的現(xiàn)實問題
(一)情感流失: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增強遭遇瓶頸
1.人際關系淡化。
2.社會空間萎縮。
3.文化傳統(tǒng)流失。
(二)權利遮蔽: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保障難以維持
1.底層權利遮蔽。
2.道德權利缺席。
3.權利義務失衡。
(三)價值失衡: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提升緩慢
1.價值訴求迷失。
2.價值結構失衡。
3.價值目標偏離。
三、承認理論視域下美好生活的實踐邏輯
(一)重視情感關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是構建美好生活的前提
1.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2.創(chuàng)設人性化的社會空間。
3.傳承與弘揚傳統(tǒng)文化。
(二)完善法律法規(guī):保障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是構建美好生活的基礎
1.解底層權利之蔽。
2.補道德權利之位。
3.平衡權利與義務之關系。
(三)給予社會尊重: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是構建美好生活的關鍵
1.重建價值訴求。
2.調整價值結構。
3.引導價值目標。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職大學生手機依賴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人際關系的中介作用[J]. 劉淑萍. 教育現(xiàn)代化. 2019(82)
[2]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哲學邏輯:生成根基、觀念認知與價值關懷[J]. 胡軍良. 山東社會科學. 2019(08)
[3]霍耐特承認理論及其社會實踐價值探究[J]. 王珺穎,郝海燕. 文化與傳播. 2015(05)
[4]承認關系結構與道德信仰認同——基于霍耐特承認理論視角[J]. 魏雷東. 甘肅社會科學. 2014(05)
[5]“幫忙類”電視節(jié)目:底層階層的權利尋租[J]. 蔡之國. 當代傳播. 2013(01)
[6]試析霍耐特的社會承認關系結構及當代意義[J]. 李冬梅,張興國.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6)
[7]論霍耐特的承認關系結構說[J]. 王鳳才. 哲學研究. 2008(03)
[8]中國高層住宅居民人情心態(tài)透視[J]. 曹永安,嚴衛(wèi)民,方政軍,周甲祿,馬中彬. 瞭望周刊. 1993(Z1)
碩士論文
[1]霍耐特承認理論研究[D]. 孟曉平.山東大學 2019
[2]城市化進程中的蒙古族傳統(tǒng)文化流失研究[D]. 特日格勒.內蒙古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1584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315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