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dāng)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社會學(xué)論文 >

文化記憶與國家認(rèn)同研究——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8-05-01 04:42

  本文選題:文化記憶 + 揚·阿斯曼; 參考:《學(xué)術(shù)界》2017年09期


【摘要】:一個集體、一個民族的凝聚力總是因文化而聚集。我們的自我身份總是在文化記憶中生成的。正是通過對一個分享的過去的記憶,"我們"彼此聯(lián)系在一起。"我"和"我們"的身份由那些彼此分享的經(jīng)驗和文化記憶所界定。記憶不只是保持信息的手段,它是一種能夠形成文化身份的勢與力,它使擁有某種文化記憶的人、群體和民族能創(chuàng)造性地應(yīng)對日常挑戰(zhàn)和變化。文化記憶是建立個體和集體身份認(rèn)同的一個關(guān)鍵組成部分,也是文化創(chuàng)新和文化再生產(chǎn)的場所。
[Abstract]:The cohesion of a collective and a nation is always gathered by culture. Our self-identity is always created in cultural memory. It is through a shared memory of the past that we are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The identities of me and us are defined by shared experiences and cultural memories. Memory is not only a means to maintain information, but also a potential and power to form a cultural identity. It enables people, groups and nations who have a certain cultural memory to respond creatively to the daily challenges and changes. Cultural memory is a key component of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also a place for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cultural reproduction.
【作者單位】: 電子科技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
【分類號】:C912.6;G12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駱冬青;文化記憶與存在感受[J];文藝爭鳴;2001年01期

2 王德威;《北京: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序[J];博覽群書;2005年02期

3 黃曉晨;;文化記憶[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6年06期

4 閻密;;文化記憶的堅守與變遷[J];中國新聞周刊;2006年26期

5 巫少飛;;永留水底的文化記憶[J];文化交流;2013年02期

6 王霄冰;;文字、儀式與文化記憶[J];江西社會科學(xué);2007年02期

7 陳平原;;《西安: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序言[J];社會科學(xué)論壇(學(xué)術(shù)評論卷);2008年12期

8 吉子;;守護歷史文化記憶[J];中國建設(shè)信息;2008年13期

9 柳成棟;聞鷺;;哈爾濱——文化記憶中的獨特風(fēng)景[J];黑龍江史志;2009年03期

10 解璽璋;;我們的文化記憶[J];中國企業(yè)家;2009年2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霄冰;;文化記憶、傳統(tǒng)創(chuàng)新與節(jié)日遺產(chǎn)保護[A];《民族遺產(chǎn)》(第一輯)[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著名作家 王蒙;守望老北京的文化記憶[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

2 焦廷勤;重視文化記憶搶救工程[N];承德日報;2006年

3 黃適遠(yuǎn);以“文化記憶”實現(xiàn)文化成長[N];哈密日報(漢);2012年

4 王福州;留住城市的文化記憶[N];中國文化報;2012年

5 意娜;文化記憶[N];中國經(jīng)營報;2012年

6 本報記者 吳曉杰;首個老年節(jié),,延續(xù)“文化記憶”[N];光明日報;2013年

7 李可;元宵節(jié):民族文化記憶的重要符號[N];光明日報;2008年

8 劉巽達;將人倫節(jié)日化為民族文化記憶[N];光明日報;2010年

9 孫艷;魅力承德:激活文化記憶 打造塞北新城[N];河北日報;2012年

10 尹于世;傳統(tǒng)節(jié)日應(yīng)喚醒“吃”之外的文化記憶[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6條

1 張瀟;王硇村:鄉(xiāng)村文化記憶的媒介重構(gòu)研究[D];四川外國語大學(xué);2017年

2 張潔;東海島嶼文化記憶的恢復(fù)與重建研究[D];浙江海洋學(xué)院;2015年

3 李青峰;文化記憶下的黃帝及其現(xiàn)代價值[D];蘭州大學(xué);2008年

4 聶寧;論大嘗祭中的文化記憶[D];四川外國語大學(xué);2013年

5 張麗燕;景觀作為文本:杭州鳳凰山和古樹意義的生成[D];浙江大學(xué);2013年

6 韓霓;俄羅斯文化記憶視角下的彼得大帝[D];四川外國語大學(xué);2013年



本文編號:182777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182777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0315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