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事件分析:爭議土地背后的沖突與博弈
[Abstract]:Taking a disputed land event in rural area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pplies the "process-event" social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case and try to use the dynamic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n-institutionalization, the author observes and studies the various actors of rural social conflicts, and analyzes their action strategies and logic in the process of dynamic and developmental land disputes.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actors to adopt this kind of research strategy, such as clan, benefit and capital, trying to excavate the change of farmers' understanding of land in the face of social change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provide ideas and methods for solving the social conflicts in rural areas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building of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C912.8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靜;淺析我國現(xiàn)行土地征用政策[J];宜賓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2 陳桂蘭;李習彬;;我國土地征用政策失靈的表現(xiàn)、癥結(jié)及對策分析[J];學術(shù)論壇;2007年01期
3 李紅;;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與完善[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4 蔣文娟;;我國土地征用中公共利益的界定[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5 張利民;潘耀三;;做好企業(yè)土地征用工的思想教育工作[J];學習與思考;1994年03期
6 楊琴;;我國土地征用農(nóng)民守法問題的探討——基于貴州省土地征用的調(diào)查[J];青年與社會;2013年08期
7 陳立新,章輝美;論土地征用中失地農(nóng)民的權(quán)益保障[J];求索;2004年02期
8 張曉玲;制度之痛:中國土地征用的四大弊端[J];安徽決策咨詢;2004年10期
9 韋林珍,鐘海;論我國土地征用制度的弊端及完善[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10 張學軍;我國土地征用的公共利益性及其體制的重塑探討[J];宿州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仁厚;;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完善土地征用法制[A];貴州省科學社會主義暨政治學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沈開舉;;耕地保護與失地農(nóng)民補償機制研究[A];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法律問題——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嚴星;王小映;;對土地征用若干問題的探討[A];土地市場與土地資源優(yōu)化配置——中國土地學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4年
4 陽盛益;黃紅華;;體制內(nèi)外并行的農(nóng)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思路[A];“征地制度改革與集體土地流轉(zhuǎn)”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5 樓海英;;當前土地征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A];“征地制度改革與集體土地流轉(zhuǎn)”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6 胡光明;;淺談普陀區(qū)土地征用的問題與對策[A];“征地制度改革與集體土地流轉(zhuǎn)”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7 蘭根成;;淺析松陽縣土地征用存在問題及對策[A];“征地制度改革與集體土地流轉(zhuǎn)”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8 路建國;;淺議土地征用中的有關(guān)問題和解決方法[A];2005年山東土地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劉霖;劉建平;;引入公眾參與機制 改善土地征用效果[A];建設(shè)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土地問題研究[C];2006年
10 尹愛飛;王曉東;;土地征用與耕地保護矛盾分析[A];2008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丁曉華;澳大利亞的土地征用和補償[N];人民法院報;2005年
2 供職于中央某決策機構(gòu) 長期研究房地產(chǎn)的專家 冀實;土儲制度的是與非[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11年
3 宋志堅;“土地奶奶”的官場生態(tài)[N];福建日報;2011年
4 長治市國土資源局 土地儲備管理中心 姜琛;我國現(xiàn)行土地征用中的問題及建議[N];山西黨校報;2012年
5 張晏;土地征用三問[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3年
6 楊玲、晏群;國外土地征用制度比較及借鑒[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3年
7 黨國英;土地流轉(zhuǎn)中的級差收益分配[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4年
8 本報記者 鐔立勇;土地征用要保障農(nóng)民利益[N];河北經(jīng)濟日報;2004年
9 本報記者 龍平川;土地征用和審批———滋生腐敗的黑洞[N];檢察日報;2003年
10 黨國英;土地級差收益如何分配?[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劉恩舉;土地征用過程中利益關(guān)系研究[D];遼寧大學;2007年
2 高建偉;中國集體所有土地征收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3 馬永平;土地權(quán)利與登記制度選擇[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2年
4 呂明智;集體土地征用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呂振臣;我國土地征用出讓過程中和諧土地利益機制構(gòu)建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6 鄒向陽;中國城市居住用地價格形成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7 齊美玲;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diào)控的績效評價研究[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8 卜煒瑋;中國財產(chǎn)征收制度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棟福;土地征用過程中的農(nóng)民態(tài)度和行為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2 李妍蓉;日本土地征用的動態(tài)發(fā)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中南大學;2005年
3 李佳;論土地回轉(zhuǎn)法律制度[D];西北大學;2007年
4 廖魁星;土地征用中的代價合理性分析[D];四川大學;2007年
5 賈娟;被征地農(nóng)民權(quán)益保障的法律問題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年
6 郭玲;縣級土地利用規(guī)劃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初探[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7 樓佳;單獨選址項目用地批準與實際使用范圍不一致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8 孫青;被征地拆遷農(nóng)戶權(quán)益保護問題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5年
9 高光耀;城鎮(zhèn)化過程中失地農(nóng)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研究[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10 鄭嗣威;論我國農(nóng)村土地征收制度的法律完善[D];暨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2664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2266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