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發(fā)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22 22:36
本文旨在以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為基礎,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分配關系為主題,對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在中國的發(fā)展歷程進行了分析與解讀。馬克思恩格斯以科學的勞動價值論為基石,批判地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家關于勞動是財富的源泉的思想,以及空想社會主義學派按需分配、按勞分配與平均分配的設想。通過辛辣地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并系統研究了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規(guī)律,逐步探索出科學的分配原理。本論文的研究,分為以下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緒論。主要介紹了本論文選題的相關背景,研究本題具有怎樣的理論意義及實踐意義,當前國內外學界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本論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本論文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與不足。第二部分:基本理論概述。該部分作為本論文的基礎理論部分,詳細介紹了馬克思恩格斯分配理論的來源、主要內容,以及列寧與斯大林在分配理論中的貢獻。馬克思恩格斯分配理論大體涉及三方面內容,一是作為理論基礎的勞動價值論,二是提出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三是確立了共產主義兩個階段下的“按勞分配”和“按需分配”。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消滅了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此時實行按需分配才能根本消除事實上的不平等。...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選題意義
1.2 研究綜述
1.2.1 國內研究綜述
1.2.2 國外研究綜述
1.3 研究方法
1.4 創(chuàng)新之處及不足
第2章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分配理論的認識
2.1 馬克思恩格斯分配理論的來源
2.1.1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分配思想
2.1.2 空想社會主義的分配思想
2.2 馬克思恩格斯分配理論的主要內容
2.2.1 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
2.2.2 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
2.2.3 確立按勞分配與按需分配的原則
2.3 列寧、斯大林的分配思想
2.3.1 列寧對馬克思恩格斯分配理論的繼承與發(fā)展
2.3.2 斯大林對馬克思恩格斯分配理論的繼承與發(fā)展
第3章 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在中國的探索與實踐
3.1 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的探索與豐富
3.1.1 初步確立按勞分配原則
3.1.2 統籌兼顧國家、集體、個人利益
3.1.3 實行固定工資制和工分制
3.2 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的探索與發(fā)展
3.2.1 堅持按勞分配制度
3.2.2 打破平均主義桎梏
3.2.3 確立共同富裕目標
3.3 江澤民對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的探索與補充
3.3.1 推進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3.3.2 堅持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3.3.3 擴大中等收入比重
3.4 胡錦濤對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的探索與深化
3.4.1 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與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
3.4.2 提高勞動報酬在分配中的比重
3.4.3 強調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
3.5 習近平對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
3.5.1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3.5.2 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
3.5.3 深入落實推進精準扶貧
第4章 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的當代啟示
4.1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
4.1.1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形式
4.1.2 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方式
4.2 繼續(xù)完善分配制度改革
4.2.1 完善初次分配制度
4.2.2 健全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制度
4.3 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
4.3.1 堅持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3.2 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及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利益共享與和諧勞動關系構建[J]. 邵彥敏,楊帆. 求是學刊. 2017(06)
[2]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基礎探究——基于《資本論》的邏輯視角[J]. 王朝明,王彥西. 經濟學家. 2017(10)
[3]切實提高脫貧攻堅成效[J]. 韓喜平. 新長征. 2017(06)
[4]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的真實內涵及現代啟示[J]. 曹永棟,陸躍祥. 社會主義研究. 2017(02)
[5]按勞分配原則中國化的探索歷程——經濟思想史視角的分析[J]. 魏眾,王瓊. 經濟研究. 2016(11)
[6]中國收入分配體制改革路徑選擇研究[J]. 劉柏惠,汪德華,毛中根.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14(02)
[7]從機會均等到結果平等:中國收入分配現狀與出路[J]. 陳斌開,曹文舉.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2013(06)
[8]發(fā)展戰(zhàn)略、產業(yè)結構與收入分配[J]. 林毅夫,陳斌開. 經濟學(季刊). 2013(04)
[9]論要素收入分配對居民收入分配的影響[J]. 郭慶旺,呂冰洋. 中國社會科學. 2012(12)
[10]論馬克思主義收入分配理論在當代中國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J]. 王中汝.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2011(03)
本文編號:3154590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選題意義
1.2 研究綜述
1.2.1 國內研究綜述
1.2.2 國外研究綜述
1.3 研究方法
1.4 創(chuàng)新之處及不足
第2章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分配理論的認識
2.1 馬克思恩格斯分配理論的來源
2.1.1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分配思想
2.1.2 空想社會主義的分配思想
2.2 馬克思恩格斯分配理論的主要內容
2.2.1 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
2.2.2 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
2.2.3 確立按勞分配與按需分配的原則
2.3 列寧、斯大林的分配思想
2.3.1 列寧對馬克思恩格斯分配理論的繼承與發(fā)展
2.3.2 斯大林對馬克思恩格斯分配理論的繼承與發(fā)展
第3章 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在中國的探索與實踐
3.1 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的探索與豐富
3.1.1 初步確立按勞分配原則
3.1.2 統籌兼顧國家、集體、個人利益
3.1.3 實行固定工資制和工分制
3.2 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的探索與發(fā)展
3.2.1 堅持按勞分配制度
3.2.2 打破平均主義桎梏
3.2.3 確立共同富裕目標
3.3 江澤民對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的探索與補充
3.3.1 推進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3.3.2 堅持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3.3.3 擴大中等收入比重
3.4 胡錦濤對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的探索與深化
3.4.1 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與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
3.4.2 提高勞動報酬在分配中的比重
3.4.3 強調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
3.5 習近平對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
3.5.1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3.5.2 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
3.5.3 深入落實推進精準扶貧
第4章 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的當代啟示
4.1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
4.1.1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形式
4.1.2 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方式
4.2 繼續(xù)完善分配制度改革
4.2.1 完善初次分配制度
4.2.2 健全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制度
4.3 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
4.3.1 堅持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3.2 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及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利益共享與和諧勞動關系構建[J]. 邵彥敏,楊帆. 求是學刊. 2017(06)
[2]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基礎探究——基于《資本論》的邏輯視角[J]. 王朝明,王彥西. 經濟學家. 2017(10)
[3]切實提高脫貧攻堅成效[J]. 韓喜平. 新長征. 2017(06)
[4]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的真實內涵及現代啟示[J]. 曹永棟,陸躍祥. 社會主義研究. 2017(02)
[5]按勞分配原則中國化的探索歷程——經濟思想史視角的分析[J]. 魏眾,王瓊. 經濟研究. 2016(11)
[6]中國收入分配體制改革路徑選擇研究[J]. 劉柏惠,汪德華,毛中根.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14(02)
[7]從機會均等到結果平等:中國收入分配現狀與出路[J]. 陳斌開,曹文舉.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2013(06)
[8]發(fā)展戰(zhàn)略、產業(yè)結構與收入分配[J]. 林毅夫,陳斌開. 經濟學(季刊). 2013(04)
[9]論要素收入分配對居民收入分配的影響[J]. 郭慶旺,呂冰洋. 中國社會科學. 2012(12)
[10]論馬克思主義收入分配理論在當代中國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J]. 王中汝.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2011(03)
本文編號:31545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154590.html