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社會學論文 >

我的暑期實習之旅

發(fā)布時間:2021-03-14 00:48
  本文嘗試運用自我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敘述作者實習的前前后后,展現(xiàn)一名社工碩士生的心路歷程。全文共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前傳、實習、后傳。前傳主要回溯實習前的生命歷程,特別是歷時七年的社工學生生涯,梳理剖析各種結(jié)構(gòu)因素與成長的個案式關聯(lián)。第二部分重點回顧2017年暑期在湖南農(nóng)村的實習經(jīng)歷,描述了作者如何帶著多年習得的專業(yè)知識走進實踐場域的過程,然后在社會互動中如何遭遇困境,以此反思專業(yè)教育與實務情境碰撞出的對社會工作認同的質(zhì)疑。后傳部分圍繞實習歸來后的碰撞與反思展開,論文寫作的糾結(jié)、實習中的困境、解不開的鄉(xiāng)村情懷出自共同原因:自我專業(yè)理論架構(gòu)和實務技能不足和欠缺與作者接受的社工教育、社工知識不無關系;還有來自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師長權(quán)威至上意識限制,從而失去自我發(fā)聲的勇氣。通過這些文字的加工與輸出,作者對自我成長的脈絡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對社會工作專業(yè)學習、社會工作職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與個人職業(yè)選擇間關系等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從實踐場域的社會環(huán)境到我國本土的社會環(huán)境,不斷追蹤有效聯(lián)結(jié)導出內(nèi)在邏輯,力圖在更大的勢域?qū)徱曌约?審視社會工作。在自我敘事的過程中,將所有啟悟做提煉,期冀使之成為作者在農(nóng)村實務中的... 

【文章來源】:內(nèi)蒙古大學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緣起
    二、文獻綜述
    三、研究方法與資料收集
        (一)“漸謀而合”的研究方法——自我民族志
        (二)資料收集整理
第一章 前傳
    一、成長歷程
    二、我和父親
        (一)父親的生命歷程
        (二)專業(yè)格局的重塑/父親對我期望的緣起
        (三)做人的意義/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
    三、我的“社會工作”學習生涯
        (一)自我解放/自信重塑的自我
        (二)家國情懷的萌芽/找到專業(yè)的意義
        (三)戛然而止的實習
        (四)匆匆而過的本科生涯/努力做一名上進的好學生
        (五)堅定不移的信仰/與“學院”背道而馳的專業(yè)定位
    四、實習前的準備
        (一)學制的安排
        (二)我的“執(zhí)念”/沒有消逝的桑梓情結(jié)
第二章 實習之旅
    一、初次印象:D寨和同工
        (一)入寨的曲折之路
        (二)暫時的家
        (三)閑逛中互相了解
    二、語言障礙——與“文化能力”的正面遭遇
    三、組織村民大會——小兵扛大旗的社區(qū)工作者
        (一)我所糾結(jié)的田園計劃
        (二)D寨婦女話語權(quán)圍獵/權(quán)利內(nèi)外要素的角力
        (三)自我與"旁觀者"的我之反省反思
    四、零食替代小組——很不幸,失敗了!
        (一)D寨食品現(xiàn)狀
        (二)我們要怎么做
        (三)一名小組工作者的實踐困境反思
    五、與“叛逆”女孩聊天——體驗介入家庭之能力困境
        (一)我所見識的“叛逆”女孩和不理解的HY
        (二)我糾結(jié)的“分蘗”家庭/幸與不幸出于同一起點
        (三)個案工作追問
    六、村民眼中的社工
        (一)重度撕裂的社工角色
        (二)農(nóng)村社工角色的困惑
第三章 后傳
    一、被論文折磨的我
    二、困境中實習的我
        (一)出發(fā)前我想象中的困難
        (二)實習中被我忘記的導師
        (三)任我自由發(fā)揮的實習機構(gòu)
第四章 總結(jié)
    一、終于解放的自我
    二、越來越清晰的聲音——你不是一名“專業(yè)社工”
參考文獻
致謝
附圖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反思性專業(yè)性”:社會工作作為“反思性職業(yè)和職業(yè)化反思科學”的靈魂[J]. 張威.  中國社會工作. 2018(01)
[2]高校社會工作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比較分析[J]. 馬紅光.  科教文匯(上旬刊). 2017(12)
[3]講自己的故事就是“自我民族志”?——自我、敘事與讀者關系的民族志新進路[J]. 殷文,張杰.  新聞記者. 2017(12)
[4]“社會工作理論:哲理反思與文化自覺”筆談[J]. 何雪松,童敏,郭偉和,陳濤,王小蘭,吳帆,徐選國.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6)
[5]中國社會工作行政化發(fā)展模式及其轉(zhuǎn)型[J]. 徐道穩(wěn).  社會科學. 2017(10)
[6]社會工作理論的本土化[J]. 李芳,何雪松,童小軍,梁建雄.  中國社會工作. 2017(28)
[7]座次、身份認同與職業(yè)選擇——中國西部底層鄉(xiāng)校再生產(chǎn)的日常研究[J]. 李濤,鄔志輝.  社會科學. 2017(09)
[8]教育作為階層代際傳遞的中介作用研究[J]. 徐水晶,周東洋.  社會科學. 2017(09)
[9]社會工作價值觀的本土化[J]. 李芳,何雪松,童小軍,梁建雄.  中國社會工作. 2017(25)
[10]中國社會工作學科:百年論爭、百年成長與自主性研究[J]. 彭華民.  社會科學. 2017(07)

碩士論文
[1]中國內(nèi)地社會工作碩士教育(MSW)反思與展望[D]. 詹晗.南京大學 2013
[2]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的脫離和整合[D]. 李龍嬌.吉林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08120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308120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7ce9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