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謠言的演化機理研究
本文選題:微博謠言 + 謠言演化; 參考:《情報雜志》2012年05期
【摘要】:微博謠言已成為微博客乃至網絡空間中的重要現象和問題。在匯集微博謠言案例的基礎上,首先依據生命周期的分析方法,將微博謠言演化分為造謠、傳謠、極化和辟謠等階段;然后依據層次分析法,指出微博謠言的造謠有張冠李戴、無中生有、斷章取義、添油加醋、關聯名人和冒名頂替等方式,傳謠存在裂變、合力和漏斗等形式,在謠言極化過程中具有拼圖效應、雪崩效應等,在微博謠言的消解階段,則主要有自然消散、人為辟謠等路徑。
[Abstract]:The micro-blog rumo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and problem in the microblog and the network space. On the basis of collecting the case of micro-blog rumor,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method of the life cycle, it divides the micro-blog rumor evolution into the stage of rumor making, rumor, polarization and refuting rumour,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t points out that the rumor of the micro-blog rumor has a rumor that there is nothing in it. In the process of rumor polarization, there are the jigsaw effect and the avalanche effect in the process of rumor polarization. In the elimination stage of the rumor of micro-blog, there are natural elimination, human rumor and other ways.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政治安全視角下的互聯網虛擬社會風險治理研究”(編號:11&ZD033)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的信息要素分析與政府治理研究”(編號:10BTQ046) 華中科技大學自主創(chuàng)新研究基金“網絡膨脹環(huán)境下的負向性網絡輿情識別與防控研究”(編號:20011WB006)
【分類號】:G20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國華;戴雨露;;網絡傳播中的“反沉默螺旋”現象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2 王國華;方付建;陳強;;網絡謠言傳導:過程、動因與根源——以地震謠言為例[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王雅蕾;方付建;;輿情熱點事件的熱源研究——基于人民網“輿情排行榜”的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4 周詩妮;;微博辟謠:公共突發(fā)事件中網絡謠言治理的新模式——以日本“3·11”地震事件為例[J];東南傳播;2011年04期
5 許曉東;肖銀濤;朱士瑞;;微博社區(qū)的謠言傳播仿真研究[J];計算機工程;2011年10期
6 楊光輝;對出版業(yè)“雪崩效應”的思考[J];科技與出版;2002年06期
7 朱松梅;任雁;;微博謠言產生的原因和辟謠機制——以2011年日本震后謠言為例[J];青年記者;2011年17期
8 陳力丹;;以自律解決微博傳謠問題[J];青年記者;2011年28期
9 全會;方彥蘅;;微博謠言現象的成因及對策[J];青年記者;2012年02期
10 薛國林;;微博時代:謠言“傳染”路線圖[J];人民論壇;2011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勝洪;;網絡謠言的形成、傳導與輿情引導機制[J];重慶社會科學;2012年06期
2 程章芳;;地方電視民生新聞節(jié)目轉型策略探析[J];東南傳播;2011年11期
3 汪青云;葉盛世;;媒介融合語境下網絡新聞專題對突發(fā)事件的報道研究——以新浪網“日本大地震”為例[J];東南傳播;2012年01期
4 尹良潤;阮璋瓊;;微博謠言與交往理性[J];東南傳播;2012年02期
5 鄭磊;魏穎昊;;政務微博危機管理:作用、挑戰(zhàn)與問題[J];電子政務;2012年06期
6 劉寧雯;;中國政務微博研究文獻綜述[J];電子政務;2012年06期
7 黃宇弦;;網絡謠言在高校學生中的傳播及應對策略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8 崔波;;社交媒體正在改變新聞傳播方式?——美國的混合式新聞傳播微議[J];國際新聞界;2011年10期
9 蔡斐;;2011年新聞傳播法研究綜述[J];國際新聞界;2012年01期
10 張沭寧;;政務微博的運行機制與創(chuàng)新策略[J];編輯之友;2012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梁波;;新聞傳播領域中的微博客研究[A];中國傳媒大學第六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鄭路;群體極化中的網絡謠言傳播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1年
2 金苗;大眾傳媒與非戰(zhàn)爭軍事行動互動傳播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勝利;網絡輿論監(jiān)督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2 施蔚;對微博在公共輿論生態(tài)中的“外部張力”和“內部拉力”的考察[D];浙江大學;2012年
3 李靜;基于微博廣告發(fā)布技術架構的設計[D];北京郵電大學;2012年
4 楊立月;新媒體語境下的反沉默螺旋現象[D];吉林大學;2012年
5 劉成文;微時代的反權力[D];西南大學;2012年
6 王侃;微博中的謠言現象探析[D];西南大學;2012年
7 李如;謠言在微博中的傳播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8 劉倩;從沖突到變革[D];安徽大學;2012年
9 霍慧;網絡媒體自凈功能研究[D];暨南大學;2012年
10 汪慧;社交媒介語境下的謠言傳播[D];蘇州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羽;侯逸君;;公民新聞傳播中的微博假新聞現象探析——以新浪微博金庸“被去世”事件為例[J];今傳媒;2011年02期
2 夏志梅;彭光芒;;網絡空間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論的局限性[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孫衛(wèi)華;張慶永;;微博客傳播形態(tài)解析[J];傳媒觀察;2008年10期
4 李軍林;;網絡謠言的成因及對策[J];傳媒觀察;2008年12期
5 張佰明;;嵌套性:網絡微博發(fā)展的根本邏輯[J];國際新聞界;2010年06期
6 郭光華;論網絡交往中"沉默的螺旋"假說的局限[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06期
7 劉俊;金聰;鄧清華;;無標度網絡環(huán)境下E-mail病毒的傳播模型[J];計算機工程;2009年21期
8 陳月生;;群體性突發(fā)事件構成要素、特征和類型的輿情視角[J];理論月刊;2006年02期
9 姜勝洪;;網絡輿情熱點的形成與發(fā)展、現狀及輿論引導[J];理論月刊;2008年04期
10 王來華;陳月生;;論群體性突發(fā)事件的基本含義、特征和類型[J];理論與現代化;2006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秋;;微博辟謠的作用機制初探——以新浪微博為例[J];新聞世界;2011年07期
2 游雅;;謠言的再定義——從一則網絡謠言談起[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年04期
3 孫海文;;微博謠言,從眾流瀑中的虛假信息傳播[J];傳媒觀察;2011年11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朝;文壇進入辟謠時代?[N];中國包裝報;2000年
2 水皮;三大報為什么總辟謠(上)[N];中華工商時報;2002年
3 水皮;三大報為什么總辟謠(下)[N];中華工商時報;2002年
4 本報記者 熊偉;IBM PC“老大”來華辟謠[N];計算機世界;2002年
5 水皮;三大報為什么總辟謠(中) [N];中華工商時報;2002年
6 沃利;上海大眾辟謠 桑塔納不會停產[N];中國機電日報;2000年
7 記者 林紅梅;民航總局辟謠[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8 本報記者 屈曉燕;中國券商到了最危險的時候[N];中國企業(yè)報;2001年
9 本報記者 廉天;聯通變陣 不得不做的選擇[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2年
10 康梁;為何電信謠言多?[N];中華工商時報;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繼先;互聯網謠言傳播的控制與辟謠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2 王冰;從辟謠專欄看黨報的輿論引導[D];安徽大學;2013年
3 霍慧;網絡媒體自凈功能研究[D];暨南大學;2012年
4 洪磊;突發(fā)公共事件中微博謠言傳播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5 賴玲;網絡傳播中“謠言”現象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6 史尚靜;微博謠言傳播與辟謠方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0339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2033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