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夫婦有別”到“夫婦相和”:近代日本兩性關(guān)系的形塑
本文選題:夫婦有別 + 夫婦相和�。� 參考:《深圳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17年01期
【摘要】:明治政府于1890年頒布的《教育敕語》在近代日本國民的精神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就其性別議題而言,《教育敕語》對兩性關(guān)系進行了重新定位,以"夫婦相和"取代了儒家傳統(tǒng)的"夫婦有別"。不僅如此,知識精英還從各自不同的視角出發(fā)來詮釋"夫婦相和",并賦予了這一規(guī)范兩性關(guān)系的框架新的意涵。從"夫婦有別"到"夫婦相和",這一轉(zhuǎn)變與其說展現(xiàn)了近代日本的兩性問題或女性問題的一個縮影,不如說其呈現(xiàn)的是男性精英掌握文字詮釋權(quán),運用文字塑造出的近代日本兩性關(guān)系及近代女性的理想典型。
[Abstract]:In 1890, the Meiji government promulgated the "Educational Charter",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spiritual history of modern Japanese people. As far as gender issues are concerned, the language of Education redef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women, replacing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of "couple difference" with "couple phase and harmony". Not only that, the intellectual elite interprets "couple harmony"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gives a new meaning to the framework of regul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women. The shift from "couple difference" to "couple harmony" is not so much a microcosm of gender or women's problems in modern Japan as it is about male elites mastering the right to interpret wor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xes in modern Japan and the ideal model of women in modern times were molded by writing.
【作者單位】: 天津社會科學(xué)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近代日本對外侵略戰(zhàn)爭的思想邏輯——從國體論到日本精神論”(15JJD770015)
【分類號】:C913.14;K313.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近代日本一百冊[J];外國問題研究;1992年03期
2 張曉校;超前的思維 創(chuàng)新的意識——評《近代日本社會轉(zhuǎn)型期研究》及其對我們的啟迪[J];理論探討;2000年01期
3 武藤一羊;近代日本和中國革命[J];讀書;2000年06期
4 呂順長;近代日本人對中國人留學(xué)日本的認識[J];世界歷史;2001年06期
5 臧佩紅,米慶余;近代日本的“秩祿處分”與“士族授產(chǎn)”[J];南開學(xué)報;2001年05期
6 胡澎;“近代日本內(nèi)外政策”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述要[J];日本學(xué)刊;2001年05期
7 紀立新;近代日本崛起的原因探析[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03年01期
8 王向遠;從“合邦”、“一體”到“大亞細亞主義”——近代日本侵華理論的一種形態(tài)[J];華僑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5年02期
9 吳修申;;徎武雄:近代日本研究京劇的第一人[J];百年潮;2005年05期
10 尚俠;;近代日本國家意識的歷史思考[J];日本學(xué)論壇;2008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李協(xié)京;;試析近代日本大學(xué)的發(fā)展及其辦學(xué)理念[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8)——外國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林星;;近代日本人和臺灣籍民在廈門的活動[A];臺灣建省與抗日戰(zhàn)爭研究: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暨臺灣建省120周年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楊曉;;后殖民主義視野中的近代日本殖民教育解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李理;;《近代日本對釣魚島的非法調(diào)查及竊取》[A];臺灣歷史研究(第一輯)[C];2013年
5 本刊編輯部;;把偉大抗戰(zhàn)精神化為振興中華的實際行動——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A];2005烏蒙論壇論文集(三)[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南京大學(xué)歷史系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副教授 曹大臣;近代日本的對外戰(zhàn)略(1868—1945)[N];團結(jié)報;2013年
2 本報記者 顧鈞;近代日本學(xué)術(shù)思想的變革[N];中華讀書報;2009年
3 日本國立山口大學(xué) ~悀埡,
本文編號:18953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1895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