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傳播時代的公共輿論生產(chǎn)秩序
本文選題:公共輿論 + 社交網(wǎng)絡; 參考:《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年01期
【摘要】:公共空間的場景和移動傳播的應用表明,我們已經(jīng)是一個"直接進入"的社會。移動傳播時代的到來,開啟了公共輿論的新情境,基于傳播關系網(wǎng)絡生產(chǎn)的公共輿論成為這個時代的基本內(nèi)容。本文通過將信息、話語和認知連結起來,對移動傳播時代的公共輿論秩序進行了探索。研究認為,雖然移動傳播增加了社會個體促成公共輿論的能量,但總體上卻受全球化和現(xiàn)代性控制,形成更集中化的信息生產(chǎn)秩序;公共輿論秩序很大程度上受信息選擇的制約;而公共領域公私混合的場景,加強了個體、社會組織和國家諸"行動者"的注意力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共輿論質量。
[Abstract]:The use of public space scene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hows that we are already a "direct access" society. The arriv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era opens a new situation of public opinion. Public opinion based on communication relationship network production becomes the basic content of this era. By combining information, discourse and cogni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ublic opinion order in the era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 study holds that although mobile communication increases the energy of social individuals to promote public opinion, it is generally controlled by globalization and modernity and forms a more centralized information production order. The order of public opinion is restricted to a great extent by the choice of information, while the mixed public and private scene in the public sphere strengthens the attention competition among individuals,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actors" of the country,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public opinion.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分類號】:C913.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陳衛(wèi)星;;新媒體的媒介學問題[J];南京社會科學;2016年02期
2 胡泳;;新詞探討:回聲室效應[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5年06期
3 范·哈克;米歇爾·帕克斯;曼紐爾·卡斯特;張建中;李雪晴;;新聞業(yè)的未來:網(wǎng)絡新聞[J];國際新聞界;2013年01期
4 段京肅;社會的階層分化與媒介的控制權和使用權[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貴斌;;移動傳播時代的公共輿論生產(chǎn)秩序[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年01期
2 楊季鋼;;移動傳播對社會發(fā)展的負面影響研究[J];新聞知識;2016年12期
3 黃麗娜;;分層與重塑:青年的互聯(lián)網(wǎng)使用與階層認同——基于CGSS 2013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6年12期
4 別君華;;移動傳播時代參與式文化的轉向[J];青年記者;2016年33期
5 鄭林;;當今媒介生態(tài)下地方衛(wèi)視新媒體互動研究與應用[J];新聞研究導刊;2016年17期
6 任曉敏;李彥;;全民攝影時代攝影記者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J];編輯之友;2016年08期
7 馬克秀;;數(shù)字出版的媒介學思考:以“知乎出版”為例[J];現(xiàn)代出版;2016年04期
8 張志安;束開榮;;微信輿論研究:關系網(wǎng)絡與生態(tài)特征[J];新聞記者;2016年06期
9 梅松;;網(wǎng)絡應急處置:政府應對網(wǎng)絡突發(fā)事件的困境與出路——基于湖北省情的實證分析[J];電子政務;2016年05期
10 曾潤喜;魏馮;;信息媒介使用在中國:概念梳理與理論進展[J];圖書情報工作;2016年10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建中;;從信息流到信息庫:卡片化新聞報道[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年03期
2 俞虹;當代社會階層變遷與電視傳播價值取向[J];現(xiàn)代傳播;2002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春陽;方維;;博客對公共輿論構建的外在性影響[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2 黎業(yè)忠;;論和諧公共輿論環(huán)境的構建[J];教師;2009年02期
3 焦玉良;;網(wǎng)絡時代的信息格局與公共輿論的批判性[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3年06期
4 徐賁;;公共輿論是社會的皮膚[J];中文自修;2009年Z1期
5 唐小兵;;公共輿論與權力網(wǎng)絡——以1930年代前期《大公報》、《申報》為例的考察[J];浙江學刊;2010年01期
6 陳耕;馬樹邦;;公共輿論品格與和諧文化建設——基于一種公域與私域間的文化交往[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7 喬莉萍;劉曉菲;;公共輿論的社會矯正功能[J];新聞愛好者;2011年01期
8 許亞荃;;白話報刊與晚清公共輿論[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9 夏玉成;;公共輿論的精神品格與和諧社會的構建[J];理論與改革;2006年01期
10 楊曙;王滿新;;張恨水主持報業(yè)的公共輿論觀及與政治的偽疏離[J];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祝興平;柯進;;網(wǎng)絡傳播與公共輿論空間的構建與拓展[A];新聞傳媒與社會發(fā)展論壇·2007——中國新聞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與趨勢論文集[C];2007年
2 王天林;;公開被質疑的背后——對“鄧玉嬌事件”的憲政思考[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秦德君;公共輿論與和諧社會建設[N];學習時報;2007年
2 大學教師 周云;從公共輿論到善治到底有多遠?[N];東莞日報;2011年
3 洛陽師范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系 王向華;運用概念史研究公共輿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4 四川國金律師事務所律師 張偉;公共輿論與英國立法[N];經(jīng)濟觀察報;2014年
5 李克杰;“是非不分”的公共輿論很危險[N];法制日報;2011年
6 記者 孫麗萍 陳妤;博客“戰(zhàn)爭”,挑戰(zhàn)公共輿論安全[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7 資深媒體人士 長平;從游說政府到游說人大畢竟是一種進步[N];東方早報;2009年
8 仲偉志;公共輿論與中東問題采訪札記[N];經(jīng)濟觀察報;2005年
9 畢詩成;“突然漲價”傳遞出危險信號[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6年
10 辨一理;打造理性媒體,要掙脫經(jīng)營窠臼與創(chuàng)收羈絆[N];安徽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伯高;政府公共輿論管理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2 丁建彪;提升公共政策效能的路徑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3 唐小兵;現(xiàn)代中國的公共輿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李琛;我國突發(fā)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公共輿論管理研究[D];南昌大學;2012年
2 谷雪t,
本文編號:19008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1900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