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社會學論文 >

基于家庭階層流動的社會沖突影響因素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4-11 14:35

  本文選題:家庭階層流動 + 社會沖突 ; 參考:《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1期


【摘要】:使用中國綜合社會調(diào)查(CGSS2010)的數(shù)據(jù),實證研究家庭階層流動下各種因素對社會沖突的影響。發(fā)現(xiàn),樣本受到的政府不公正對待、政治參與、環(huán)境關(guān)注、時事關(guān)注與其參與群體性事件的概率呈現(xiàn)顯著正相關(guān),而幸福感和收入公平的影響不顯著。家庭階層未向上流動的樣本受到政府不公正對待后參與群體性事件的概率更高,家庭階層向上流動樣本的政治參與、時事關(guān)注對其參與群體性事件的影響更大,而環(huán)境關(guān)注對于兩組樣本的影響基本相同。因此在社會流動背景下,社會穩(wěn)定工作的重點應(yīng)是家庭階層未向上流動的群體,針對家庭階層向上流動的群體,應(yīng)提供更多的社會管理和政治參與機會。
[Abstract]:Using the data from China Comprehensive Social Survey (CGSS 2010), this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social confli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stratum mobility.It was found that the sample was treated unfairly by the government,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environmental concern and current affairs concern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bability of participation in group events, but the effects of well-being and income equity were not significant.The probability of participating in group events is higher when the sample of family stratum does not flow upward after being unfairly treated by the government.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he sample of upward flow of family stratum and the influence of current affairs concern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group event are more serious.Environmental concerns had the same impact on the two groups of samples.Therefore,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mobility, the focus of social stability should be on the groups with no upward mobility of the family stratum, and more opportunities for social management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should be provided for the upward mobility of the family stratum.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群體行為涌現(xiàn)機理及風險辨識研究”(11&ZD174)
【分類號】:C912.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畢天云;論社會沖突的協(xié)調(diào)和控制[J];學術(shù)探索;2001年02期

2 田偉宏;近年國內(nèi)“社會沖突”問題研究述評[J];天中學刊;2003年06期

3 李瓊;轉(zhuǎn)型期我國社會沖突研究綜述[J];學術(shù)探索;2003年10期

4 王文晶;高洋;;社會沖突的根源與功能探討[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5 吳寧;;當代中國轉(zhuǎn)型期社會沖突背景下的和諧[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6 張秋燕;;當今社會沖突的道德解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7年01期

7 聶杜娟;;新時期解決社會沖突的新思維[J];前沿;2010年24期

8 張瑋;;轉(zhuǎn)型時期關(guān)于中國社會沖突問題研究[J];黑河學刊;2011年12期

9 馬曉艷;李和佳;;社會沖突的道德邏輯[J];學術(shù)界;2012年05期

10 涅奇波連科;夏伯銘;;社會沖突的概念[J];現(xiàn)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84年1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賈高建;;試析社會轉(zhuǎn)型與社會沖突[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宋立會;;社會沖突理論及其對我國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啟示[A];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諧——河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專輯[C];2008年

3 賈高建;;試析社會轉(zhuǎn)型與社會沖突[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宋衍濤;;社會沖突控制與和諧社會建設(shè)[A];“構(gòu)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蔡久旭;;社會沖突視角下食品安全問題引發(fā)的思考[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shù)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王小魯;;在改革中化解社會沖突[A];2006年中國宏觀經(jīng)濟與改革走勢座談會內(nèi)容匯編[C];2006年

7 彭小兵;;社會中間部門與群體性社會沖突及解決路徑[A];2008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論文集(2)[C];2008年

8 何平;;近現(xiàn)代歐洲社會沖突的性質(zhì)和背景——歷史社會學視野下的討論[A];世界近現(xiàn)代史研究(第七輯)[C];2010年

9 楊桂萍;;本土知識的全球意義——中國穆斯林化解民族矛盾和社會沖突的經(jīng)驗[A];宗教與民族(第五輯)[C];2007年

10 于建嶸;;從剛性穩(wěn)定到韌性穩(wěn)定——關(guān)于中國社會秩序的一個分析框架[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危機與轉(zhuǎn)機——對現(xiàn)實問題的歷史反思”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zhí)┏?社會沖突的治理機制[N];鎮(zhèn)江日報;2009年

2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江啟疆 李娟;合理控制和消弭社會沖突[N];南方日報;2010年

3 楊從明;現(xiàn)階段我國社會沖突的特點和成因分析[N];貴州政協(xié)報;2013年

4 閻榮舟;消解社會沖突的關(guān)鍵[N];學習時報;2013年

5 傅達林;法治是化解社會沖突的正途[N];人民日報;2014年

6 孫立平;降低社會沖突的烈度[N];經(jīng)濟觀察報;2004年

7 何云峰;著力提高應(yīng)對社會沖突能力[N];解放日報;2008年

8 何云峰;提高應(yīng)對社會沖突能力[N];鞍山日報 ;2008年

9 獨立學者 王勝;直面社會沖突強化可控機制[N];東莞日報;2010年

10 阮榮平 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宗教:協(xié)調(diào)鄉(xiāng)村社會沖突的有效形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黃敏;當前我國社會沖突與社會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2 孫正;當代中國社會沖突與政治調(diào)控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李瓊;沖突的構(gòu)成及其邊界[D];上海大學;2005年

4 趙樹坤;社會沖突與法律控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5 向前;政治身份體系下的社會沖突:文革初期群眾行為的社會根源[D];復(fù)旦大學;2010年

6 劉華安;當代中國政治穩(wěn)定機制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畢天云;論社會沖突[D];云南師范大學;2000年

2 廖艷;論社會沖突的法律調(diào)控[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3 王婷;馬克思的社會沖突思想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4 方波;基于承認理論的非直接利益沖突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5 繆天軍;當代中國社會沖突問題研究[D];延安大學;2015年

6 李銳;我國轉(zhuǎn)型期的社會沖突治理[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6年

7 辛秀娟;民間私怨的社會心理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6年

8 張蒴;基層社會沖突網(wǎng)絡(luò)擴散及治理路徑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9 李興;太行山獼猴成年個體社會沖突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10 曲莉;社會沖突理論視域下廣場舞引發(fā)的沖突與解決策略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73639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173639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7af4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