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文化精神研究征文啟事
本文選題:燕趙文化 切入點:中華文明 出處:《邯鄲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以"慷慨悲歌"為精神標識的燕趙文化,千百年來傳承賡續(xù),綿綿不絕,不僅深深影響了燕趙大地人文風貌和歷史進程,而且與整個中華文化相涵化,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全面推進,燕趙文化作為軟實力,對河北省區(qū)域經濟
[Abstract]:Is a "kangkaibeige" spirit identifies the Yanzhao culture, tradi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continuously, continual, not only influence the Yanzhao humanities style and historical process, but also with the entire Chinese culture acculturation phas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With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Yanzhao culture as soft power on regional economy in Hebei Province
【分類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冬虎;;從祠廟看燕趙文化的若干精神形態(tài)[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4期
2 聶樹鋒;燕趙文化三題[J];石家莊師范?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3 白國紅;;全國第二屆趙文化研討會述要[J];高校社科信息;2005年04期
4 張杰;;探討齊文化對中華文明貢獻的一部力作──邱文山《齊文化與中華文明》評介[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5 王海雷;;2007年“越文化與水環(huán)境”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6 劉濤;;近代燕趙文化地理的變化與燕趙精神的新脈象[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7 侯廷生;趙文化、燕趙文化等概念的文化邊界辨析——兼論趙文化發(fā)展延續(xù)的上下限[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03期
8 陳娟;;淺析衡水“燕趙文化”特色[J];南方論刊;2010年03期
9 方偉;燕趙文藝人文精神蠡測[J];河北學刊;1993年02期
10 陳旭霞;悲歌起易水 壯志出燕趙——試析李大釗對燕趙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邢鐵;;燕趙文化與北方人文社會[A];董仲舒與河北歷史文化研究[C];2007年
2 蔣惠英;;均衡中西文化教學與燕趙文化推廣研究[A];第六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11年
3 康金聲;;三晉文化的道德光輝[A];三晉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專集[C];1998年
4 任振球;;天時地利、原始農業(yè)對中華文明整體觀形成的影響[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5 朱漢林;;關于《周易》產生之時空背景的思考[A];首屆國學國醫(yī)岳麓論壇暨第九屆全國易學與科學學會研討會、第十屆全國中醫(yī)藥文化學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田廣林;;從祀到禮:中華文明起源與發(fā)展的玉學觀察[A];第五屆紅山文化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蔡建軍;;中華文明的源與流——關于永州古文化在中華文明起源中的價值判斷[A];三湘青年社會科學優(yōu)秀論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8 蔡琴;齊曄;;生態(tài)文明的科學基礎與人文視角淺析[A];2008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論文集(2)[C];2008年
9 蔣南華;;略論炎帝神農與中華文明[A];炎帝·姜炎文化與民生[C];2009年
10 萬麗艷;;中醫(yī)傳承的管窺之見[A];甘肅省中醫(yī)藥學會200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李忠志;燕趙文化論壇在石落幕[N];河北日報;2006年
2 記者 李忠志;我省將舉辦燕趙文化論壇[N];河北日報;2006年
3 本報記者 岳金宏;向世界展示獨特的燕趙文化[N];石家莊日報;2010年
4 崔志遠(河北系河北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燕趙文化的形成、發(fā)展與變異[N];河北日報;2004年
5 陳旭霞;在建設河北文化大省中弘揚發(fā)展燕趙文化[N];河北日報;2004年
6 崔立秋;我省舉辦“2007燕趙文化論壇”[N];河北日報;2007年
7 記者 韓曉東;燕趙文化藝術展在北戴河文化創(chuàng)意基地開幕[N];中華讀書報;2011年
8 連濤 劉英;河北:依托燕趙文化建設文化大省[N];中國文化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劉毅;“燕風趙骨”大尋根[N];石家莊日報;2008年
10 省歷史文化研究發(fā)展促進會;發(fā)揚燕趙文化優(yōu)良傳統 培育新的河北人文精神[N];河北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明良;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交往歷程與交往前景[D];西北大學;2005年
2 孫凡榮;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嬗變[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3 譚立峰;河北傳統堡寨聚落演進機制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4 管延春;當代中國農村合作金融史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5 楊校禮;三岔管水流數值模擬及水流特性研究[D];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2004年
6 徐慧琴;20世紀中國游記散文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7 遠宏;粗瓷雜器[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8 孫建芳;鋼絲繩捻制成形數值模擬與制品力學強度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9 饒惠英;鈍挫性眼外傷動物模型中晶狀體上皮細胞熱休克蛋白的表達及其調節(jié)[D];浙江大學;2005年
10 張靖;晚清選官制度變革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葛振江;劉紹棠小說的燕趙文化精神[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吳楚炫;燕趙旅游文化的功能翻譯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李偉靈;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與我國家庭教育的變革[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石新影;從上古時期玉器看中華文明的起源及其形成[D];安徽大學;2005年
5 曾美玲;戰(zhàn)后美國華人經濟發(fā)展的原因淺探[D];武漢大學;2004年
6 鄒琪;鄧小平政治體制改革思想的發(fā)展脈絡與戰(zhàn)略特征[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英強;“燕南趙北”歷史文化地理的分合與變異[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劉曉東;沂蒙民間剪紙藝術及其溯源考[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李俊蘭;鄧小平人才思想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劉莉莉;我國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利率變動風險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6192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1619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