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籌措模式研究
本文關鍵詞: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籌措模式研究
【摘要】:社會保障制度是現(xiàn)代國家的一項重要的社會經(jīng)濟制度,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維護社會穩(wěn)定方面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其賴以生存的基礎和關鍵是有充足的社會保障資金。因此,選擇合理的社會保障基金籌措模式,成為一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核心任務。 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采用繳費制模式進行籌集,存在諸多問題:一是覆蓋范圍小,統(tǒng)籌層次低;二是繳費率偏高,征繳難;三是繳費制剛性不足,繳費流失嚴重;四是保費征管分散,征收成本高等。加之社會保障基金需求日益增加的嚴峻形勢,改革現(xiàn)有社會保障基金籌措模式,形成穩(wěn)定可靠的社會保障基金籌措機制已迫在眉睫。與繳費制相比,社會保障稅制模式具有更強的約束力,不僅有助于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和提高統(tǒng)籌層次,保證社;鸬膩碓捶(wěn)定,還可以推進社會保障預算的建立和完善,強化政府職能,創(chuàng)建科學合理的公共財政制度。因而大多數(shù)國家籌集社會保障基金主要采用繳稅制模式,建立了較完備的社會保障制度。我國目前基本具備了開征社會保障稅的群眾基礎、稅源基礎和稅務征管基礎,因此,采取稅制模式籌集社會保障基金勢在必行。 德、英、美等典型國家的社會保障稅制模式在納稅主體、稅基、稅種設置、稅率及征收方面存在著規(guī)律性特征,即法制建設較為健全、納稅主體較為廣泛、稅基較為規(guī)范統(tǒng)一、稅種(或稅目)逐步增加、稅率穩(wěn)步提高、征管用相分離等,對我國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立足于我國實際,對我國社會保障稅制模式設計的設想是:首先,確定符合國情的循序漸進、責任分擔、負擔與收益相對應、統(tǒng)一征收但專項管理的原則。在此基礎上,納稅人涵蓋所有取得工薪收入的雇員及其雇主,包括機關事業(yè)單位,自由職業(yè)者和農(nóng)民在內(nèi);征稅對象和計稅依據(jù)方面,以工資總額為基礎,設置起征點和最高限額;按承保項目設置我國的社會保障稅目,并先開征養(yǎng)老社會保險稅;稅率不宜過高,開征時可暫定為24.8%;稅收歸屬中央和地方共享,并先由地稅部門負責征管。同時還應注意開征社會保障稅需要在稅收立法、各職能部門事權劃分、社會保障稅與現(xiàn)行稅收制度的銜接、工資貨幣化等相關方面有配套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社會保障基金 籌措模式 社會保障稅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D632.1;F812.4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引言10-19
-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義11-12
- 1.2 國內(nèi)外文獻綜述12-16
- 1.2.1 國外有關社會保障基金籌集模式的研究動態(tài)12-13
- 1.2.2 國內(nèi)社會保障基金籌集問題研究的文獻綜述13-16
- 1.3 研究方法與論文結構16-17
- 1.3.1 研究方法16-17
- 1.3.2 論文結構安排17
- 1.4 創(chuàng)新點17-19
- 2 社會保障基金籌措模式的現(xiàn)狀19-29
- 2.1 現(xiàn)行社會保障基金籌措模式的種類19-21
- 2.1.1 繳費制19-20
- 2.1.2 繳稅制20
- 2.1.3 預算基金賬戶制20-21
- 2.2 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籌措模式選擇及其存在的問題21-29
- 2.2.1 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籌措模式的建立及發(fā)展21-22
- 2.2.2 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籌措模式—繳費制存在的問題22-29
- 3 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籌措模式改革的必然性29-40
- 3.1 當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面臨嚴峻挑戰(zhàn)29-31
- 3.2 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籌措模式采用"繳稅制"的必要性31-36
- 3.2.1 社會保障稅開征的理論依據(jù)32-34
- 3.2.2 我國開征社會保障稅的重要現(xiàn)實意義34-36
- 3.3 我國開征社會保障稅的可行性36-40
- 3.3.1 廣泛的群眾基礎36-37
- 3.3.2 可靠的稅源基礎37-38
- 3.3.3 完善的征管體系38
- 3.3.4 近幾年的國內(nèi)實踐38-40
- 4 國外社會保障基金籌措模式—稅制模式比較及借鑒40-48
- 4.1 典型國家的社會保障稅制度40-46
- 4.1.1 德國的社會保障稅40-42
- 4.1.2 英國的社會保障稅42-44
- 4.1.3 美國的社會保障稅44-46
- 4.2 國外社會保障稅制設置對我國的啟示46-48
- 4.2.1 法制建設較為健全46
- 4.2.2 納稅主體較為廣泛46
- 4.2.3 稅基較為規(guī)范統(tǒng)一46-47
- 4.2.4 承保項目逐步增加,稅率逐漸提高47
- 4.2.5 征、管、用相分離47-48
- 5 轉換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籌措模式—開征社會保障稅48-59
- 5.1 我國社會保障稅制設計應遵循的原則48-49
- 5.1.1 循序漸進48
- 5.1.2 責任分擔48-49
- 5.1.3 負擔與受益相對應49
- 5.1.4 統(tǒng)一征收、專項管理49
- 5.2 社會保障稅制要素設計49-55
- 5.2.1 納稅人50-51
- 5.2.2 征稅對象和計稅依據(jù)51-52
- 5.2.3 稅目52
- 5.2.4 稅率52-54
- 5.2.5 稅種歸屬與稅收征管54-55
- 5.3 社會保障稅開征的相關配套措施完善55-59
- 5.3.1 明確界定相關職能部門的事權56
- 5.3.2 加快制定社會保障稅法56-57
- 5.3.3 做好與現(xiàn)行稅收制度的銜接工作57
- 5.3.4 加快工資制度貨幣化改革57-59
- 6 結論59-60
- 參考文獻60-62
- 個人簡歷、在學校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研究成果62-63
- 致謝6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菡;社會保障稅的國際比較及對我國實踐的借鑒[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5年06期
2 劉小兵;中國社會保障稅的制度設計及其釋義[J];財貿(mào)經(jīng)濟;2001年09期
3 馬國強,谷成;中國開征社會保障稅的幾個基本問題[J];財貿(mào)經(jīng)濟;2003年05期
4 徐錦文;關于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籌資問題的思考[J];財貿(mào)經(jīng)濟;2004年09期
5 賈康,楊良初,王玲;實行費改稅開征社會保險稅的研究[J];財政研究;2001年01期
6 邢愷;楊瀅;;我國開征社會保障稅的構想[J];財政研究;2006年09期
7 周全林;;基于和諧社會目標下社會保障稅制設計的深層思考[J];財政研究;2006年10期
8 朱子榮;我國社會保險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革取向[J];當代財經(jīng);1998年03期
9 李泓欣;呂文靜;龍立姝;;社會保障稅征繳模式的國際比較分析[J];工業(yè)技術經(jīng)濟;2006年10期
10 何平;養(yǎng)老保險基金平衡及對策研究[J];經(jīng)濟研究參考;1998年09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黃熙;社保基金籌資模式選擇與投資運營管理[D];天津大學;2005年
2 于團葉;我國社會保障資金籌集的財務模式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3 吳國玖;基于公共財政視角的社會養(yǎng)老保險收支模式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費蘭玲;關于我國社會保障實行稅費分征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8858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885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