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社會學論文 >

交往記憶與文化記憶

發(fā)布時間:2018-05-09 07:05

  本文選題:交往記憶 + 文化記憶。 參考:《學術交流》2017年01期


【摘要】:記憶是那種能夠使人類形成身份認同的能力,它能夠完成時間與身份認同的綜合。記憶是帶有某種認同-索引的知識,關于人自身的知識。但記憶不是完全開放和彌散的;在個人、世代、政治和文化各層次上,總存在將記憶與時間和身份認同的特定視野聯(lián)系起來的各種框架?梢詮膬仍、社會、文化這三個層面將記憶分為個人記憶、社會記憶和文化記憶。將法國社會學家莫里斯·哈布瓦赫的"集體記憶"概念分解為"交往記憶"和"文化記憶",有利于將被他排除在外的文化領域納入記憶研究。交往記憶和文化記憶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記憶和識記方式,二者在內容、形式、中介、時間結構、參與結構等方面均存在著差異。
[Abstract]:Memory is the ability to form a human identity, it can complete the integration of time and identity. Memory is knowledge with some kind of identity-index, about the person itself. But memory is not completely open and diffuse; at the individual, generation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levels, there are always various frameworks that link memory to a particular vision of time and identity. Memory can be divided into personal memory, social memory and cultural memory from the internal, social and cultural levels. To decompose the concept of "collective memory" of French sociologist Maurice Habouvich into "associative memory" and "cultural memory" is beneficial to bring the cultural field excluded by him into the study of memory. In fact, communicative memory and cultural memory are two different ways of memory and memorizat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content, form, intermediary, time structure, participation structure and so on.
【作者單位】: 黑龍江大學文化哲學研究中心;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
【分類號】:C912.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平原;;《西安: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序言[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8年12期

2 連連;;歷史變遷中的文化記憶[J];江海學刊;2012年04期

3 麥惠芳;;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J];青少年日記;2006年12期

4 曹保順;;激活文化記憶[J];中學生;2008年03期

5 ;永遠的文化記憶[J];英語沙龍(實戰(zhàn)版);2013年05期

6 王霄冰;;文化記憶、傳統(tǒng)創(chuàng)新與節(jié)日遺產保護[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7 邵培仁;;地方的體溫:媒介地理要素的社會建構與文化記憶[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8 沈寧;;倫敦華人社群的身份認同——從文化遺產與文化記憶的角度分析[J];民族學刊;2014年03期

9 仲富蘭;;古鎮(zhèn)文化記憶保護路徑探析[J];河南社會科學;2013年08期

10 黨大恩;儒生、封禪和泰山文化記憶的形塑[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霄冰;;文化記憶、傳統(tǒng)創(chuàng)新與節(jié)日遺產保護[A];《民族遺產》(第一輯)[C];2008年

2 郝蘇民;;十字路口上的困難抉擇——尋覓無文字民族語言保護與文化生態(tài)、文化記憶、社會發(fā)展的闡釋[A];民族學人類學的中國經驗——人類學高級論壇2003卷[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著名作家 王蒙;守望老北京的文化記憶[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

2 焦廷勤;重視文化記憶搶救工程[N];承德日報;2006年

3 王雪冰;文化記憶與節(jié)日遺產保護[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4 黃適遠;以“文化記憶”實現(xiàn)文化成長[N];哈密日報(漢);2012年

5 王福州;留住城市的文化記憶[N];中國文化報;2012年

6 意娜;文化記憶[N];中國經營報;2012年

7 《東方早報·藝術評論》編輯 徐佳和;不要讓文化記憶旁落他鄉(xiāng)[N];東方早報;2013年

8 本報記者 吳曉杰;首個老年節(jié),延續(xù)“文化記憶”[N];光明日報;2013年

9 李攬月;城市別割裂文化記憶[N];安徽經濟報;2004年

10 李可;元宵節(jié):民族文化記憶的重要符號[N];光明日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小娜;女性自覺與文化記憶:《玲瓏》雜志“婦女”欄目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5年

2 石浩;文化記憶與族群認同[D];蘭州大學;2015年

3 張欣;文化記憶理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4 劉想想;論約翰·巴斯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文化記憶”美學[D];黑龍江大學;2015年

5 唐金菊;文化記憶在影像中的建構[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6 張潔;東海島嶼文化記憶的恢復與重建研究[D];浙江海洋學院;2015年

7 李青峰;文化記憶下的黃帝及其現(xiàn)代價值[D];蘭州大學;2008年

8 聶寧;論大嘗祭中的文化記憶[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3年

9 張潤;記憶與身份[D];中國美術學院;2014年

10 王舒云;文化記憶習得—語言和紀念碑教學論關聯(lián)視角下的《記憶場》分析[D];浙江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186505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186505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d48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