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耕地功能的耕地價值核算研究——以沈陽市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4-04-18 01:10
隨著城鄉(xiāng)建設用地不斷擴張,農業(yè)和生態(tài)用地空間受到擠壓,城鎮(zhèn)、農業(yè)與生態(tài)空間的矛盾加劇,耕地保護壓力也持續(xù)增大。在此背景下,提高人們對耕地價值及其內涵的重視,不僅有助于在保護耕地與重視功能的基礎上,管理耕地資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生態(tài)安全以及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而且可以為耕地保護與補償工作提供參考,實現(xiàn)耕地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同時,耕地價值核算是新時期耕地數(shù)量-質量-生態(tài)“三位一體”保護關注的重點,也是自然資源部實施耕地保護政策的重心。因此,耕地價值核算對于統(tǒng)籌自然資源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本文在耕地屬性的基礎上確定了耕地的功能,并根據(jù)耕地的功能分類體系一一對照形成耕地價值體系。在界定耕地價值的基礎上,探索每種價值的核算方法,再以遼寧省沈陽市為例,通過查閱《統(tǒng)計年鑒》與《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收集數(shù)據(jù)。采用收益還原法測算耕地的生產價值,采用價值替代法測算耕地的社會保障價值與社會安全價值,采用當量因子法測算耕地的生態(tài)價值,最終通過加和得到耕地總價值,進一步探討影響各種價值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研究結果表明:(1)耕地價值應基于耕地功能而確定。耕地價值包括生產價值與保值增值價值構成的經...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
1.3.1 國內研究動態(tài)
1.3.2 國外研究動態(tài)
1.4 研究內容
1.5 研究技術路線
第二章 研究區(qū)概況與相關理論基礎概念
2.1 研究區(qū)概況
2.1.1 自然條件
2.1.2 社會經濟條件
2.1.3 耕地面積與作物類型
2.2 相關理論基礎
2.2.1 生態(tài)經濟理論
2.2.2 生產力理論
2.2.3 勞動價值論
2.2.4 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
2.3 相關概念
2.3.1 耕地
2.3.2 耕地的功能
2.3.3 耕地的價值
第三章 基于耕地功能的價值核算方法確定
3.1 耕地功能分類體系構建
3.2 耕地功能與耕地價值的關系
3.3 耕地價值內涵與構成
3.4 單位耕地價值核算方法確定
3.4.1 單位耕地經濟價值核算方法的確定
3.4.2 單位耕地社會價值核算方法的確定
3.4.3 單位耕地生態(tài)價值核算方法的確定
3.5 單位耕地價值核算體系構建
第四章 沈陽市單位耕地價值測算
4.1 核算對象及參數(shù)的確定
4.1.1 核算對象的選取
4.1.2 單位耕地價值核算參數(shù)的確定
4.2 數(shù)據(jù)量化處理與分析
4.2.1 耕地還原率標準化
4.2.2 單位面積農產品產量數(shù)據(jù)分析
4.3 計算結果
4.3.1 沈陽市單位耕地經濟價值核算
4.3.2 沈陽市單位耕地社會價值核算
4.3.3 沈陽市單位耕地生態(tài)價值核算
4.4 結果分析與顯化討論
4.4.1 沈陽市2008-2017 年單位耕地價值分析與比較
4.4.2 沈陽市2008-2017 年耕地總價值分析與比較
4.4.3 沈陽市2008-2017 年耕地價值影響因素分析
4.4.4 沈陽市2008-2017 年耕地價值空間分析
4.5 沈陽市耕地補償與保護工作方向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5.1 結論
5.2 不足與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論文期間發(fā)表文章
本文編號:3957194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
1.3.1 國內研究動態(tài)
1.3.2 國外研究動態(tài)
1.4 研究內容
1.5 研究技術路線
第二章 研究區(qū)概況與相關理論基礎概念
2.1 研究區(qū)概況
2.1.1 自然條件
2.1.2 社會經濟條件
2.1.3 耕地面積與作物類型
2.2 相關理論基礎
2.2.1 生態(tài)經濟理論
2.2.2 生產力理論
2.2.3 勞動價值論
2.2.4 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
2.3 相關概念
2.3.1 耕地
2.3.2 耕地的功能
2.3.3 耕地的價值
第三章 基于耕地功能的價值核算方法確定
3.1 耕地功能分類體系構建
3.2 耕地功能與耕地價值的關系
3.3 耕地價值內涵與構成
3.4 單位耕地價值核算方法確定
3.4.1 單位耕地經濟價值核算方法的確定
3.4.2 單位耕地社會價值核算方法的確定
3.4.3 單位耕地生態(tài)價值核算方法的確定
3.5 單位耕地價值核算體系構建
第四章 沈陽市單位耕地價值測算
4.1 核算對象及參數(shù)的確定
4.1.1 核算對象的選取
4.1.2 單位耕地價值核算參數(shù)的確定
4.2 數(shù)據(jù)量化處理與分析
4.2.1 耕地還原率標準化
4.2.2 單位面積農產品產量數(shù)據(jù)分析
4.3 計算結果
4.3.1 沈陽市單位耕地經濟價值核算
4.3.2 沈陽市單位耕地社會價值核算
4.3.3 沈陽市單位耕地生態(tài)價值核算
4.4 結果分析與顯化討論
4.4.1 沈陽市2008-2017 年單位耕地價值分析與比較
4.4.2 沈陽市2008-2017 年耕地總價值分析與比較
4.4.3 沈陽市2008-2017 年耕地價值影響因素分析
4.4.4 沈陽市2008-2017 年耕地價值空間分析
4.5 沈陽市耕地補償與保護工作方向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5.1 結論
5.2 不足與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論文期間發(fā)表文章
本文編號:39571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95719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