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往視域下“陌生人”研究的歷史變遷
[Abstract]:In 1908, George Zimmer, one of the founders of modern sociology in the West, first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stranger", which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of the stud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ver the past 100 years, the study of strangers has shown the following four stages of characteristics. One, what is "stranger" Zimmer thinks that "stranger" (the Stranger) is not a wanderer who comes today and leaves tomorrow, but a rover who comes today and leaves tomorrow. 1 as a potential rover, A stranger does not exist in a particular group from the beginning. His interaction with the local group is characterized by two types of "distance" and "proximity".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基金】: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校級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城市形象國際傳播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C91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燕明;;不要對陌生人社會無病呻吟[J];青年記者;2011年35期
2 陳慶貴;;是什么讓“陌生人社會”變得如此冷漠[J];新西部;2011年11期
3 子薇;;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J];鄉(xiāng)音;2012年12期
4 劉練軍;;“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的信任轉型[J];課堂內外(高中版);2013年04期
5 ;離不開并警惕著 陌生人社會里的尷尬和糾結[J];當代工人;2013年17期
6 莫智源;“陌生人社會”調解名實結合的必然性[J];杭州商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7 鄭杭生;;陌生人社會的裂痕黏合難題[J];人民論壇;2009年18期
8 郭文婧;;“陌生人社會”向“公民社會”轉型的陣痛[J];政府法制;2009年31期
9 李文州;;論陌生人社會構建[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1年11期
10 趙娟娟;;關于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的分析與思考[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孫琳 劉少杰 翟學偉;“陌生人社會”中的制度化生存[N];四川日報;2006年
2 九三學社社員 袁夫石;“陌生人社會”如何重建信任[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3 楊燕明;陌生人社會并非冷漠無情[N];浙江日報;2011年
4 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副教授 劉安;積極構建陌生人社會的運行秩序[N];北京日報;2012年
5 首都師范大學 張巖;陌生人社會運行之“雙翼”[N];北京日報;2012年
6 莊朝惠;系統(tǒng)信任是陌生人之間的信任[N];潮州日報;2012年
7 傅淞巍;渡過“陌生人社會”深水區(qū)[N];遼寧日報;2013年
8 尹衛(wèi)國;鄰居節(jié)叩開“陌生人社會”大門[N];中國社會報;2013年
9 柳五 媒體人;努力適應陌生人社會的規(guī)則[N];東莞日報;2014年
10 本報記者 張俊;從陌生人到熟人的距離有多遠?[N];中國社會報;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靜;閃玩:陌生人的一場互動游戲[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2 蔡蔚萍;信任缺失及其重建[D];福建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4503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245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