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社會主義學科建設(shè)基本問題再認識
[Abstract]:This paper sums up and analyzes some basic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which include the nature of the subjec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cientific socialist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the theoretical circle, and analyzes several basic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answered in the cour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ientific socialism discipline. Research objects, logical starting points, basic categories, theoretical framework,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單位】: 中共中央黨?茖W社會主義教研部;
【分類號】:D0-0;C12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大友;政治本體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2 楊競業(yè);人的本質(zhì)的多維哲學反思——以“經(jīng)驗的預(yù)設(shè)”與“預(yù)設(shè)的經(jīng)驗”為路徑[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華;;略論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動力理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4 稅尚軍;;正視問題 突出重點 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剛;;保障農(nóng)民主體地位是新農(nóng)村建設(shè)的關(guān)鍵[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7 鄧宏烈;;論康德哲學的批判精神[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8 李銀兵;;淺析馬克思自由觀的科學含義、基本特點和基本內(nèi)容[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9 白立強;;唯物史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10 胡豐順;;略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四個堅定不移”的辯證關(guān)系[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炳林;;思想爭鳴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顏杰峰;;黨內(nèi)民主建設(shè)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基本問題研究[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5 楊生平;;新中國60年我國意識形態(tài)理論回顧與反思[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6 陳明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共和國的靈魂[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7 喬旋;;淺析馬克思、恩格斯的國家形象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8 趙春明;;改革: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9 吳群芳;;和諧社會視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達中的政府職能[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體系、主體幻覺與意識形態(tài)國家機器的職能——阿爾都塞意識形態(tài)理論探析[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建軍;宋朝地方官員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jīng)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胡雪梅;科學人才觀的理論內(nèi)涵與實踐應(yīng)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9 丁勝;中國制造業(yè)貨幣政策效應(yīng)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任雪萍;企業(yè)管理價值生態(tài)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三三;基于新農(nóng)村視角下的農(nóng)民宗教信仰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丁玲;武漢部屬高校民主黨派成員參政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周榮;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農(nóng)村女性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4 林冬妹;粵東黃獅村貧困人口生存狀況及改善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5 賈蓓;新世紀都市類報紙女性報道現(xiàn)狀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6 韓家勤;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當代價值及其實現(xiàn)路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7 路明;企業(yè)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jié)合的機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8 黃桂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構(gòu)建[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9 孫春萌;奧運會開幕式多元文化及價值探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10 孫德茹;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公民道德建設(shè)[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學昆;;評介“社會主義思想簡史”[J];讀書;1956年11期
2 劉圣宜;師復主義及其評價之我見[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3 王金山;全球化運動與科學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4 蔣連華;社會主義學說在中國的初期傳播[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5 舒新;論如何對待當代西方社會民主主義思潮[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4年01期
6 徐殿玖;兩千多年前就有空想社會主義?[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4年03期
7 王曉剛,郭立偉;兩個“社會主義”的歷史、現(xiàn)狀與前途[J];理論探討;2005年04期
8 董石桂;;論科學社會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的本質(zhì)區(qū)別[J];湖南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9 ;劃清科學社會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的本質(zhì)區(qū)別[J];上海黨史與黨建;2007年06期
10 王學東;;論民主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區(qū)別[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7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貴州省科學社會主義暨政治學學會章程(貴州省科學社會主義暨政治學學會第七次代表大會2011年7月23日通過)[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貴州發(fā)展——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九十周年理論研究[C];2011年
2 陳學明;;羅莎·盧森堡對伯恩施坦、考茨基修正主義的批判[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7)[C];2009年
3 姜大仁;;以學為本,努力完成歷史賦予科學社會主義及政治學的學術(shù)使命——貴州省科學社會主義暨政治學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工作報告[A];貴州省科學社會主義暨政治學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王崇英;;試論瞿秋白的民主觀[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5 李春成;;政策制定中的公共利益之爭——“ZH市裕達廣場爭議案”引發(fā)的思考[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gòu)——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shù)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6 姜大仁;;貴州省科學社會主義暨政治學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工作報告(摘要)(貴州省科學社會主義暨政治學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2011年7月23日審查通過)[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貴州發(fā)展——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九十周年理論研究[C];2011年
7 ;貴州省科學社會主義暨政治學學會[A];貴州省科學社會主義暨政治學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余文烈;;邁進21世紀的世界社會主義[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第一輯)[C];2000年
9 陳從陽;;孫中山與納賽爾社會主義思想比較研究[A];北京大學非洲研究叢書第二輯——非洲變革與發(fā)展[C];2002年
10 桑玉成;;政治學在當代中國的發(fā)展[A];人文社會科學與當代中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2003年度學術(shù)年會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江暉;科學社會主義與時代同行[N];人民日報;2001年
2 黃建國;科學社會主義研究大有可為[N];湖南日報;2002年
3 陜西省文化廳廳長 余華青;推動中國思想史學科建設(shè)的巨著[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4 李秀潭;經(jīng)濟全球化與黨的建設(shè)[N];光明日報;2001年
5 余文烈;關(guān)注新世紀國外社會主義流派[N];人民日報;2001年
6 ;學術(shù)理論界研討科學社會主義課題[N];光明日報;2001年
7 作者為湖南公安高等?茖W校校長 石國臻;認清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大趨勢[N];湖南日報;2000年
8 許志功;“三個代表”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發(fā)展[N];解放軍報;2002年
9 袁秉達;如何科學認識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進程[N];解放日報;2000年
10 林尚立(復旦大學國際關(guān)系與公共事務(wù)學院教授);新世紀·新理論·新戰(zhàn)略[N];解放日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曾輝方;政府推動型現(xiàn)代化模式利弊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2 李丹;烏托邦思想研究:理論探微·發(fā)展脈絡(luò)·殊異甄析[D];吉林大學;2012年
3 王學軍;當代社會民主主義論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武爽;民主社會主義:概觀與比較[D];吉林大學;2009年
2 程晉營;和諧與空想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7年
3 掌海嘯;伯恩施坦社會主義理論的哲學思考[D];蘇州大學;2012年
4 劉燕;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的信息分析[D];西北大學;2004年
5 李西杰;政治倫理的研究視閾與理論旨趣[D];蘇州大學;2004年
6 張正巖;在民主中維護自由[D];吉林大學;2005年
7 孟凡軍;結(jié)構(gòu)性社會危機中的政府行動[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8 陳玉山;關(guān)于自由的哲學思考[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9 王靜;淺析社會民主主義[D];復旦大學;2010年
10 楊錦榮;后資本主義和后社會主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1467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214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